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健
摘 要: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礎的素質之一,是幼兒能夠獨立發展的第一步,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小班階段正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非常重要,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加強互動,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共同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發揮教育的最大化。
關鍵詞:家園互動;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途徑
1 引言
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給幼兒園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帶來巨大的影響。現在大部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差,生活上特別依賴家長,家長也過度寵愛幼兒,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沒有認識到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幫助幼兒增加責任感,獨立處理一些問題的能力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家園互動,讓家長積極參與進來,讓幼兒園和家庭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壞境和空間,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家園互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意義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小班階段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1],不斷鍛煉小班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能讓孩子樹立自信心,能夠增加幼兒的責任感,培養小班幼兒的獨立意識,鍛煉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小班幼兒在成長中收獲快樂和能力。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只靠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對幼兒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動起來,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加強合作,共同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教師根據幼兒園教育目標,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從最簡單的自理開始逐步提升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把自理、自立、自制滲透到小班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去,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把幼兒園培養的自理能力目標在家庭里同步落實,協助教師不斷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園互動,攜手共進,才能真正讓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落地生根[2]。
3 家園互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徑
3.1 發揮幼兒園的主體作用
在家園互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幼兒園應該占據主體地位。幼兒園根據幼兒的情況和幼兒園實際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活動,根據確定的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從最簡單開始逐步上升,循序漸進地科學合理地滲透到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去[3]。幼兒園要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提升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的方法,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挑選符合幼兒的故事,而且要有趣味性的故事,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可以組織小班幼兒坐好,用生動優美的語言還有豐富的表情,給幼兒繪聲繪色地講《味味真能干》的故事,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幼兒來回答,幫助小班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故事給小班幼兒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小班幼兒的印象,借助故事通過實際生活情況去強化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教師可以經常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去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把游戲和生活自理能力高度融合,不但激發了小班幼兒的興趣,還有利于小班幼兒養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剝橘子比賽,既鍛煉了小班幼兒動手能力,還讓小班幼兒明白垃圾不能亂丟,必須放到垃圾桶,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需要把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滲透到幼兒的每日生活當中,比如,吃飯的時候要獨立進餐,不挑食,不掉飯菜,睡覺的時候不能大聲亂說話,不能影響別的小朋友等等。教師可以給每個幼兒制定一個觀察表,這個觀察表包括進餐習慣、如廁習慣、穿脫衣服等各個方面。每個月選擇一項內容進行觀察并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教師對每個孩子的了解,同時也方便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自理方面達到了什么程度。教師可以把觀察表發給家長,讓家長在家中對幼兒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的記錄了解孩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幼兒教師要注重自我服務能力的培植,要有愛心、有耐心和真心,切實幫助小班幼兒掌握一些自理能力。
3.2 家園互動,發揮家庭的推動作用
在家園互動過程中,離不開家長會,家長會是連接家庭和幼兒園的橋梁,能夠更好地把家庭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結合起來。為了讓家園互動更加有效,發揮教育的最大化[4]。幼兒園要高度重視家長會,在召開前要對會議的主題、會議的內容、會議的流程等做好充足的準備,安排好各個環節,內容切實起到推動家園互動的作用,從而切實提高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讓家長明白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長應該怎樣和教師配合,在家中要如何引導孩子才能更好地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具體到孩子在家的日常生活,都要跟家長講明白。必須想要讓家長明白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對于小班幼兒的重要作用,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之后再具體怎樣做。幼兒園還要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邀請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展講座,幫助家長重視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的意識,讓家長明白在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那些行為是錯誤的,那些是正確的,切實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提高家園互動的效果。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和家長多溝通多交流,比如,有些幼兒吃飯習慣差,吃飯的時候弄的哪里都是,這個時候教師會幫助幼兒提高自理能力,回到家中家長要監督幼兒,多鼓勵孩子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
4 結語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校園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對于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呵護和培養,小班階段正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高度重視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了把握好關鍵時期,需要加強有效的家園互動,要積極發揮幼兒園的主體作用,同時通過家園互動,積極發揮家庭的推動作用,切實真正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小班幼兒更好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譚伊文.家園共育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方法[J]. 讀寫算, 2018, 000(018):36.
[2] 齊陽陽.家園合作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實踐研究[J]. 中華少年, 2018(28):24-24.
[3] 蔣冰怡.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J]. 學園, 2018(15):139-140.
[4] 徐翠婷.探究家園共育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