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飛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我認為,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評改方式上的建議,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提高評改作文的水平。
作文評改要進入佳境,可采用“一導三評”作文評改模式。所謂“一導”,指教師改前指導;所謂“三評”,指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
一、教師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評改園地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不等于教師可以做“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師在注重發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更要發揮好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正確有力的“導”具體表現在以下三處:
首先,教師應做好對學生的動員,并提出評改要求。
其次,教師應向學生傳授相關的作文批改知識,幫助學生擬定相關的批改標準。我們可以根據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從三個方面擬定評改作文的十個標準(以滿分50 的作文為例):
(一)文本呈現(滿分為15分,每項3分)
字數是否充足;文面是否整潔 ;錯別字幾個;病句有幾處;標點是否規范
(二)表達布局(滿分為15分,每項5分)
語言是否流暢精練;詳略是否妥當有效;表達方式是否合乎文體。
(三)內容主旨(滿分為20分,每項10分)
選材是否緊扣主旨;主旨是否鮮明突出。
再次,教師應做好批改示范,講清評改作文的具體步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教師可講明評改作文的具體步驟:1.通讀全文,圈點語句(找出錯別字、不當詞、病句、錯誤標點等);2.依照標準,逐項打分:3.參照標準,熱情點評;4.推薦范文,組長點評。一句話,在學生評改前,教師必須做好主導工作,“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學生評改,依據評改標準實施批改行為
在教師主導下,作文批改的真正“主角”——學生,便可以一展身手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去進行評改作文。
(一)自評
葉圣陶說:“‘改和‘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去改,讓學生自己考慮解決,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可見葉老對“自改”的重視。學生根據制定的批改標準,運用教師所傳授的批改方法,自改兩遍:第一遍側重于文面,包括自己能發現的字、詞、句、標點、格式等方面的毛病;第二遍側重于內容,要求學生從結構、選材、語句、表現方法等方面對文章進行一番增、刪、改、調。然后,根據十標準,寫一段簡短的自評。通過實實在的自我批改,讓學生彈起自己心愛的“土琵琶”,從自我欣賞中增強自信心。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無法發現自己作文中的所有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互評。
(二)互評
互評,是一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過程。互評的方式有很多,我認為應以下面兩種為主:
(1)小組互評。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批改小組,每組4至6人。評改課上,小組成員之間交換作文,首先拿到作文者為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對自己拿到的作文負全責,要求對錯別字、標點及病句進行修改,用波浪線畫出好詞好句,寫上旁批。第一責任人批改完后交第二責任人。依此類推,每篇作文由組內成員輪流批閱一遍,并由第一責任人根據組內同學的意見,依照標準打分,寫出評改意見。評語要求先提優點(例:運用設問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很好),再委婉提出不足之處(例:如果字再工整些,你的作文成績會更好,相信你下次一定寫得很棒)。然后全組推選出本組范文,由組長執筆,全體組員共同討論,給范文寫出詳細的評改意見。
(2)范文共評。分組互批結束后,由組長朗讀本組范文,闡述本組評改意見。其他同學對評語是否恰當、得分是否合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自己批改作文,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得好,才有實效,學生的批改能力才會提高。
三、教師總評,調動學生評改作文的熱情
學生互批過程中,教師在各組間巡回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推選范文和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隨時發現并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的輔導和評價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從思想上必須明確學生年少,比不上行家里手,學生在評改過程中的不當之處要容忍諒解。教師只有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才會出現“群言堂”的朝氣蓬勃的教學景象。
(2)誠于嘉許。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習作及評改中的優點,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贊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寫作評改的信心和興趣。教師應做溫暖的陽光,而不是凜冽的寒風。
(3)啟發引導。學生評改作文時,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應通過點撥、誘導,啟發學生思維,挖掘知識潛力,讓學生知曉怎么樣評改、為什么這樣評改,逐步提高學生的評改水平。教師在指導時語言要誠懇、親切,多用商酌的口吻,學生樂于接受,喜愛思考,達到完善評改的目的。
“一導三評”作文評改探索,是一項富有現實意義的實踐活動,它決不是為了減輕教師負擔的被動措施和權宜之計,而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作為語文教師,要大膽嘗試,當好總導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啟迪,愛上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