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琪
摘 要:巴赫的復調作品不僅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座豐碑,也是橫跨幾個歷史時期的一個音樂創作的難以超越的高峰,對巴赫復調作品的研究,能提高學琴者的邏輯性與哲理性,以及對不同聲部聽覺以及彈奏的一種掌控能力,但是,要想完美的演繹巴赫的鋼琴復調作品,是談何容易的,它需要從復調作品的演奏風格,觸鍵的力度,裝飾音的彈法,踏板的運用等不同方面去闡釋。
關鍵詞:巴赫;復調音樂;演奏特點
巴赫(J.S.Bach)是巴洛克時期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是歐洲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復調大師,被人們稱作“音樂之父”。他的作品是寫給上帝的音樂,對當時乃至后人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厚的,他的作品結構嚴謹,富有哲理,內涵深厚,他的音樂是對天主教的信仰也是對自己一生的一個總結。
一、復調作品的結構分析
在巴赫的眾多鋼琴曲集中,大多都采用賦格曲式寫成,賦格的多聲部線條相互交織在一起,有模仿,有呼應,有變奏。
賦格的曲式巴洛克時期發展出來的一種重要的曲式,也是巴赫復調作品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曲式,大多作用在鋼琴作品中,例如巴赫的《二部創意曲》,《三部創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呈示部,二是發展部,三是再現部。
(一)在賦格曲的第一個部分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呈示部中,剛開始你會發現,主題只在一個聲部出現,不管是哪個聲部,然后依次再出現在其他各個聲部,接下來主題開始在屬方向上進行轉調,轉調結束后,這個調的主題會與下一個新主題共同進入新的調性,形成新的對位主題。
(二)在賦格曲式的第二個部分中,自然就是發展部了,發展部相對于呈示部和再現部來說也是最難分析和演奏的,在發展部這個部分中經常出現主題的近關系轉調以及主題的倒置重疊等形式,而且會在不同聲部出現主題,形成樂曲的最高潮。
(三)在最后一個部分——再現部中,主題重新的回到曲子最先開始的調式調性里,與第一個部分前后呼應,形成一種結束的感覺。
二、復調作品的演奏風格
第一,巴赫的音樂創作與他的生活環境以及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巴赫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教教徒,所以他的音樂大多以宗教體裁為主。第二,他的音樂創作還有很多是為了他的孩子練習而作,并沒有為大眾而寫,所以他的音樂又非常的艱深難懂。第三,巴赫的音樂風格還非常的華麗,這跟當時的時代特征的分不開的。從這些音樂風格和歷史記載的史料中以及當時創作所用的羽管鍵琴,我們可以稍微了解到一點他的作品的演奏風格。筆者認為他的演奏風格應該體現在主題,旋律走向,和聲變化,以及不同聲部之間橫向和縱向的對位中,而不能一位的追求用多大多小的聲音或者多塊多慢的速度去表現他的音樂風格。
三、復調作品是怎樣觸鍵的
第一,巴洛克時期的樂器還沒有現在樂器制造的那么成熟,巴赫創作用的樂器叫做羽管鍵琴和楔槌鍵琴,這些統稱為古鋼琴,這些古鋼琴的音色是非常干澀的,而且音量也非常的小,但是古鋼琴的顆粒性是非常強的,音色聽上去是非常清脆和干凈的。所以在演奏他的作品時,要盡量采用指尖觸鍵,不要過多的采用手臂甚至身體去彈琴。第二,他的作品基本上沒有標注力度記號和表情術語,這是由于當時的羽管鍵琴本身也是不能做出很大幅度的力度變化,所以在筆者看來彈奏巴赫作品的時候可以根據旋律的走向來安排力度的變化,比如這句旋律是向上走那就做一個漸強反之就漸弱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說法,還是要根據樂句的語氣和情感等多方面去考慮。但是切記不要做過多的力度變化和起伏以及情緒變化,因為巴赫的音樂風格還是非常的淳樸和單純的。千萬不能彈成浪漫主義的風格或者古典主義的風格,還是要讓觀眾一下就能聽出來是巴洛克時期的作品,這就需要認真的去思考一下他的觸鍵。第三,巴赫音樂的彈法在鋼琴界有些是約定俗成的彈法,或者可以說是有好幾種彈法是被公認的,在參加比賽時,你會發現兩位選手同彈一首巴赫的作品,但是聽上去像是兩首曲子,風格完全不同。其實,這就是因為觸鍵不同的原因,一般來說,在彈巴赫的作品時,八分音符是可以彈成頓音或者把它彈成斷奏,也就是非連奏。
四、復調作品的指法運用
指法是一門學問,不要小看指法的設計,不僅僅是巴赫的作品,所以的鋼琴家創作的作品在練習時都要安排好合理正確的指法,巴赫的作品更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巴赫的作品尤其是復調音樂,會有很多的保持音,這是音樂很多聲部的原因,和聲非常復雜,筆者在教學時發現,很多人在彈巴赫的復調作品時,總是不注意這些保持音,在彈下一個音時,上一個音就已經松掉了,這樣是非常不允許的,一定要注意這些保持音。我們可以采用“滑指”、“墊指”和“跨指”、“縮指”的指法來練習。
五、復調作品的踏板運用
踏板是現代鋼琴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巴洛克時期所用的鋼琴是沒有踏板的,所以對于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演奏者們在用不用踏板上分成了兩個派別,筆者認為演奏巴赫的作品是可以運用踏板的,只是不能胡亂用,還是要根據作品的風格以及和聲的變化等方面去運用。
第一,由于古鋼琴的鍵盤比現代鋼琴短,所以在當時彈奏四部的賦格作品是很容易的,而現代鋼琴則很難彈出來,而且有些地方的大跳也必須用踏板才能連住,否則就會有個間隙,聽上去像是音樂突然斷掉了。所以在大跳的時候是可以使用踏板的。還有如果有的地方我們手指難以答道連奏的時候,也可以使用踏板,但是一定要用踏板的一半,而且要換的勤一點,最好是用了踏板聽上去就像沒有用踏板一樣的效果,那樣就是最高的境界了。第二,巴赫的大部分作品的旋律是非常富有歌唱性的,例如《哥德堡變奏曲》,對于這類作品,筆者認為可以運用踏板使音樂更連貫,更富有歌唱性,畢竟這也符合現代鋼琴的特點,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特點。總之,踏板的運用一定要慎重,而且用的一定要科學一定要合理。
參考文獻
[1] 李承遠.淺談巴赫作品鋼琴演奏的特點及風格[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1):163.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