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波
摘要: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特長生的專業選擇更加多元化,升學渠道更加寬廣,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方式需要跟隨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優化才能適應高考改革的需求,實現“收益”最大化。
正文:
隨著國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制度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普及,音樂專業的就業途徑進一步拓展,越來越多的有基礎、有素質的高中學生愿意選擇專業升學道路。因此,如何加強高中階段音樂專業生培養,成為相關領域教師的工作重點之一。
一、校園藝術氛圍濃厚,促進專業教學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的育人環境下,各個學校嘗試多種形式融合的素質教育,藝術節、社團活動、文藝展演等活動開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也拓展了高考專業選擇,許多音樂素養高、基礎好的學生愿意通過專業考試走向高等學府。
二、合理安排專業必選修,低學段寬口徑選材
目前,高中學校已經開足音樂課時,合理的必選修安排為特長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教師在課堂當中應該對素質高,基礎好的學生做好跟蹤定位,了解學生專業選擇方向,做好專業解讀,為特長生培養做好基礎。
在低學段音樂課程安排上做到趣味性和專業性相結合,合理穿插樂理知識講解和識譜能力培養。在選修課程方面,針對學生選修情況,對有聲樂、器樂等技能基礎的學生按照專業培養模式逐步增加難度。
三、創新培養策略,打造高效專業課堂
1.了解學情,制定針對性計劃。通過基礎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對學生基本情況已經有所了解,確定進行專業培養后,應當及時幫助學生理清專業技能方向,是不同的學生得到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
2.重視技能訓練,鋒利專業之“矛”。專業考試中“技能定生死”,在殘酷的藝考當中,技能是考生在考試中所向披靡的“矛”,是藝考最關鍵的科目,可以說技能強,成功可能越大。在各省組織的聯考和各學校組織的校考當中,技能(主副項)的占分比重達到了65%-85%,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技能訓練,確定好主副項以后,根據學情制定合理的教學進度和培養手段,確保藝考前達到最佳水平。
3.加強基礎教學,打造專業之“盾”。專業考試中“基礎定命運”,良好的專業基礎(視唱、練耳、樂理)是專業生高素養的直接表現。例如:我國最高水平的專業歌手比賽“青歌賽”除了專業技能的展示,還要有樂理知識、視唱練耳的測評,這就明確了專業發展的方向:藝考中,厚實的專業基礎幫助學生突出重圍,高超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直取蒼龍。
4.拓寬展示渠道,鍛造過硬心理素質。檢驗專業教學成果的好壞最終落實到舞臺表演當中。因為專業的特殊性,專業考試都是通過面試進行,良好的專業技能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支撐才能有好的發揮。專業訓練中要增加展示機會,利用藝術節、音樂周、社團活動等各類活動為學生提供展演機會;設置模擬考場,定期邀請不同評委進行模擬考試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舞臺自信,加強應試心理調節。
四、精準分析考試形式,制定合適備考方略
專業考試的組織形式一般以聯考和校考為主,考試的內容不盡相同,技能和音樂基礎知識賦分比例不同。學生專業水平逐漸穩定以后專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備考,讓素質好的學生全面發展,沖擊更好的學校,相對偏科的學生,揚長避短,讓學生在考試中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特長,爭取更好的成績。
五、專業文化齊發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高考制度改革對音體美專業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越來越高,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課的學習,只有做到專業課、文化課兩手抓兩手硬,才能順利通過高考獨木橋。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專業課后文化課的要求相對降低,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要堅決打消學生麻痹大意的思想,明確文化課在升學和錄取中的重要作用,在專業課學習占用很大學時的情況下不僅不能放松文化課,相反應該用更短的時間完成同等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專業教師應當會同文化課教師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做到文化課專業課齊頭并進,做到兩條腿走路。
總而言之,在當前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是一個伴隨高中三年的長期、復雜過程,對專業教師而言是一項艱巨任務,充滿挑戰性,只有不斷優化培養方式、增強實踐,才能更加精準的施教,為培養專業化、技術性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