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遠
【摘要】? 對于農村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農村的生活經歷是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農村經歷可以磨練他們的意志,也能豐富他們的情感。農村有著大量的動植物資源這些都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很大幫助。本文從鄉村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生產勞動、教學資源的幾個方面論述了農村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農村 初中 語文 情感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163-01
0
作為農業大國,農業農村一直以來對我們中華民族都有著重大影響,我國的農村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很多偉大的作家都是來自農村,如:我國文壇上的陜西三大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他們的文學作品都根植于陜北農村,三位作家也都有農村生或的經歷,再比如中國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其作品里也充滿了膠東地區的鄉土氣息。農村不僅養育了我國的文壇,更是養育了我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傳統。
一、結合鄉村的自然風光開展語文情感教育
農村相比于城市有著較好的自然風光,在學習相關文章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實地感受農村的自然風光,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文章中描述的風景,體會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學習《白楊禮贊》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在學習之前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觀看道路兩旁的白楊樹,并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白楊樹的外形特征是什么樣的?看到白楊樹我們聯想到了什么?請學生用文章寫出觀后感。在課程開展前教師可以請學生們在課堂上相互交流,之后,帶領學生學習新課,了解作者茅盾是怎樣描寫白楊樹的,又通過白楊樹聯想到了那些內容。將學生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比較,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深沉情感、以及深厚文學功底。在學習完本文之后,我們可以在帶領學生去觀看道路兩旁的白楊樹讓學生再次學出觀后感并交流討論。在上述例子中,我們巧妙的利用了鄉村道路兩旁常見的白楊樹,運用課前觀察與課后觀察兩種方式,巧妙的將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進行了對比,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了白楊樹的堅強、挺拔,同時,也幫助學生體會到白楊樹所象征的北方農民以及中華民族的堅強挺拔。的將學生的觀后感與課文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技巧、手法。可以看到,巧妙的利用好鄉村的自然風光學生無論是在寫作技巧層面、還是情感層面都能直觀的看到與作者的差距,找出自己不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 結合鄉村的鄉土人情開展語文情感教育
農村城市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與文化層面。相比較鋼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鄉村更加接地氣、更有溫度。中國人注重家族觀念,而鄉村的社會結構相對城市來講更加簡單、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這些都使得鄉村的人情味更濃厚。這對語文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利用鼓勵學生參加當地特色的鄉村活動各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農村的鄉土人情。比如:在我的老家華北平原農村,每當某家有大工程時如建屋鋪院鄉里鄉親通常都會幫忙。人們一塊干活、一塊吃飯,不計報酬。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多參加類似的活動并引導學生記錄風情,寫出感受。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條件的還可以將優秀的學生生作品裝訂成冊,甚至開發成特色課程,即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傳承了特色文化。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同于傳統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對學生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三、結合鄉村的生產勞動開展語文情感教育
鼓勵學生在課下參加農村生產勞動。初中階段的學生年輕氣盛,容易浮躁通過參加農村的生產勞動,可以磨練學生的心性,錘煉學生的意志力。比如:鼓勵學生參加秋收勞動。讓學生跟隨父母參加秋勞動,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工作,在減輕父母勞動負擔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艱辛,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快節奏的體力勞動中感受到秋收的火熱氣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品質。通過秋收的過程我們可以讓學生一方面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另一方面體會到在通過火熱勞動勞動后獲得豐收的滿足感。讓學生體會到什么叫獨立自主、什么叫自強不息,增強學生的拼搏精神,而這種微妙、奇特的體驗要比通過文字感受到的更加真實、深刻。對語文學習來說,勞動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感情細膩,增加寫作的素材積累,在學習相關的鄉土文章時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參加農村生產勞動可以讓學生從深層次體會鄉土文化產生的原因,從根本上理解農村的生活方式讓學生對社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對社會形成正確的認識同時還能掌握農業知識。勞動實踐鍛煉了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未來的初中生是我們國家的中流砥柱,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都起著重要的做用。
四、結合鄉村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語文情感教育
農村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文化資源,這些都是學習語文初中學生學習語文很好的教學資源,比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各種動物,讓學生描述出每種動物的特點,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文字書寫能力。帶領學生觀察各種植物,讓學生感受到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并寫成文章,抒發感受。帶領學生參觀各種古建筑,想學生講述建筑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鄉村文化的美麗。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生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作文比賽活動。如:以家鄉的服飾傳統作為題目讓學生搜集、查閱相關資料用文字記錄家鄉的服飾文化傳統等等。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家鄉的情感。
[ 參? 考? 文? 獻 ]
[1]樓宇烈.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J]北京大學學報,2015,52(1).
[2]呂健.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創新[J].人民論壇,2018(12).
[3]郭元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趙謙翔.綠色作文實例實說[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