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角的認識與度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系統了解該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學習角的認識與度量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基礎和前提,所以相關教學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對于該節課程的教學要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引導學生認識角,并且學會對角進行度量,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和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是應對角的認識與度量進行相應的教學,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讓學生具備度量角的技能,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角,從而構建學生基礎的平面圖學習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角的認識與度量;教學方法;學習技能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了基本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的知識,并且感受過了旋轉、對稱和平移現象,能夠基本的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并且已經具備了物體測量的意識和作圖等基礎技能。而角的認識與度量是對學生幾何平面圖形認識的深入教學,通過教學讓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角,并且會利用量角器來對角度進行測量,認識鈍角、銳角、直角,借助工具來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對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相關教學工作者要著重探究角的認識與度量,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具備相應的數學技能。
一、聯系生活,利用生活場景實現角的認識與度量
角的認識與度量角這一知識點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生活性,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空間性和邏輯性。為了能夠讓學生不被這一內容的空間性和邏輯性所迷惑,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教師就要積極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利用學生的生活場景,實現對角的認識與度量。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幫助下,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思考,一方面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的實踐,使學生的學習方法豐富多樣,學習過程更加有趣。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上學時的路線來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如小紅的同學小明在學校的南方,而自己是在學校的東方,小芳在學校的北方。這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小明、小紅、小芳到學校的直線距離。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判斷誰離學校更近。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圖進行觀察,以學校為中心反方向向小明、小芳和小紅家的延伸,其中在學校中心直線距離交匯點就形成一個角,這個角是由兩條或者是兩條一線的射線組成的。通過這個教學能夠讓學生奠定角的基本概念,即:角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由同一個頂點出發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就是角。由于這些學習過程適合學生的生活聯系,通過形象化的作圖法,讓學生感知角的存在,所以學生的整個學習的過程會變得更加積極,也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體驗性,從而逐漸的構建知識體系,加深對角的認識,從而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1]。
二、在實際操作當中形成角的度量技能
認識角和度量角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學習技能,對于小學生來說,角的度量通常會用到量角器,因此在教學當中就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在使用量角器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從而既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又能夠探究角的相關知識點。比如通過角的度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程度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變換量角器的位置進行度量,加強學生對角的度量方法的指導。由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親自測量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學生就會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操作當中,并且用于指導實踐操作,從而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生在具備了角的初步認識相關內容之后,認識了直角,就能夠比較什么樣的角比直角大,什么樣的角比直角小,再結合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引導學生加強對角的度量和判斷,結合書中的文本闡述,實現對學生角的度量之一,技能的培養。
三、注重本位教學,感受量角器工具的應用
角的度量是需要用到量角器的,所以量角器是學生認識角和度量角的基本重要工具。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學生是否能夠量對角,而對于量角器至于工具的本身教學卻沒有更多的關注,這就導致整個教學舍本求末,使得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利用量角器,那么學生的角的度量結果就必然不會準確。所以要注重本位教學,注重量角器工具的作用,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師: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下“量角器”,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組內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從左向右依次或從右往左依次讀數,這個過程學生很感興趣,難度也不大,但是這對學生今后是否能夠正確的了解和正確的讀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在學生親自體驗量角器從左至右,從右至左度數大小的排序過程有一個親身的體驗后,老師拋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兩行數字?引導學生發現,角開口的方向是不定的,角的開口在哪邊,讀書就要從哪邊的零度開始讀。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和應用量角器,為角的認識和度量奠定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角的度量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角,通過正確地利用量角器,培養學生角的度量技能,從而提高角的認識與度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春萍.淺談學生大度量概念的建構——以“千米的認識”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3(20):42-43.
[2]馬學禮.匠心獨運? 再歷認識——“角的度量”總復習教學實錄與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201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