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要:兒童舞蹈是我國舞蹈藝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關注。由于兒童舞蹈創編者都是成年人,因此,兒童舞蹈呈現出了技巧化和成人化的趨勢,不利于兒童藝術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兒童舞蹈創編存在的問題,對創編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兒童舞蹈創編;問題;教學思考
兒童舞蹈作品蘊含了豐富的少兒情懷和少兒特色,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但由于成年人與兒童在思想、文化上存在著巨大的認知差異,于是,兒童舞蹈的創編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需要引起重視,力求兒童藝術的健康發展。
一、兒童舞蹈編創與兒童舞蹈藝術創作
兒童舞蹈編創不同于成人舞蹈的區別和特點,是指由兒童表演或表現兒童生活的舞蹈。除了在舞蹈編創課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兒童舞蹈創作的定義和特點之外,還可運用兩、三次課時在課堂中練習兒童舞蹈的編創: 從捕捉形象開始,每個人選定一個形象,要求必須符合童趣童真的特點,并從兒童的立場出發考慮能否為兒童所接受和喜愛,兒童舞蹈不論是造型還是動作語匯都要求能夠充分體現出形象的特征; 根據已經確定的動作動機,運動舞蹈創作技法內容中動作開發的練習,將其發展變化形成舞句舞段,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符合兒童特點的調度上的編創,最后選擇一個音樂進行合成。總之,在主題立意的選擇上,必須選擇能夠貼近兒童生活、反映童真童趣,觀察兒童的心理特征并加以提煉,成為符合兒童特點的舞蹈。同時,在動作語匯的設計上充分考慮兒童的生理特點,運用比較受兒童喜愛的擬人化動作和夸張的動作進行創作,因此在大關節動作開發的部分,可充分強調對于兒童舞蹈創作的實際應用價值,運用大關節動作開發兒童舞蹈動作語匯。除此之外,可以選擇一些活潑生動、動感歡快的樂曲作為舞蹈的伴奏,比如兒童經常聽到的兒歌、流行歌曲、動畫影視歌曲等,這樣的音樂能夠使兒童興奮,而色彩明亮艷麗的服裝和道具也能夠有效突出兒童舞蹈的特點并體現出兒童的情趣
二、編創能力有效作用于教學能力的提高
教學能力和編創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舞蹈專業的最終核心點,其他專業課程也是為這個教學目標服務,一直以來,舞蹈教學都與編創能力緊密相連。編創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身體支配性,對身體語言形成認知能力,幫助提高作為教師對動作語言的理解力,在未來教學中能夠準確地把握動作要點和難點,以較高的身體支配力完成教學示范,并通過對動作語言的分析和編創,使學生能夠清晰明了地掌握動作的形成規律及風格特征。其次,在創作舞蹈并將其排練成為舞蹈作品的過程中,舞蹈編創能力和教學能力會相互交織地運用和體現。在舞蹈作品編與排的過程中不但會運用舞蹈編創能力,同時需要教學能力始終貫穿其中。比如,為某一小學進行舞蹈創作,在先期的創作階段,一定是以編導的立場出發進行構思、創意、選材、設計舞蹈語匯、結構等等,充分發揮舞蹈編創能力,但是在之后的排練過程中教學能力的運用則會滲透其中,包括組織學生、控制課堂節奏、啟發和調動學生情緒、發現問題和調整問題等等,這些環節都體現出創作與教學的相互滲透關系,在舞蹈編創能力的基礎上,形成更為寬泛的舞蹈教學相關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當前兒童舞蹈創編的主要問題
兒童舞蹈創編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好的舞蹈作品應突出獨特性、新奇性和趣味性,能夠促進兒童藝術素養的發展,并影響兒童的節奏感和藝術思維能力。目前,我國兒童舞蹈創編問題主要表現兩方面,其一,兒童舞蹈的創編過于注重舞蹈技巧, 導致兒童天性被忽略,削弱了兒童的童心和童趣;其二,兒童舞蹈脫離兒童的認知水平,缺少充滿童趣的兒童生活原型。
在創編兒童舞蹈的過程中,教師應避免技巧化過多的問題,精心設計舞蹈動作,合理選擇舞蹈音樂,從兒童的角度來創編舞蹈。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兒童的思維模式,才能把握好兒童的內心世界,創編出適合兒童學習的舞蹈。
四、兒童舞蹈創編的策略
(一)選擇獨特的題材,緊扣兒童年齡特點
在創設兒童舞蹈時,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年齡特點。兒童舞蹈需要成年人以兒童的角度進行創作。兒童和成人在思維、認知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兒童喜歡一些新穎奇特的主題。因此,兒童舞蹈創編要選擇獨特的主題,相對于成人舞蹈而言,要更加活潑明快,凸顯童趣和童真。兒童舞蹈素材要緊貼兒童的認知特點,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教師要用兒童舞蹈的鮮明節奏、形象的動作,調動兒童對舞蹈的興趣,有效培養兒童的舞蹈素養。
(二)挖掘生活化素材,創編出合理的舞蹈
兒童舞蹈創編,教師應重視生活化素材的挖掘。由于兒童動作靈敏度較高,有屬于自己的肢體語言,教師要在兒童身上下功夫。尋找素材是兒童舞蹈創編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要走進兒童的生活,了解兒童的生活習慣,從兒童的生活中選擇舞蹈創編的素材。其次,教師可以間接利用兒童生活中的素材,兒童在生活中涉及到的空間、事物出發,擴大素材挖掘的范圍。兒童舞蹈創編素材多種多樣,教師要仔細觀察兒童的生活,挖掘出兒童生活中可用的素材,豐富兒童舞蹈的內容,創編出適合兒童學習、發展的舞蹈。
(三)運用多樣化的手法,吸引兒童學習興趣
兒童各方面的能力還不成熟,太過寫實的作品不利于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用夸張、擬人的手法表現出舞蹈中的精神和情感,結合兒童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突出舞蹈中的藝術形象。這樣才能刺激兒童的感官,激發兒童對舞蹈的興趣??鋸埡蛿M人的手法既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也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舞蹈中的信息。如運用動物和植物的素材,可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舞蹈形象。這些具體化的舞蹈作品能夠快速進入兒童的視野,融入到舞蹈教學中,并能突出兒童舞蹈的生動和靈活。例如,在表現勤勞的舞蹈中,教師可以加入小蜜蜂的形象;在表達天真爛漫的舞蹈中,可加入小鴨子的想象。夸張、擬人的創編手法不是要單純地模仿,而是通過舞蹈表現出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兒童舞蹈教學更加受到重視。舞蹈創編作為兒童舞蹈的最初環節,對兒童舞蹈整體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了解到兒童的實際情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尋找獨特的舞蹈題材。同時,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表現方法創編出科學合理的兒童舞蹈,保證兒童舞蹈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鈞尹,郭麗.兒童舞蹈的特征及其創編方式之研究[J].戲劇之家,2017(09):165-166.
[2] 范斯迪. 談兒童舞蹈節目創編的“趣”與“情”[A]. 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2輯)[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