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免
摘 要:高中化學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之一,其中化學實驗占極大比重。化學實驗有助于培養同學們細心、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同學們掌握知識、理解化學概念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為促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善于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在實驗教學中立足于學科特色,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本文從講明實驗原理、規范實驗操作、做好實驗現象記錄三個方面來闡述做好化學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隨著高考改革不斷深入,高中化學難度逐漸提高,成了同學們必爭之科目。而隨著新高考改革,化學實驗操作更是占了化學試卷的極大分值,化學實驗出題形式更是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同學們掌握大量的化學知識,熟悉化學實驗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同時要求教師提高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牢固掌握化學基礎知識。下面針對如何做好化學實驗的教學工作,我將談談個人的觀點。
1 講明實驗原理
化學實驗內容知識繁雜細致,化學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每次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之前,教師都要詳細說明實驗的原理、基本操作,對實驗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做重點提示和反復強調,不斷加強學生對實驗基本操作的學習、實踐和鍛煉,避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錯誤,以便讓學生們對實驗操作及過程有大致的掌握,降低化學事故發生概率。
例如,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為例,學生們應該提前設計好實驗方案,預習實驗原理及方法,寫好試驗報告。報告中應該寫明:高錳酸鉀制備氧氣的原理為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需要準備的發生裝置有酒精燈、帶鐵夾的鐵架臺、試管。由于氧氣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氧氣,因此需要準備的收集裝置有:導管、集氣瓶和水槽。特別地,還應當強調:凡是制取氣體的實驗,實驗開始之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這是實驗最重要的一步。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有:試管口不能對著人,要微微向下傾斜;試管底部應塞上一團棉花防止試管堵塞等。實驗前充分了解實驗原理,操作危險性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和實驗室安全的保障,可避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減小實驗誤差。
2 規范實驗操作
無規矩不成方圓,化學實驗操作過程中的規范性影響著實驗的成功與否。總有學生因為實驗過程中因為不遵守實驗室規則,操作不規范導致實驗誤差過大甚至實驗失敗,因此向學生重點講解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可避免日后因操作不當引起化學實驗操作失敗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成為化學學習中的“佼佼者”,爭取為化學科學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例如,在實驗室做實驗期間,學生不可直接用鼻子湊到藥瓶口聞藥品的味道,更不可直接品嘗藥品;不可將試驗產生的廢棄物直接倒入下水道;不可未經過教師允許隨意取用帶毒性和腐蝕性的危險化學品;用剩的藥品絕不可放回原試劑瓶以免造成污染;實驗完畢后應立即清洗試劑瓶,擺放好實驗裝置。學生在使用濃硫酸、濃鹽酸等腐蝕性較強的藥品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讓藥品濺到皮膚上。若不慎使酸液濺到皮膚上,應用大量自來水沖洗,并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嚴重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由此可見,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也是保證教師和學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學生應該牢記實驗室安全守則,保證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3 做好實驗現象記錄
化學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們操作能力和實踐意識,更是為了使同學們有效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課本上只是籠統地將基本化學知識羅列一遍,學生們無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過度到實驗操作上。化學實驗存在著未知性和較大的誤差,實際的化學操作中能將書本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在進行化學實驗過程中,要求同學們按著實驗步驟走,認真做好實驗現象記錄。
例如,在制作鋅-銅原電池時,實驗操作過程有許多細微的實驗現象值得同學們仔細留意,多多觀察。如作負極的鋅片隨著反應的進行逐漸溶解,作正極的銅片表面產生氣泡,慢慢地被紅色物質所覆蓋,同時反應所產生的電流使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轉。此時同學們就會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同課本上的內容聯系起來,若是與課本上講的內容有出入,學生們就會對沒有講到的現象提出疑問,銅極表面產生氣泡的原因是什么?產生的紅色物質又是什么?出現問題便要解決,學生應該秉承嚴謹的科學態度,執不放棄、不氣餒的信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實驗結果產生誤差的原因,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化學實驗操作因為枯燥、花時間被許多同學忽略。但是隨著化學實驗操作部分分值越來越大,學生和老師應該對化學實驗操作給予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關注。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們要著重培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闡明實驗原理和基本操作,實驗過程教師應陪伴在側,實時觀察學生,規范同學們的實驗操作,及時解答同學們的疑難問題。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掘化學教學藝術,使化學這門學科散發無盡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凌密善.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淺析[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3):100.
[2] 范佳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高考,20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