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鳳
摘 要:詠嘆調《啊,我的虎子哥》選自歌劇《原野》,由金湘為其譜曲,它表達了金子對仇虎真摯而又深沉的愛,是最具代表性的唱段,在曲式結構、旋律手法、節奏創作、三個方面具有鮮明的特征。其曲式結構是一首簡單的變化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簡潔明了。旋律手法上表現為音程大幅度的跳進以及大線條的處理,悠揚質樸;節奏創作上表現為多種節奏型的運用,自由靈活;將《啊,我的虎子哥》中敢愛敢恨大膽潑辣的女主人公金子的角色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原野》;《啊,我的虎子哥》;金湘;曲式結構;旋律手法
詠嘆調《啊,我的虎子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這首作品結構短小精悍,卻內涵豐富,金子青梅竹馬的戀人仇虎被地主焦閻王弄得家破人亡,仇虎被陷害入獄,金子也被迫嫁給了焦閻王的兒子焦大星,心狠手辣的婆婆和厭惡懦弱無能的丈夫使她每天如同生活在地獄一般,她終日思念著自己的情郎,并渴望能夠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八年后,她偶然碰見了越獄出來找她的仇虎,相遇的一剎那兩人相擁而至,多年積壓在心中的思念在這一刻終于得到了釋放,她和仇虎一起甜蜜的度過了十天,此時金子便唱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啊,我的虎子哥》,這首歌曲生動的表達了金子對仇虎真摯而又濃烈的愛,本文將對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旋律寫法、節奏創作三個方面展開來進行分析。
一、簡潔明了的曲式
詠嘆調《啊,我的虎子哥》是一首簡單的變化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整首曲子從前奏到尾聲一共是33個小節,按照樂段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A,B兩個樂段,其曲式結構為:前奏(2小節)+A段(2—17小節)+B段(17—30小節)+尾聲(3小節),前奏兩小節連續用了主和弦的三級音bB音的震音弱進,且第二小節為自由延長,A樂段是由a(2—6)+b(7—10)+c(11—13)+b1(14—17)四個樂句組成,為非對稱性樂段,其中b樂句是a樂句的一個展開句,c樂句在情緒上有了明顯的轉變,在不脫離樂思的情況下與b樂句在材料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字落在了小字二組的bB音上并作自由延長,力度為強,這里是金子情緒上的爆發點,也是本曲的一個高潮部分,b1樂句為b樂句的簡單變化再現,結尾處落在屬和弦上,整個樂段為開放型樂段,B樂段是由d(18—21)+b2(22—30)兩個在旋律,節奏,材料上有著鮮明對比的樂句組成,為非對稱性樂段,b2在A段b句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最后B樂段結束落在了主和弦上,使樂段圓滿終止,尾聲是31—33小節,材料采用了樂曲的主題,并在強的力度中結束了此曲。
二、悠揚質樸的旋律
詠嘆調《啊,我的虎子哥》篇幅較為短小僅33個小節,此曲在旋律的寫作上表現為音程大幅度的跳進以及大線條的處理,每個樂節的旋律形態幾乎都是下行,沒有任何變化音和裝飾音加以裝飾,顯得悠揚隨意,格外樸實,前奏一開始就伴奏織體就運用了主和弦的三級音bB的震音弱進,營造出了一種悲傷壓抑的氣氛,并為接下來引出主題旋律作鋪墊,作曲家結合民族調式的特點來著力表現了詠嘆調的體裁特征,主題音樂從第二小節最后一拍進入,此樂句在bG自然大調上展開,第一個字“啊”就落在了小字一組的bG上,這一聲更接近痛苦的呻吟和嘆息,表達出了金子內心的五味雜陳,偏音的較少使用,使其呈現出民族特色的特點,第二句“你這野地里的鬼”前半句語調較為平緩,后面“勝過”采用了一個七度音程的大跳,表達出了金子對仇虎濃烈的愛意以及與仇虎在一起的強烈愿望,在后面的樂句旋律當中同樣也出現了音程大幅度的跳進,全曲最高音“我”字落在了降B上,且力度為強,旋律直接從高音下行,表達出了金子此時內心的歡愉,她似乎像脫胎換骨一般,重新活了過來,這里是金子情緒的全面爆發點,也成為了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后面歌詞“什么”也采用了七度的音程大跳,歌詞和旋律的緊密銜接,使這首詠嘆調還兼具了吟唱式的特點,如金子連續回答到“我哪能不疼,哪能不愛,哪能丟了你”,最后一個“哪”字的時值有三拍旋律呈音階上行,情緒再次推向高潮至詠嘆調尾聲,深刻的表達出了金子對仇虎那份堅不可摧和忠貞不渝的愛。
三、自由靈活的節奏
節奏賦予了音樂性格,能使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色彩,它能將音符有規律的組合起來,讓音符實現其存在的價值,本首詠嘆調的節拍為4/4拍,詠嘆調中大附點,小附點,大切分等節奏型的大量使用以及長音的使用將人物的情緒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來,而大切分節奏又表現出了金子敢愛敢恨,火辣以及敢于突破封建束縛的個性,在本曲的第四個小節中,主旋律為四拍長音,伴奏為連續二八的跳音節奏,使長音更加豐富多彩,另外,在本首詠嘆調中多次將連音線連接了不同的節奏型,節奏靈活的使用和無規律性,使音響效果呈現出一種較為自由的狀態,節奏的速度也并沒有遵循其固有的時值進行,而是根據其所要表達的情緒,來延長或是減短其本身的時值,正是因為節奏類型的錯亂和自由,也就使得金子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和情緒都被無限的放大了。
這首詠嘆調表現了金子對愛情與自由生活的無比向往,也是歌劇中愛情的主題,在音樂特征方面,雖說這首詠嘆調在調式上為西洋大調,但是旋律上明顯的表現出了民族特色,保留了五聲調式的音響效果,節奏靈活而又自由,將人物的性格特點生動的展現出來,簡潔明朗的曲式結構省去了歌劇冗長的敘事情節,直奔故事主題,也表達出了“愛與反抗”的中心,對這首作品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分析,進而為我們更好的詮釋這首作品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柳青.歌劇《原野》中女主人公金子的唱段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 杜沐陽.中國歌劇《原野》中代表性唱段的演唱藝術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