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現行《婚姻法》規定,我國對夫妻關系存續期內共同財產界定明確,國家保護夫妻合法共同財產。然而,近年來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夫妻之間共同財產關系呈現出多樣化、規范化、復雜化等傾向和特點,在形式和內容上也出現了諸多法律難點。法務工作者在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夫妻財產中的一些抽象、特殊類型,在當前法律規范下難以找到融洽釋疑,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財產的理解界限存在分歧,重新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規定和完善是法治精神的應有之義。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完善
一、夫妻共同財產的概念和特征
我國現行《婚姻法》自1981年施行,2001年4月進行修訂,其中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了詳細規定,是夫妻雙方關系存續期間由雙方共同擁有的合法財產。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出的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通常意義上是新婚夫婦結婚后到離婚或者夫妻雙方中有一方死亡之前的時間,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通過勞動、投資、受贈等獲得的合法財產(除提前通過合法程序進行約定外),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具有五個特征:
一是一般財產特性,即其他財產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
二是財產范圍有限,受夫妻雙方經濟條件、社會因素等影響;
三是主體固定,只屬于夫妻雙方特定身份;
四是婚姻關系本身所賦予夫妻財產的復雜特性;
五是平等處理,夫妻中一人對共同財產進行處理、轉讓、使用時,需征求另一方意見。
二、夫妻共同財產認定的不足
1、非常法定財產制缺位
非常法定財產制度主要用來特指一些較少發生的特定法律狀況,例如夫妻雙方中一方破產、背負巨額債務、感情不和引起婚內分局等,經過法律訴訟所保護的法定夫妻財產制。然而,當前我國《婚姻法》對婚姻關系正常的共同財產進行保護,假如夫妻雙方出現上述所提到的特殊情況時,非常法定財產制度缺失,存在一定法律空擋,在此情況下當夫妻中一方要求分割財產遭到對方拒絕,在現行法律制度下只能選擇離婚,這對婚姻關系中非過錯方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
2、夫妻共同財產范圍不明確
根據前文所述,現行《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雖然在定義、特征上已近有了詳細規定,但范圍還有不確切之處,通常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范圍:
(1)工資、獎金。工資和獎金都應被視為職工個人的職業性收入,這里的職業性收入普遍意義上作為廣義范圍來理解。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個人基本工資往往只是職業性收入的一部分,還包括福利實物、津貼,政策性補貼、獎金收入,有些企業還會發放股份期權,全部被納入到夫妻關系存續期內的夫妻共同財產范圍之內。
(2)生產、經營收入。前文所述工資獎金主要是依靠勞動或職業所得,而生產經營性收益主要是指大量的資本性收入,既包括農民的生產勞動收入,也包括工業、服務業、信息業等行業的生產、經營收益。當前,學界有觀點表示,為了防止部分人投機取巧,利用閃婚、閃離借機謀取婚姻另一方大量財產,出于保護個人財產的考量,應當將生產、經營性收入作為個人所持有財產進行分割,從共同財產范圍內剝離出來。然而在法律實踐中,這一設想存在一定法律障礙,司法環節存在一些難點,需要在社會實踐和司法實踐中積累經驗。
(3)知識產權收益。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淵源可追溯至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它屬于個人智力成果權,體現為人身權和財產權相結合。一方面,知識創造者必然擁有知識產權人身權,另一方面,在夫妻雙方婚姻存續期內,對知識產權所取得各種經濟利益可以繼續劃分為既得權和期待權。例如,某部文學作品其作者配偶沒有署名的,權利就歸作者本人行使,但婚姻存續期內由知識所贏得的稿費、轉讓費等,歸夫妻共同所有。
(4)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當前《婚姻法》規定中,除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之外,法律承認夫妻存續期內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然而,法學界有觀點認為,我國《繼承法》自1985年實施以來,就充分體現出個人對其所擁有財產的處分權,保護個人意志性。遺囑人對個人財產贈予夫妻中一方,如果因此得到財產被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這就變更了遺囑,違背了遺囑人對財產的自由處分意愿。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合理的結合點需要作出理論研究。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完善
(一)進一步界定繼承受贈財產歸屬。筆者認為,應當在《婚姻法》《繼承法》中進一步界定夫妻在夫妻關系存續期內,夫妻中一方所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歸屬。將夫妻一方婚后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在經過合法認證后作為個人自由財產,一方面可以避免夫妻婚后個人財產性質由于家庭結合而轉變為雙方共同財產,這符合公民行使個人財產權利的基本法理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個人財產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二)明確知識產權收益歸屬。這里主要針對知識產權中財產權的行使問題,財產權與實際取得經濟利益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婚姻關系結束時,把婚內知識產權收益分割為享有人身權的夫妻一方,視實際情況可對另一方進行一定補償。
(三)理順管理機制。當前夫妻財產形式多樣化,因此出現矛盾和法律困境也層出不窮,例如網絡財產分歧等等,有必要進一步理順夫妻財產管理體制機制,夫妻雙方經協商后可給予其中一方財產管理權,減少司法分歧。
參考文獻
[1]黃松有主編《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2002年版.
[2]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婚姻法司法解釋及相關法律規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3]沈張茂《沈張茂.完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原則》人民法院院報.
[4]潘肖肖.新形勢下夫妻共有財產的認定[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8期.
作者簡介:韓帥,1996年12月,男,漢族,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