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蕾
大文豪魯迅先生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中華民族歷經滄桑仍矗立世界民族之林,千錘百煉依舊歷久彌新,最重要的就是傳承和發揚了民族精神。
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精神。
當遼西古老的吟唱響起,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已經到來。華夏的子孫們在炎黃的帶領下驅禽獸而處中土,造宮室、建舟車、制衣冠、創文字……三代之后,周道日衰,孔子修五經、掌教化,儒者仁義道德自此而始。秦火烈烈,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而后有漢數百年孜孜以求賢明之治。五胡入涇渭,中原凋敝、戰亂頻繁,士族舉族南遷,江南寶地富庶之鄉此后聲名鵲起。盛唐崇文治、開邊貿,開放包容是民族的胸懷;宋人究義理、探本源,求知探索是民族的底色;成吉思汗彎弓一射,勇敢無畏是民族的根骨;鴉片余煙緩緩升起,愛國主義是民族永遠的初心。
偉大的精神激勵偉大的斗爭。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千年未有之危局,大權旁落,外侮沓來,遂有城下之盟、不公之約。時人莫不痛惜,有梁任公《中國魂安在乎》、有周豫才《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字字泣血、聲聲吶喊,欲喚醒沉睡之民眾、振興中國之精神。當是之時,政治改革與文化啟蒙此起彼伏,孫中山、胡適、陳獨秀、毛澤東……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勇士擔負時代使命,溶冶全體國民為一體,為古老精神再次注入新鮮血液。也唯其如此,舉國上下團結一致,驅外侮、廢條約、爭民權,立足現實國情,求教先進思想,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當十四年抗戰的硝煙散去,新中國的第一面紅旗冉冉升起,中國迎來了新的時代。
民族精神從未遠去,英雄就在身邊。
自建國以來風風雨雨七十余載。每一個時代,都有在背后替民眾負重前行的奉獻者,他們是英雄,是天使,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基辛格論及中國,亦坦然承認“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確然!抗美援朝戰場上視死如歸的戰士、98洪水沖在一線的干部、03年非典主動請纓醫護人員、08年汶川地震不畏艱險官兵,他們都是大無畏的英雄,是我們身邊最可親的守護神。在這個和平的時代,他們繼承民族精神之大原,平時在各行各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一旦聞有國難,立即疏財效命,唯恐后時。而正是有了他們,民族精神才會不斷發展、永不衰竭。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懷著對明天美好的期盼,對歷史時刻的銘記,對祖國崇高的敬意,在新起點大踏步向前走。對英雄精神的傳承,是一個民族靈魂所在,是維系團結的紐帶,是奮發向上的不竭動力。讓我們所有的青年們,帶著愛去遠方,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中,踐行民族英雄精神。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和愛國主義,永遠植根于我們心中,激勵我們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