謝珠翠
摘 要: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起學生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認知。因此,作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必須以靈活直觀的方式將知識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當代社會的規范法則,在學習當代社會政治理論知識的同時對某種制度或者觀念的縱向發展有明確的認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詳實的內容,是學生在歷史與社會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對這門課的興趣并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積極性;能動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根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進行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不斷的挖掘,對教學手段不斷地進行探索,充分了解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并以此為依據展開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中學習的能動性已經成為歷史與社會教師越來越關注的一個問題,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關注到以下幾個方面。
1 運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實現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離不開教具的使用,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系的人物圖像展示給學生,把學生帶入歷史的世界之中,通過教具的使用,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認識會更加的深入,此外,教具也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在教具使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內容形成更深刻的認識,結合課本內容理解教師展示的真實情境。
2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重要基礎
要想真正地激發學生在歷史與社會這門課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關注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那么對待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就會更加的感興趣,對于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也會更加樂于傾聽。為了實現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師需要充分的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根據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正確的評價學生,對待學生要做到支持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起自尊心,使教師和學生在相互尊重的狀態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也要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都要給予同樣多的關注,要認識到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夠在與學生不斷的溝通的過程中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目的。
3 巧妙設疑,誘發學習需要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往往停留在最初階段,這需要教師巧妙的設置疑問,在引導和啟發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因此,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帶著審視問題的角度進行案例的分析和教材的閱讀,并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給出具有獨立思考意義和創意的見解,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問學生為什么,少問學生是什么。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課堂上大膽的設想,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并加以細致的解答,解決學生心中疑問的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動性的過程。調動學生歷史與社會學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提出探究性問題,通過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學生能夠大膽的設想,根據個人的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積累給出不同的答案,化被動為主動,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4 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培養歷史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
教師在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高超的教學藝術裝點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主觀情緒的影響,因此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責任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的解答,在課堂開始之前,要認真地鉆研學生、鉆研教材,做好備課工作,領會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并在課堂上以合理的方式講授給學生。對待工作教師要始終保持熱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無論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好是壞,都要始終聲情并茂,使學生受到教師的感染,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展現出個人強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師本身變缺乏教學激情,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更容易表現為枯燥乏味的狀態,因此,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到個人的行為方式,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將知識點講授給學生,培養起學生對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的興趣,以高超的教學藝術使學生真正地愛上這門課。
5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實際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探究性問題的提出,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固有弊端,在歷史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培養起學生的道德感和審美感,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和當今社會的基本情況,推動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不斷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少華.初中歷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J].空中英語教室,2012(19).
[2] 梁春平.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學周刊a版,2013(19).
[3] 龐允彪.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認識與實踐[J].中學生導報,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