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玲 馮遠娟 陳敬萍
【摘 ?要】目的:觀察全程綜合干預減輕剖宮產術后腹脹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剖宮產產婦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全程綜合干預將所有產婦分為對照組(60例:未行全程綜合干預)與實驗組(60例:行全程綜合干預),比較兩組產婦預后情況。結果:實驗組產婦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地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相關參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產婦產后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剖宮產手術產婦全程綜合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圍產期護理干預效果。
【關鍵詞】全程;綜合干預;剖宮產術;腹脹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90-01
剖宮產術可解決異常妊娠與難產,極大程度緩解產婦分娩過程疼痛,但是該術式對產婦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大,產婦術后恢復時間長,近些年隨著剖宮產術在臨床的普及,剖宮產術后腹脹逐漸引起醫學研究者的重視,剖宮產術后腹脹的產生可極大程度降低剖宮產產婦圍產期舒適度,延長產婦住院時間[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60例產婦年齡在21歲至34歲,中位年齡為(30.22±1.12)歲,孕周在38周至42周,平均孕周在(39.14±0.12)周。對照組60例產婦年齡在22歲至36歲,中位年齡為(30.32±1.15)歲,孕周在38周至42周,平均孕周在(39.11±0.14)周。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各方面資料數值不存在統計學差異,不具有可對比性,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產婦產前常規檢查均顯示胎兒發育正常,產婦陰道試產失敗均需行剖宮產,醫護人員告知產婦家屬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再征得產婦、產婦家屬、醫院倫理會同意后實施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精神系統疾病產婦。(2)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產婦。(3)排除合并全身免疫系統、代謝系統功能異常產婦。(4)排除合并語言交流功能障礙產婦。
1.3方法
1.3.1對照組:醫生予孕婦行剖宮產手術,圍產期監測產婦生命指征,術后將產婦送回病房,囑產婦家屬24h陪護,若產婦產后發生出血、高熱及時通知護理人員行對癥治療。產婦術后意識恢復后,護理人員應向產婦講解剖宮產術后注意事項,產婦肛門排氣前禁止飲水,肛門排氣后應從流食、半流食逐漸恢復至普食。
1.3.2實驗組: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全程綜合護理干預:(1)術前:產前護理人員應向產婦大體講解手術流程、麻醉方法,從而使患者術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向產婦、產婦家屬列舉術后恢復良好案例,緩解產婦、產婦家屬術前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降低患者、患者家屬負面情緒對手術治療的干擾。(2)術后護理干預:①為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產婦若術后6h各項生命指征平穩,護理人員可準許產婦飲用少量清水。一般情況下,術后2h麻醉劑麻醉效果減退,護理人員可準許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粗纖維食物,通過刺激患者咀嚼運動以促進胃腸道蠕動。除此之外,患者術后飲食應避免食用糖水、牛奶、豆類等易產生脹氣的飲食物。②患者術后3小時即可取去枕平臥位,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家屬不定期按摩患者腓腸肌,術后6小時即協助患者取半臥位,術后20小時鼓勵產婦在家屬協助下下地活動以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
1.4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參數。
(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結果相關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中診療資料中相關以(
±s)表示的計量數據用t 檢驗,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量數據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各項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參數,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地活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2.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共有1例發生腹脹,對照組共有5例發生腹脹,實驗組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67% 8.33%),χ2檢驗5.103,各項數據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剖宮產術后腹脹的發生與產婦術中麻醉以及手術刺激均有密切的聯系,術中麻醉可降低胃腸道蠕動,致使產婦剖宮產術中腸道內蓄積大量氣體,胃腸道氣體難以排出以致起腹脹[2]。產婦由于怕刀口疼痛,不能主動活動,也使腸蠕動恢復減慢,導致腹脹。除此之外,產婦術后抽泣、呻吟均可致使大量氣體進入腸道,從而加重產婦產后腹脹。全程綜合性護理干預即在產婦行剖宮產前護理人員告知產婦剖宮產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有利于產婦產前做好心理準備,產后早進食有利于患者術后機體免疫能力以及代謝能力的恢復。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家屬給予產婦腹部按摩,可以通過柔和的手法進行腹部按摩,使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使腸蠕動增加,肛門括約肌松弛,有效提前肛門排氣時間,從而減輕腹脹。協助產婦剖宮產后積極鍛煉,可對產婦腹部神經以及中樞神經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有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產婦術后腹脹發生率低,術后排便、排氣、下床活動時間早,由此可見,剖宮產產婦全程綜合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鐘琴.綜合護理在預防剖宮產術后腹脹和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2):1853-1854.
[2] 趙靈,王麗莉,聞愛群等.綜合護理干預在剖宮產術后腹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