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琪 鄧嘉瑞
摘要:地處大巴山深處的重慶市巫溪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重慶市精準扶貧工作重點縣。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逐步縮短與全市及全國的發展差距,是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本文對通城鎮脫貧攻堅基本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從分析制約巫溪縣通城鎮經濟發展的四大因素入手,深入研判了潛存著的經濟發展優勢和潛力,并以此為據提出具體的脫貧攻堅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通城鎮;脫貧攻堅;調查;對策
2019年7月20-23日,重慶科技學院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團總支組織了“巫溪縣通城鎮脫貧攻堅調研服務團”,針對巫溪縣通城鎮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普通鄉鎮進行了深入調研,并進行了分析,提煉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了解當地政府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具體作法,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及建議。
一、巫溪縣通城鎮貧困現狀
1.基本鎮情。巫溪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巫溪縣地處渝陜鄂三省交界,東連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接奉節縣、巫山縣,西臨開州區、云陽縣,北與城口縣和陜西省鎮坪縣接壤。全鎮幅員面積101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7萬。
2.貧困概況。2014年底新一輪建檔立卡時,共識別出貧困村5個(龍池村、玉泉村、云臺村、清泉村、長桂村),貧困人口880戶249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16.8%。經過多輪動態調整,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30戶4134人。因病致貧524戶,占39.4%;因學致貧243戶,占18.27%;缺資金致貧147戶,占11.05%;因殘致貧135戶,占10.15%;缺技術致貧106戶,占7.97%,缺勞動力78戶,占5.86%,自身發展能力不足74戶,占5.56%,其他23戶,占1.73%。
截至目前,有未銷號貧困村1個(長桂村),相對貧困村1個(青梅村),未脫貧人口206戶540人,綜合貧困發生率3.63%,其中:因病致貧103戶280人,占51.85%;因學致貧16戶53人,占9.81%;缺資金致貧7戶23人,占4.26%;因殘致貧31戶76人,占14.07%;缺技術致貧12戶27人,占5%,缺勞動力15戶28人,占5.19%,自身發展能力不足14戶31人,占5.74%,其他8戶22人,占4.07%。計劃2019年銷號貧困村1個(長桂村)、減貧162戶431人;2020年,減貧44戶109人。
二、脫貧攻堅工作的制約因素
巫溪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脫貧攻堅的難度很大,通城鎮更是山奇水陡,巫溪縣各鄉鎮的交通條件,資源利用率,產業競爭力,教育資源各方面具備共性。巫溪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制約因素也體現了通城諸鄉鎮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交通瓶頸制約明顯。巫溪位于渝陜鄂三省市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勢高低懸殊,絕對高差2657米,相對高差1000米。遠離大中城市,縣城距重慶市區426公里,是目前全市最遠的縣。受區位條件影響,長江水運對巫溪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相對很弱,大寧河貨運功能有限;陸上交通有所改變,但出境快速通道數量太少,高速仍處于終點站狀態,空中運力一片空白。
2.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由于發展理念上沒能大膽建立利用資源的生態財富觀,造成資源利用不均衡。從全縣自然、文化等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來看,水能資源利用率最高,森林、土地、草場等絕大部分處于分散閑置狀態。自然資源、自然優勢、地方文化對旅游開發和特色打造的貢獻率低,文化與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狀態不佳,旅游富民、旅游強縣的發展目標實現難度較大。
3.產業市場競爭力弱。巫溪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傳統產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科技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農副產品低端粗放,深加工精包裝程度不夠,產業鏈尚未形成;旅游業開發景點單一,品質不高,產品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不強,連片開發的規模效應尚未顯現。
4.科技教育支撐不足。科學技術人才缺乏,科研成果數量偏少且轉化率低,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該縣產業的基本形態;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勞動者整體素質不高,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術的能力較弱,新信息、新技術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推廣運用。
三、巫溪縣通城鎮脫貧攻堅的優勢和潛力
1.自然資源相對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巫溪生態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全縣有林地面積487萬畝,其中森林面積378萬畝,是全市森林資源第一大縣。通城鎮長紅村的巴渝民宿、云臺寺、蘭英大峽谷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地,是巫溪縣的旅游重鎮。
2.政策機遇豐厚,群眾致富愿望迫切
巫溪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要與全國、全市同步小康,必然會享有較多的扶持政策,如兩翼區縣的特殊政策,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產業扶持政策等。同時在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大戰役中,全縣干部職工同心協力,全縣人民群眾的致富愿望被強烈喚醒,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開發。
3.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
巫溪是中國鹽文化之濫觴之地,也是巫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傳說源遠流長,名人事跡影響較大,紅色文化濃墨重彩,民間文化獨具特色,這里民風純樸,民俗有趣,研究和參觀價值極大,民間文藝或引人入勝或催人淚下,如栽秧酒、薅草鑼鼓、哭嫁、唱孝歌、五句子山歌、剪紙、木刻、“紅池壩杜鵑”的故事等無不令人新奇和神往。
四、巫溪縣通城鎮脫貧攻堅的舉措
巫溪縣委、縣政府,通城鎮鎮黨委、鎮政府等四大班子結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市縣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2019年脫貧銷號、2020年同步小康”一大目標,緊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銷號”兩大任務,狠抓“當前脫貧、成果鞏固、長效發展”三個關鍵,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1.強化理論武裝,提高政治站位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等內容,組織黨委工作推進會學習11次,鎮、村干部會議學習32次,各村(社區)學習宣講37場。二是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召開院壩會宣講《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169次,利用微信群、QQ群宣傳26次,在華龍網宣傳報道脫貧示范典型3次。通過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脫貧攻堅責任。
2.強化責任擔當,凝聚攻堅力量
一是縣委派出了縣常委、宣傳部長王芳駐通城鎮,縣常委、農工委書記韋純友常委包村督戰,加強了扶貧領導力量。二是強化落實脫貧攻堅“雙組長”制度、黨政同責,將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再細化、再落實,實行網格化管理,包社包戶、責任到人。三是調整優化鎮扶貧辦干部隊伍建設,落實3名人員專司其職開展扶貧工作。四是充分調動幫扶單位積極性,安排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結對幫扶貧困程度最深的未脫貧戶,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五是制定《通城鎮2019年度“最美幫扶人”尋訪活動方案》,充分發揮典型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鎮范圍內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氣氛。
3.強化問題整改,全面補短強弱
按照“解決八難、實現八有”和“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標準,全員出動開展“全面排查”和“四方聯查、三級會審”專項行動,共走訪排查農戶4542戶(建卡貧困戶1330戶),常住人口走訪比達100%,查找出12類20個問題,分類建立臺賬,并分站所辦和村實行“雙交辦”,明確時限、落實措施,壓實責任、全力整改。
一是關于“兩不愁”。在轉移就業方面,各村主動對接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51場次,受眾1800多人次;在穩定增收方面,申報實施農業農村部李子高植高效創建園2500畝、中晚熟脆李母本園項目,籌建長桂等村專業合作社,予以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121戶貧困戶參加專業合作社;有兜底保障方面,入戶核查年人均純收入低于3500元的貧困家庭81戶,新增低保貧困戶53戶、臨時救助貧困戶28戶。
二是關于“三保障”。首先是教育問題。要加大對農民及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例如依托“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項目,整合農業、扶貧、人力社保等涉農培訓資金,與農戶增收致富產業有機結合,以村為單元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鄉村旅游專題培訓、手工藝技能專項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等。第二針對義務教育。鎮黨政召開了控輟保學工作專題會議,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受教育情況、失學輟學、留守兒童臺賬,出臺《實施方案》,建立責任體系,完成輟學孩子勸返工作和市內外就讀學生未享受教育資助政策核實工作,加大了基礎教育扶持力度。其次是基本醫療問題,落實樓門村衛生室建設工作;協調縣人民醫院定期到通城鎮衛生院,累計辦理慢病卡825人、特病卡170人;協調縣殘聯組織縣精神衛生保健院赴通城鎮開展集中鑒定2次,計240余人次參與,已為72名殘疾人員辦理證件。第三,保障群眾安全住房,系統存量危房219戶,其中C級115戶,D級104戶,已全部清零。
三是建檔立卡等其他方面。一是解決建檔立卡問題,家庭成員未上戶10人(其中貧困戶家庭成員9人),現已上戶貧困戶家庭成員9人,剩余1人力爭8月底完成上戶。實時更新貧困家庭成員出入戶情況,目完成137人人員信息變更,其中個人入戶72人,個人出戶65人;二是解決安全飲水問題,中標單位已進場施工,飲水問題有望9月解決;三是解決電力通訊問題,已經協調通城供電所,解決生活用電的問題;四是解決環境衛生問題。組織開展“鄉風文明建設資金積分兌現金”活動和“清潔家園”專項行動,動員全民清潔衛生環境。
五、巫溪縣通城鎮鞏固成果奔小康的對策及建議
1.突破交通瓶頸制約,改善交通環境
要致富,先修路,巫溪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交通建設一直比較落后。建議地方政府一是要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全面開工巫鎮高速;加快推進鄭萬高鐵巫溪支線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兩巫高速、巫云開高速。啟動巫城高速(巫溪段)論證,加大力度推進巫溪縣通用機場、龍洞灣至大九湖小屋場特長隧道工程等前期工作。二是要著力推進深度貧困鄉鎮交通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建立班子成員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做到“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套聯系班子,一份推進計劃”,對公路進行升級改造(或路面大修),續建、新建“四好農村路”,為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
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要先扶智,扶志。教育在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加快實現創新發展、實現人口有效轉移以及加快城鎮化進程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因此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貧困縣未來縮小發展差距實現超越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加大對農民及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還要注重對年輕一代靠勤勞致富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教育培養。第二要加大基礎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二要進一步加強貧困山區基礎教育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解決貧困山區基礎條件薄弱、工作條件艱苦、基層教師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等問題。三要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通過建立骨干教師巡回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等制度,加大城鄉教育對口支援力度,大力培養全科教師,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改變農民傳統思想,杜絕“等、靠、要”等不良風氣的蔓延。
3.依托自然資源,講好通城故事
巫溪縣具備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與湖北的神龍架景區毗鄰,可以聯線開發旅游資源,而通城鎮更是山奇水陡,關隘險要,為古今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近年來通城鎮的民宿經濟發展較好,也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建立“以房聯營+以地入股”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將財政資金量化成股權,讓貧困戶享受股權分紅、獲得長遠收益。與此同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積極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是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但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一些管理跟不上的問題。這是囿于廣大農民的實際情況,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城市生活的時間少,在民宿經營過程中存在經營理念的差異,接受的培訓時間不夠,旅游和酒店服務的水平有限。高校在此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我校開辦的旅游專業,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培訓工作,也可外派學生到此民宿實習,幫助通城人民提高民宿服務質量,打響民宿經濟這張牌,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高校應盡的力量。
基金項目:此報告為2019年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調研報告。系2019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勞動實踐育人問題研究” (項目編號:2019-GX-452)階段性成果。
(指導老師:謝梟鵬,都進學,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