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向前
摘 要:揚琴在我國音樂樂器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揚琴演奏藝術是中國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所以要對于揚琴的演奏方法進行不斷創新,做到傳統和創新相結合,為揚琴的長久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關鍵詞:揚琴;演奏;發展
揚琴的傳入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傳入的,人們對這個帶有“洋”字的揚琴有著一種審視的態度。揚琴藝術的發展,是一個交織著審美、品種、技巧的漫長發展過程。
一、揚琴藝術審美的發展
揚琴同其他外來樂器以及外來物品一樣,對于封閉已久的國人來說,既感到新鮮、新奇,內心有著一絲喜愛,又感到其非本國固有的傳統之物,內心又有著些許排斥,認為這種不合古制的音樂有腐蝕庶民精神之嫌。讓我們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么看待揚琴的。
道光年間的蔡顯原在他的《聽西洋夷女彈洋琴》一文中,不僅對揚琴,而且對其他外來樂器及其音樂的流行有著擔憂,認為外來之樂原本氣盛,不是邪氣太重就是顯得暴力太重,缺乏雅音之色。本應以正聲為主,不能亂了君臣之規矩,還應當推崇中國本土之雅樂,以安定民心。此首詩反映了那個時期文人志士們對外來之樂的普遍看法。在清時,像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都有著同樣的憂心忡忡為國而憂的心理,直至清末時期依然存在。樂器之美妙但音樂卻尚邪,這些獨特的審美觀不僅顯示了那時人的矛盾心理,同時,也正是揚琴入主中國后不能正大光明地走入雅室,走入上層社會中發展,而只能在村舍、茶館之類的民間傳播的原因;這也是自揚琴傳入以來,其形制結構上幾乎沒有多少變化的緣故。直到建國之后,在國家的大力挖掘和保護民族民間音樂的倡導下,才得以有了新的突破。
在清代,能客觀地描述揚琴的文章極為少見,但有一人——樊彬,字質夫,道光十五年時期的冀州訓導,后赴楚北,天津人士,生于嘉慶元年。他寫有《問青閣詩集》十卷,續刻四卷,其詩特重史跡風土。在《問青閣詩集》中,有這樣一首專門描述揚琴演奏者的歌行體紀事詩《聽陳伶打洋琴歌》。這首歌行體紀事詩,把揚琴的藝術魅力真實地展現了出來,作者對揚琴藝術及其樂者的贊賞也是真實可見。從詩中感受到那一時期的揚琴藝術的審美,雖有別于其他彈撥音樂,但也含有一絲傳統音樂的味道。這與《聽西洋夷女彈洋琴》中描述的西洋女的彈奏就有了很大區別。區別在于,琴雖是西洋琴,但演奏者變了,那么演奏的風格也隨之改變,這在音樂審美上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漢化的跡象。在以后的長時期里,揚琴浸泡于傳統的民間音樂中,早已經“變質變味”,變成具有中國味的民族樂器了。
二、揚琴品種的發展
建國后,中國的揚琴改革進入了一個飛躍時期,研制出許多優良適用的揚琴新品種,在結構與音位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良,音域拓寬,音色明顯改善。鄭寶恒先生研制的“律呂式”大揚琴被收錄到《中國音樂詞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魏鐵柱先生發明的移動浪竹豐富了揚琴的表現力。文藝團體的成立和專業院校揚琴專業的開設,培養和造就出很多的揚琴專業人才,揚琴藝術的發展將有更美好的展望。如揚琴協奏曲《憶事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部優秀的揚琴作品,它以優美的旋律、細膩的述說、激情的演奏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寫意畫面。全曲盡管沒有創新性的演奏技法,但作者在揚琴技法的運用和作品情緒的表達上做到了高度地統一。將中國民族器樂的旋律線條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揚琴彈奏竹法的發展
從前,竹法的含義是指彈奏揚琴的技法而言(如丘鶴儔所總結的“竹法十度”),因此,它含有對節奏音型的處理和技巧的運用。今說之竹法,與前含義有所不同。竹法和其他樂器的指法、弓法意義相仿、同等重要。
20年代初,丘鶴儔《琴學新編》載:“揚琴竹法、有左右之分,如多用左竹和唱字者,是為左竹琴;多用右竹和唱字者,是為右竹琴……左竹琴,乃吾粵最為通用之竹法也。右竹琴,在南洋之華僑。”書中“左竹琴”乃指左竹法:即每拍第一音都用左竹彈奏;“右竹琴”乃指右竹法:即每拍第一音都用右竹彈奏。
20世紀50年代,廣東陳德鉅編著《揚琴演奏法》(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版),是繼丘鶴儔之后對廣東音樂揚琴竹法特點作最全面、系統的闡述之作。書中載:“揚琴竹法分為兩大類:①左竹法;②右竹法……揚琴竹法以左竹法為最普通。”“左竹法有三項基本原則:①每逢落拍的落音,一定是用左手打,不能右手打。②一只手不能連續打兩下,不論打同一個樂音或不同的樂音,都是不可以的。③左右手不能有交叉的形狀。以上的三條原則是不能違反的。”
隨著樂器的改革和演奏技法的不斷發展,根據現代揚琴作品中各種類型的快速節奏和旋律、和音、三連音等,王沂甫先生總結了“連竹”竹法,即左竹或右竹連彈兩下的竹法。打破了廣東音樂傳統揚琴的左竹法和右竹法不能連彈兩下的禁忌。
20世紀初,揚琴獨奏藝術開始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嚴老烈、丘鶴壽等著名演奏家。在演奏技巧方面,除雙手以竹擊奏的技法外,還吸收了其他樂器吟、揉、滑等技法,進一步提高了揚琴的藝術表現力。
結 ?語
現代揚琴多用鋼絲弦,其聲音清脆明亮,十分擅長演奏輕快、活潑的曲調,主要有單打、雙打、琶音、輪音、撥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演奏技法。揚琴被廣泛運用于民間器樂合奏、說唱及戲曲音樂的伴奏。
參考文獻
[1] 沈亞楠.關于揚琴演奏藝術的幾點思考[J].戲劇之家,2015,(12).
[2] 王麗偉.中國揚琴傳統流派的地位與特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