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歆怡
摘 要:交響樂團中有很多樂器,每一種樂器都很難演奏。樂隊里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部,每個不同的聲部都有著自己的職責。只有完美的合作,相互傾聽才可以呈現出一場高品質的音樂盛宴。本文以小提琴演奏的要點為例,探討了交響樂演奏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要點
一、交響樂的特點
交響曲是指由一個大型的管弦樂隊演奏出來的音樂。英文的“交響樂”這個詞其實是來源于希臘語。它最初的含義是“在一起響”,這個詞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其他含義。交響樂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發展成了獨立的管弦樂作品。它通常包含四個樂章(有時會有一個慢版的引子加在第一樂章前),有時也會有多于或少于四個樂章的情況。通常演出規模較大。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作曲家都有很多著名的交響樂作品。
當歐洲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十五至十六世紀,“交響樂”這個名稱被當作一切具有和聲性質的、多聲部器樂曲的標志。在巴洛克時代的前葉,交響樂主要是指歌劇、神劇和清唱劇中的前奏和穿插。
到了十八世紀剛開始,音樂藝術在歐洲迅速發展。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進展,音樂藝術開始逐漸走向文明化和社會化。在這一時期,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交響樂的規模和形式逐漸有了明確的含義。當時,意大利歌劇的序曲因其獨特的“快慢快”三段而成為古典交響樂的基本原型。
等到十八世紀中段,德國曼海姆樂派的作曲家用許多積極和創新的思維創作音樂,更深的改善了交響樂的基本形式。
二、交響樂團的特點
(一)形成
交響樂隊嚴格來說其實是在維也納古典樂派流行的時期,也就是近幾百年內真正形成的。在這之前,交響樂隊的組織結構還沒有那么完備,很多還只是一些尚未編配完整的管弦樂隊。經過那個時代一些作曲家的改善(海頓等),樂隊的編制和規模也僅僅是室內樂規模的小樂隊。
經過貝多芬對交響樂隊編制的完善后,交響樂隊的編制和組合形式又在浪漫主義時期,也就是十九世紀,得到了進一步的改變。大型交響樂隊的出現和各種特別樂器的加入,更加豐富了交響樂隊的音質效果還有藝術表現風格。這些特征在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及20世紀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創作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二)編制
在一般正常情況下,交響樂團被分為弦樂、木管、銅管和打擊樂。樂器構成如下:
(1)弦樂有第一第二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貝斯。
(2)木管有長短笛、雙簧管、單簧管(又叫黑管)、英國管、低音單簧管還有大管(又叫巴松)。
(3)銅管包括小號、長短號、圓號、大號和次中音號。
(4)打擊樂包括定音鼓、三角鐵、小軍鼓、镲、梆子、馬林巴、豎琴、大鼓,鑼等等。
對于一些特殊的曲目(如包含中國民族元素的一些交響樂),還會添加其他中國民族樂器,如嗩吶、二胡、京胡等。
三、小提琴在交響樂演奏中的要點
(一)弓法和弓段
在交響樂的演奏中,臺下觀眾不僅僅是在靠耳朵聽,更是在用眼睛看,而交響樂團一般編制龐大,弦樂聲部和管樂聲部有所不同,管樂很多聲部都只有一到兩位演奏員在吹奏,因此一有錯誤就非常明顯;弦樂從一提二提到中提大提(先不提貝斯),每個聲部都有至少10位演奏員演奏一樣的樂句,因此偶爾有一些小錯其實并不十分明顯,但弓法如果出錯還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靠近舞臺外側坐著的一提和大提,或一提和二提。因此,每次演出前的排練,指揮和一提聲部的首席都會統一很多地方的上下弓法,以防發生上下弓不一致造成的錯誤。現在因為觀眾的音樂修養越來越高,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弓法是否錯了。所以當遇到一些相對復雜的樂句時,必須明確地在臺下練習,以免在舞臺上出洋相。
弓段的使用與弓法相同。例如,當拉很輕的樂句時,通常使用上半弓。當有些樂句需要很響時,可以使用全弓或下弓?;蛘咭恍┆毺氐钠螘兴毺氐墓?。很多時候不僅靠自己的經驗,而且還要注意觀察首席們,始終與他們保持一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觀眾帶來好的視覺享受。
(二)傾聽
拉樂隊時聆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拉動大部分旋律時,必須聽其他旋律并與自己在一起。什么聲部演奏旋律?什么聲部是陪伴自己的節奏部分?如果拉其他弦樂器,大部分時間是在伴奏中,但伴奏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會為旋律部分打下一個聲音基礎,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經驗豐富的樂隊演奏者將在樂譜的不同位置標記旋律聲部的聲音,并在排練演出時始終傾聽別人的聲音。
(三)節奏和音準
音準是最基本的東西。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在一些音高較高的片段中,必須在排練前后練習音準。節奏上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拉的時候心里有節奏。旋律要盯著指揮,一直聽著伴奏聲部給出的節奏型,伴奏聲部則要很穩定,不要有任何的晃動,完全跟著指揮棒。節奏和音準是所有音樂的基礎。其次,交響樂中經常有很多空拍。這時,節奏更重要。因此,在聆聽其他部分時,還應準確計算空拍的節拍。
(四)區分不同時期作品或不同作曲家的風格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點,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和現代作品肯定不是一種拉法;巴赫和柴可夫斯基也不會是一種拉法。這些作曲家和作品需要按不同時期和風格去研究。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一開始就區別開那么多東西,這依賴于大家多年的學習和經驗。必須表現出這些風格的差異才是一個合格、專業的樂手,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經驗來沉淀和積累的。
結? 語
事實上,我還很年輕,而且我自己也依然在研究這些觀點,但是我從我十多年的樂隊經驗中學到了這些經驗(未來仍需補充)。這篇論文也是為了給自己梳理一下。拉交響樂團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在學習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丁善德.交響樂隊的形成發展及一般配器原則[J].音樂藝術, 19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