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平
摘要:美工區是幼兒進行自主藝術探索、感知操作的區域,材料則為區域活動的基礎,因此材料的提供和投放是美工區創設的關鍵因素。本文將基于幼兒園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的現狀出發,淺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問題及對策
引言
作為身心都處于發展階段的幼兒來說,一定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對其發展能帶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個能促進幼兒創造性發展的區域,美工區所提供的材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基礎。但就當前現狀看,不少幼兒園美工區在材料投放時仍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針對這一現象,一線教師都一直在實踐中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繪畫活動和泥工活動是在美工區開展最普遍的活動,尤其是在小班,繪畫活動是其美工區最主要的活動。與中、大班相比,小班幼兒尚處于象征期,手部靈活度不足,直觀形象思維突出明顯,針對這些年齡特點,小班的美工區便較少創設包括廢舊材料制作活動在內的,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活動。因此,對于小班美工區材料的投放應該更加注重對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影響。
一、美工區物質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
(一)物質材料投放有效性不足
首先,投放材料缺乏階段性。幼兒的學習經驗都是相互聯系,循序遞進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投放與之相適應的物質材料。但從現狀分析,不少幼兒園美工區的物質材料投放很少關注階段性,有時為了讓材料種類豐富,數量足夠,而放置許多無關的物質材料。這就導致幼兒在進行操作時,不能做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容易導致知識經驗斷層。
其次,投放材料缺乏適宜性。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以幼兒為本,為其添置適合身心發展的材料。當前市面上的很多物質材料在數量、質量等方面是不適宜小班幼兒進行實際操作的,教師應該及時加以辨別和篩選。數量過多,安全性低,操作性不足的物質材料,不僅容易造成安全隱患,還會降低區域活動的教學效果。
最后,投放的材料缺乏可探索性[2]。物質材料應該具有可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與活動環境相互作用[1]。對于高結構材料,即“成品”或按要求走的“原材料”,相較于低結構的“半成品”材料,缺少了對幼兒創造性、探索性和興趣性的發展。這些缺乏探索性的材料,通常都是按部就班進行操作,幼兒只是單純的模仿,不利于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投放材料的依據片面
許多教師在美工區材料的選擇依據上比較單一、片面。大多數教師都是根據教材上設定的活動主題進行物質材料的準備,通常是對教材要求照搬照抄,當無法提供某種材料時,教師大多采取隨意替換或放棄準備的方式。這一現象充分反映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在投放物質材料時,過度依賴教材,僅僅從這一片面的依據中獲得材料的靈感,沒有切實地從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出發。
每個班級的孩子的發展水平、發展速度、興趣愛好等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差異帶來的行為水平發展不一致,就會使得不同幼兒在美工區有不同的需求,教師盲目地照本宣科,不但無法讓自身主觀想法得到體現,還會導致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無法得到滿足,違背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原則。
(三)教師投放材料的時機不當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教師對材料投放時間的安排,會給幼兒區域活動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教師物質材料投放不及時。多數教師投放物質材料時,都是選擇在介紹完美工區規則后或演示比較復雜的材料使用方法后。當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時,不但占據了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而且對幼兒的探索欲帶去了消極影響,幼兒很有可能會在講解的過程中,對即將投放的材料失去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幼兒的創造性和潛能的發展。
第二,在活動中打斷幼兒操作。新教改中要求,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指引者。然而一部分教師,為了擴展活動的方式,盲目地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強行為幼兒增添一些物質材料。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不但中斷了幼兒正在進行的操作實踐,還會讓幼兒失去對此次活動的興趣,被迫轉移注意力。
第三,缺乏對物質材料的調整。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只是單純地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并未對材料進行及時的更換或分析。幼兒在活動操作中,時常會碰到不適宜或有殘缺的材料,但很少有教師能及時對材料進行調整,且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并沒有根據幼兒的愛好,投放新的物質材料,這就導致美工區的物質材料被反復使用,破損現象嚴重。
二、美工區物質材料投放的研究對策
(一)提高投放材料的有效性
有效性的提高離不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物質材料的投放要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既要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還要考慮幼兒未來的發展。因此為幼兒投放的物質材料要具有階段性,由易到難,特別是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低結構材料的投放,有利于促進其手部精細動作水平的發展。
與此同時,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投放的物質材料種類不宜過多,在確保數量充足的情況下,新舊材料的比例要適中,不宜投入過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材料,因為小班幼兒注意力不穩定,材料的種類和數量過多,很容易使其分心。
最重要的是,教師所投放的材料一定要保證質量安全,符合衛生條件要求。這也意味著,在投放物質材料時,教師一定要檢查材料的各項指標,對材料進行處理和消毒,避免出現幼兒受傷的情況。
(二)明確物質材料投放的依據
美工區物質材料的投放一應要圍繞幼兒藝術發展的活動目標,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進而達到本次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
教師選取的物質材料,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適宜性。只有讓幼兒對材料產生足夠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去探索、操作。教師在活動時還要注意觀察幼兒新的興趣點,及時收集幼兒感興趣的相關材料,為之后的活動提供新的物質材料,如此才能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活動。
(三)幼兒園、家長與社區要提供相應的支持
美工區所需的材料往往是多樣的,且小班幼兒容易造成材料損壞,這就要求幼兒園要加大財政投入,及時更換老舊、破損的物質材料,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進而保證幼兒一日生活中正常的區域活動需要。
與此同時,作為家長和社區,應和幼兒園保持必要的溝通交流,微幼兒園提供經濟支持的同時,合理采購一些物質材料,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資源,共同協助幼兒園,提高其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班美工區中,材料的投放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適宜的物質材料能讓幼兒獲得自主學習的知識經驗,并讓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滿足。因此,對于美工區物質材料的投放,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現有的研究對策,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改進,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昊.小班幼兒美工區域游戲現狀的研究和建議——以當地某幼兒園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101.
[2]趙凡奇.幼兒園美工區游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行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覃詩雅.小班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質性研究——以南寧市A幼兒園為例[J].知識經濟,2019,24:168-169+171.
[4]盧韻.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現狀的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