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
摘要:節日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深入人心,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成長教育,需要借助日常生活載體進一步強化干部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節日文化源遠流長且有著更加獨特的內涵,和大眾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關。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進一步推動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我們的節日”;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期在國內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普及功能,潛移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深入發掘“我們的節日”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教育價值。不僅具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功能,還有維系人倫社會禮儀和安頓身心的意義。中國傳統節日即是活在眾人百姓之中的“傳統”,它承栽者我們的文化,浸潤著我們的生命。它歷經數千年不曾停止的對真、菩、美的信仰,永遠激勵著我們觀察、去思考、去表達、去完成人類的美好夢想。[2]
(二)“我們的節日”貫穿并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學是“研究進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教育規律,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3]。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向客體傳送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求的思想、文化、精神,當然這一過程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節日文化自然能夠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強有力載體來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良好的節日文化氛圍以及環境也為更好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提供保障。因此,開展“我們的節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通過制度化、多元化、全員化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
(一)科學謀劃,實現活動開展制度化
中國傳統節日,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辦好“我們的節日”就需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因地制宜、務求實效,扎實推進活動落實。一是高度重視。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職工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傳承傳統美德和提升文明素質的有效載體,納入宣傳思想文化重要工作,可以列入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創建考核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二是統籌推進。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年度制定方案,召開專題部署會議,超前謀劃,統籌推進活動開展,并將創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使創建工作有規章可循、有標準可依、有目標可趕。三是完善機制。確保依托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以及重要節慶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載體活動取得實效。四是強化宣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發揮各類電子平臺作用,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融入日常生活,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二)突出特色,實現活動形式多樣化
立足地方實際,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以傳統節日為依托,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與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相結合,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在重要時點宣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的模范事跡。可在傳統佳節端午節、重陽節舉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歌詠選拔賽、書法攝影作品展等活動,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和營造尊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以紅色主題為依托,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依托重大紀念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清明節、五四、七一、八一等節日開展文明祭祀、主題演講、表彰獎勵、走訪學習等活動,通過重溫歷史增強愛黨、愛國的樸素情感,激發愛國情懷,為踐行核心主義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是與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開展學雷鋒教育月活動,深化志愿服務品牌,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事、最美家庭等先進典型學習宣傳,通過走訪慰問、困難幫扶、關愛特殊群體等活動,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爭做模范的濃厚氛圍。
(三)廣泛發動,實現活動參與全員化
可以針對不同層面文化素質和實際需求,區分受眾特點,分類分層推進,切實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可以在單位機關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在傳統佳節春節期間開展溫馨家訪、新春團拜會、精準扶貧結對共建、“傳家訓”主題活動,豐富活動形式,充實活動內容,進一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促進更多參與者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服務意識。二是結合地方區情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將“我們的節日”與區域實際相結合、相融合,積極利用個別地區少數民族特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聯歡會、參觀座談、文體競賽、回訪聯誼等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激發對口貧困村村民內生動力,帶領農民群眾走自強之路。三是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我們的節日”契機,分別深入社區、軍營、學校、廣場等場所,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宣傳教育等主題活動,激發愛國向上動力。四是結合各文明單位創建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緊緊圍繞單位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等期間開展插花、中國夢勞動美等主題演講比賽,利用主題活動,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
參考文獻
[1]劉珊珊.論中國節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吉林大學,2012.
[2]景俊美.中國傳統節日在當代的精神價值[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3]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