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文
摘? 要:在新時代下,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即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以及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從而達到對土地腐敗防止以及社會和諧的有效促進。本文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性建設制度、征收程序和征收補償為核心,探究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存在問題;措施研究
1、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土地作為農業生產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生產資料,是我國農村居民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最為重要的生活來源和經濟支柱,同時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我國的農村土地逐漸成為了稀缺資源,在集體所有制的框架下,農村集體土地制度、征收程序、征收補償都逐漸被優化。因此本文針對于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進行思考,并探討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措施。
2、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在農村集體土地主要制度上
2.1.1征收決定的程序不透明
我國的集體土地征收決定的程序包括農用地轉建設地的審批程序以及集體土地征收的審批程序,實際上,這兩個程序都是內部行政程序,并且因為其具有的法律性質,有時會對農民們并不友好。我國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有明確規定,即要考慮好農用地的轉化和征收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以及能否帶來公共利益,而判定過程中則主要由官方來進行,即使《國土資源聽證規則》中提到關于組織聽證的問題,然而具體工作中農民群體并未參與,也就是說上述兩個程序的進行并不透明。
2.1.2沒有保障好被征收人的參與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公告程序包括征收決定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兩個步驟。前者是為了滿足農民們的知情權,根據相關制度規定,涉及到了農民們的切身利益就應該要全部告知,但是在公告中卻大多都只是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在建設項目信息、補償信息、安置方案等方面并不齊全。另外,在聽證會方面,即使有相關法律規定,且制度規范也在不斷完善,但是因為聽證會的筆錄約束效應很低,使得目前很多聽證會都成為了形式。
2.1.3被征收人的救濟渠道
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決定公告之后,無論該建設項目是否具有公共利益性質,農民群體都并不具有發言權,即使是農民們的利益述求和該項目的目標不同,在目前的平臺中依然是無法滿足農民們對自己利益的述說需求,缺乏可以利用的異議通道。
2.2在征收流程上
目前在征收流程上存在著重實體和輕程序的傳統,很多工作人員都認為程序法是依附于實體法的,將程序作為實現實體利益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其次是在流程上過于重視效率而忽略了公平。因為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是為了以市場的方式來取得公共利益,而行政機關幾乎可以不受限制的去單方面進行裁量,卻沒有對農民集體的想法進行調查和結合。在公告以及辦理征地補償手續階段,農民集體也只是配合行政機關進行手續辦理,而安置階段也只是行政機關為主導,盡管農民集體有異議,最后的決定權也都在行政機關層面??梢哉f,在整個征收流程中,從審批程序運行、公告征收決定、辦理補償登記手續程序、征地補償和安置方案確定程序、協調和裁決程序等都是由行政部門主導,農民的法定權利還不夠明確。
2.3在征收補償上
(我國2004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確立了征收補償條款,但征地補償標準卻是由《土地管理法》和《物權法》所規定,其中征地補償標準偏低一直為各界所詬病。我國長期對被征收土地按照該土地的原用途予以補償,即集體土地的不同用途在征收時不加區別,統一按照或參照被征收耕地的補償標準補償,安置補助費的確定也與耕地的補償標準捆綁在一起。由于這種征地補償制度一概以耕地為評價土地價值的基準,沒有考慮到土地的最優利用,也沒有對土地的開發價值進行補償,從而在事實上掩蓋了集體土地用途的多樣化現實,剝奪了集體土地多樣化利用的可能,導致在實踐中貶抑了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實際價值。2019年《土地管理法》改采“區片綜合地價”的征地補償基準,但此舉未能從根本上扭轉補償基準不合理的現狀。在征收補償價格上征收土地價格還是較低,沒達到農民期望的水平,而被征收農民土地被征收后,生活工作均產生較大影響,貨幣補償多為一次補償,補償力度不足,被征收農民的切身利益無法得到滿足,影響征地的進度。
3、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的優化措施
3.1要健全審批程序
在審批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公共利益原則,要求建設項目一定要能夠符合公共利益目的,要針對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程序進行完善??梢宰龅饺齻€層面,首先可以在農用地專用預審程序中,要求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研究并確定好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其次是要在被征用地的調查和權屬登記程序中,需要明確征用地現在的權屬關系以及其物理狀況,從而為后續的聽證會做好鋪墊。最后則是在公共利益認定聽證會以及公共利益認定監督程序中,要加強農民們的參與力度,提高其知情權和查詢權,增加農民們的表達步驟從而獲取農民們的具體需求和想法。
3.2征收流程優化
征收流程,可以從審批前置、公告征收、征收補償和安置三個層面來進行優化。在審批前置層面,不僅要保證公共利益,還需要兼顧保障農民的私有財產權,明確審批前置程序,先進行農民集體與行政部門之間的協商工作,并且在得到最終的協商結果之后在進行后續程序,這一過程需要尊重農民集體的權利和意志,明確土地所有權,并以公平公正的態度來制定好補償價格和轉讓協議價格,這樣才能夠在后續的工作中得到農民的配合。其次是在公告征收過程中,行政部門要做到公告信息的具體化,要將各個流程以及結果、理由等說明清楚,要包括有征地補償、征地標準、安置方案、土地詳細信息、所有權人、用益物權人和具體權力、聽證權與異議權、上述權力的使用時間和方式等。要保證公告的多樣化,以書面、特定地點公告、信息提醒等方式來通知到每一位農民集體成員處。
3.3征收補償與安置層面
征收補償和安置要按照5個程序進行,即分別是征地補償和安置方案協商程序、征地補償與安置方案的裁決及聽證程序、征地補償和安置方案的爭議裁決程序、征地補償和安置方案的實施程序、供地程序5個方面。征地補償和安置方案的協商過程中,要求行政部門能夠和補償權利人協商,并結合權利人的意見,力求能夠達成協議。在裁決和聽證程序中,要求補償權利人的意見能夠被如實的記錄下來,如果聽證過后農民集體仍有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取訴訟。在補償和安置層面,行政部門要制定好費用標準和入市交易后的補償款項標準,執行先補償原則,要使得農民集體和其成員能夠收到合理的土地權益保障,要嚴格執行先前已達成的補償與安置協議。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為了滿足各項發展需要,要針對土地這一稀缺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這一過程不可避免的要對農業集體土地進行征用。為了保證公共利益、發展需求和農民集體利益,需要對于農村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的征收制度、征收流程和后續補償安置問題進行研究,目前我國相關法律還在不斷的完善,該任務還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高飛.集體土地征收程序的法理反思與制度重構[J].云南社會科學,2018(01):34-43+186.
[2]? 薛冰.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的困境反思與制度重構[J].理論月刊,2017(09):116-121.
[3]? 何宏光.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與土地征收補償[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4,11(0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