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思維能力不夠的問題,本篇文章將對整合思維型閱讀的課堂教學手段進行探索和實踐。對于整合思維型閱讀,將根據課堂熱身、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和知識遷移的思路探究如何打造思維型課堂,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知識的運用、理解,文章分析和評價的水平,以及創新能力,最終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整合思維;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郭云振,福建省寧德第一中學。
英語文章中包含了生詞、文化知識等文本信息,這也決定了英語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讀者活躍的認知,對信息進行解析、消化和吸收。由此可以看出,英語閱讀是思維型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理念以核心素養為重心。而在核心素養中,思維品質是重要的一部分。以英語閱讀為載體,開展學生思維訓練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培育學生思維的有效渠道。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英語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語法知識和生詞講解為主。本篇文章將以思維為突破口,探索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打造整合思維型的英語閱讀課堂。
一、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的解讀
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指的是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應該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閱讀技巧的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養成等都是學習能力的體現;創新能力則體現在學生在閱讀中的觀察力和思維力。此外,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教師需要明確閱讀目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情景,并設置合理的引導性問題,對于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科學評價;學生也需要相應的明確自身的閱讀目標,對文本信息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疑問,對閱讀知識進行遷移。
二、整合思維型閱讀教學原則
在開展整合思維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三大原則:第一,完成“傳道解惑”;第二,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第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教授、解讀文本中的語法知識和生詞,還需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并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同時,做到“授之以法”,使學生成為閱讀中的主體者,培養他們學習主體意識。以此,實現學生在閱讀中思維得以發散、情感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升,并建立良好的長期閱讀習慣及基礎。因此,這三點原則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實現:
1.引導學生有效閱讀預習。高中階段的閱讀文本難度有明顯提升,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常包含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語法,篇幅更長。由此,從學生角度出發,扎實的閱讀預習能夠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阻礙更少,從而真正發揮自身主動性。但是如何實現有效的預習呢?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者作用,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精心指導。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出有效的預習方法,讓學生記錄自學中的問題,以此了解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的困難,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期間學會活用工具書。由此,為學生的自主思維打下良好鋪墊,還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思維習慣。
2.培養學生的歸納理解能力。在高中階段的閱讀中,學生需要能夠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信息,然后再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剖析。由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指導學生在對于不同主題和題材的文章閱讀時,能夠快速歸納和理解。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升歸納理解能力,從而促進整合思維的形成。
3.閱讀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學。高中思維型整合閱讀教學,除了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科學思維之外,還應通過核心素養教學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這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挖掘教材或者課外閱讀材料中的情感和德育素材。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挑選一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趣味性或者知識性材料進行閱讀,以此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情感素養。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思維發展,達到整合思維型閱讀教學的真正目標。
三、打造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的有效途徑
1.設置教學目標。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和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有效規劃教學流程,而學生也能據此確定自身的閱讀目標。在這個步驟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閱讀內容、思維訓練和教學活動。以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為例,需要了解其中的語言結構,獲取其中科學家們的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包括對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進行掌握。這篇文章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讓他們熟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的貢獻;通過文本結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如何組織一篇科學報告;通過閱讀掌握文章中的詞匯和詞組。 由此,在目標設計中,教師應該融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及思維訓練:
(1)讓學生通過skimming and scanning的方式自主閱讀,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文本信息的獲取,鍛煉學生的思維認知和解碼能力;
(2)讓學生對課文的文本結構進行分析,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從而讓學生掌握科學報告的組織形式,鍛煉他們閱讀整合、分析、判斷能力;
(3)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paraphrase,或者營造相關情景對課文語言進行再現。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
2.重視課堂熱身環節。開展課堂熱身環節旨在將學生調整至學習狀態,同時導入課程的教學主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積極性。在熱身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時段:打造情景、展示實例、導入圖片等,從而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直觀的認識。依舊以Great Scientists為例,教師首先在ppt上直接向學生展示Great scientists這個標題,在旁邊插入幾個氣泡,并配上學生們熟悉的科學家圖片(比如袁隆平),從而提問道:“When you see this title, do you think of any Key words ?to describe it?” 或 “In your view,how do scientists do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由此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多元化教學活動開展思維訓練。在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中,需要注重學生的批判性能力、邏輯思維以及創新思維的提升。這一部分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實現。以必修三 Uint3中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為例。學生在完成初步的閱讀之后,教師可以不直接向學生展示判斷題目,而是單獨提出一部分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這部分問題自己設計判斷題,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解題。以此代替傳統的能力訓練方式,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自主思維能力。例如:
Henry aims to find a job in London. (T)
Henry gives an envelope t the two brothers.(F)
…
學生需要通過閱讀推理等方式,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文章中,尋找能夠反映主人公Henry的句子,并完成表格。表格一欄為學生找到的句子,另一欄則為“Character”,即學生對這一句子中提取信息的總結。由此, 學生便進入了對于閱讀文本深入分析的階段,并在教師設計的表格引導下,鍛煉了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通過閱讀課堂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通過為學生創造相關情景實現。因為閱讀是一種學生體驗式的學習方法。需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其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或者圖片為學生營造課文情景,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某一情景進行再現或再創造,從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表現能力。
在閱讀材料形式上,教師也可以做出一些改變,擺脫傳統閱讀模式,比如,教師可以選擇有聲讀物或者視聽讀物,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通過給予學生新的閱讀視角來延展他們的思維。教師可以在閱讀內容的挑選上進行延伸——選擇英文報紙、雜志中關于社會等的相關題材,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并為他們的思維整合提供學習指導。學生在課后閱讀中,也可以尋找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和選擇這樣的現代閱讀方式。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融入思維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都得到有效提升。而課堂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本篇文章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幾條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希望能進一步促進整合思維型閱讀課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曉蕓.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高中英語閱讀課例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
[2]林艷,郭強.高中英語閱讀思維型教學實踐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8,41(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