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璞 姚慧琴
摘 要: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情況下,養老產業高效發展關系到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和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本文以審計視角,在總結了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審計對養老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性,并從加強數據審計、政策落實情況審計、投入資金使用效率審計、企業規范運營審計等方面提出了促進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審計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比例不斷提升,“養老難”問題日益突出,亟待破解。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積極發展養老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國務院也出臺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等。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養老產業的內涵及外延、養老產業的特征、養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均有待研究。本文從審計視角出發,在總結養老產業含義、特征、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審計支持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策略。
一、審計視角下養老產業的現狀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我國養老產業日漸興起。養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問題。立足審計監督的視角,通過對養老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評價養老產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養老產業健康發展。審計視角下主要從養老產業需求及規模、供需關系以及養老產業鏈體系的發展等層面評價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現狀。具體如下。
(一)養老產業初步形成,養老需求不斷增長,迫切需要開展針對養老產業的審計工作
現階段,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養老需求也隨之增加,與之配套的養老產品及服務正在逐步發展,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了基本的養老服務,養老產業初步形成。從審計監督角度來考察當前養老產業的發展情況,由于養老產業起步較晚,其發展水平以及產業鏈的完整度等層面均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發展階段。而在此階段,必須依賴有力的國家政策、國家審計等方面的重要支持。其中,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的監督作用對于促進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審計活動,可以在發展初期對養老產業發展的重點、需求、融資情況以及管理等層面進行客觀評價,確保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二)養老產業供需關系存在矛盾,審計評價重點及客觀性不足
在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問題。而要及時發現這一問題,則需要充分利用審計監督進行獨立、客觀、準確的評價,通過采用有效的審計方法和手段,對養老產業實際運行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等進行科學、客觀的測算,確定二者之間是否匹配,并對造成供需關系矛盾的原因等進行審計層面的分析,提出審計層面的具體建議。同時,這也是針對養老產業開展審計工作的重點所在。通過開展審計工作,不難發現,在老年產品與服務需求迅速提升的情況下,與之相匹配的供給嚴重不足,供需不匹配的現象嚴重,這與當前傳統產業中供過于求的現象恰好相反,養老產業的供求缺口主要存在于供給側,亟待加大供給。
(三)審計視角下養老產業體系尚未形成,其整體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足
縱觀西方國家養老產業的發展情況,其特點體現在:起步較早,已形成分工明確、產業鏈條完整的產業體系。對比之下,我國養老產業各方面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從審計的角度對我國養老產業鏈條的完整性進行評價,可知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專業化程度高、價值鏈完整的養老產業體系,無法提供十分系統、全面的養老產品和養老服務。同時,養老產業的這一發展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總之,目前養老產業的產業鏈相對較短,產業體系不夠完整,產業價值鏈并未真正形成。
二、審計對養老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審計理論的不斷豐富以及審計方法的不斷創新,審計在國家治理以及保障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快速發展等層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確保養老產業健康發展,應充分發揮出審計的監督作用,依據國家審計相關法律法規,按照科學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抓住重點,明確要點,合理運用各種審計工作方法和手段,對養老產業的發展予以客觀、科學、準確的審計。對養老產業而言,開展審計工作的必要性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我國養老產業起步晚,產業管理機制不完善,需要依賴國家審計的重要監督作用,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保障養老產業健康、穩定以及快速發展
養老產業的發展受到政策層面、經濟層面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是否具備與養老產業配套的管理機制是影響養老產業發展速度以及發展質量的重要問題。通過開展有效的審計工作,可以從審計層面對養老產業在管理機制層面的現狀、問題及原因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時發現養老產業目前發展中潛在的風險因素以及當前產業管理機制層面存在的不足。同時,通過有效的審計工作,也可以進一步完善養老產業的監督體系,實現國家審計與養老產業中企業內部審計之間的緊密集合,強化針對養老產業的審計,確保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風險被及時發現。
(二)養老產業自身風險抵御能力不強,急需強有力的產業內部審計體系提供有力的監督
我國養老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尚未達到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和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在風險抵御能力方面偏弱。為進一步增強養老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一方面需要養老產業自身不斷尋求發展強大自身,另一方面則依賴于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共同構建起來的審計監督體系的保障。因此,通過建立起強有力的產業審計監督體系,可以及時發現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的風險以及潛在的隱患等,從審計層面給出相應的審計結果,并據此為解決養老產業現有問題、風險,為促進養老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審計層面的改進建議。此外,在養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依賴巨大的資金支持。而通過開展有效的審計工作,可以對養老產業發展中涉及的資金等各類要素的利用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確保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三)養老產業初步形成,內部審計方法創新不足,審計實效性無法得到充分保障
通過創新審計方法,可以確保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和審計質量,更為全面、客觀地反映出養老產業的發展情況。但是,從目前國內養老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其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內部審計建設層面存在嚴重滯后性。一些先進的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并未在養老產業運營及管理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審計應有的監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對養老產業的重要監督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最終會直接影響到養老產業中企業審計監督實效性的提升。
三、審計支持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策略
從以上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中可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明顯,需要通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通過政策紅利的合力激發企業進入產業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審計對產業發展的支持必不可少,通過審計監督,可以防止在產業成長過程中出現野蠻生長、無序發展等現象。具體的審計支持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產業數據審計
養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這需要完整、準確的產業數據作為支撐,需要對各地區人口老齡化情況,各類養老機構的數量、規模、性質,老年人特殊產品、服務需求,產業內企業數量、供給情況、相關政策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的統計工作。目前,關于人口老齡化、養老方面的統計工作已初步開展,但內容參差不齊、質量不均,亟待加強對此類數據準確性、科學性、系統性的審計,保證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準確描述,并作出未來發展策略的科學研判。
(二)加強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
當前,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均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來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關于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自然資規〔2019〕3號)等,但各項政策措施的具體執行情況難以有效監督和掌握,例如,養老企業是否能夠真正享受到土地使用優惠、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因此需要加強對養老產業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的審計工作,以審計促進政策落實。
(三)加強對投入資金使用效率的審計
中央和地方近年來均通過投入專項經費、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方式,解決養老產業發展初期的基礎性設施不健全問題,主要分為財政撥款和社會性資金兩部分內容。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直接關系到產業發展的效率,因此,需要加強對養老產業投入資金用途的審計,通過審計監督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并反饋回制度設計層面進行糾偏,形成資金投入—審計監督—提高效率—制度糾偏的良性循環。
(四)加強對企業規范運營的審計
我國養老產業中的企業組織均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企業規模大小不一,產品服務良莠不齊,存在運營不規范的現象。加強對企業規范運營的審計,不但要重點關注企業的各項手續、資質是否合法,各項經營活動是否合規,更要運用現代化的審計手段,如管理審計等,及時發現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風險,使潛藏于運營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提高企業運營的規范性和風險防控能力。
(五)加強復合型審計人才的培養
在審計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專業的既具備養老產業知識又具備審計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才,但目前的審計隊伍中這類復合型專門人才缺乏,難以滿足未來產業復雜的審計需求。因此,國家應出臺相應措施,對相關審計人員進行專門的養老產業審計培訓,從產業特征、產業現狀、產業風險點等多個方面,提高相關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建立專門的養老審計人才隊伍,提升養老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
四、結語
當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具有高度融合性、需求特殊性、利潤率微薄性等特征,并存在市場化程度低、政策作用效果不明顯、金融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從審計視角出發,突出審計對養老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通過多個層面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審計監督,能夠有效改善產業發展初期的無序發展狀況,加強政府政策的執行與落實,提升相關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相關企業的運營風險,促進我國養老產業有序、高效、良性發展,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審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