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深入,如何緊跟網絡時代的步伐,大踏步的邁向信息化教育,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師資和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要培養高信息素養的學生,沒有高信息素養的教師,是不可能的。在此,本文就針對“教育信息化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師生;信息素養;問題初探;實踐途徑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是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國提出的。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信息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
一、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1、新時代、新形勢的迫切要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出臺,全國中小學將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即教師的信息素養。新時代教育的新命題是信息教育,核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造就適合國家需要、適應時代需求同時又具有國際意識和交往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模塊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信息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
2、進一步整合各學科課程提出的要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了教學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熟練運用常用的信息技術的能力。
3、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勢在必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21世紀人才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信息素養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目標的一部分,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好地教育指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
二、師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及調查報告。
為了更準確的了解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的現狀,探索如何提高中小學師生的信息素養能力,特別制作了《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調查問卷》。
1、調查方法(1)調查對象以新泰市一線中小學師生為調查對象,師生的年齡、年級、職稱、性格、經驗不等。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份。(2)調查工具問卷調查法。(3)操作。一發放問卷,進行前期準備,第二,回收問卷,進行數據統計;第三,查閱文獻,分析調查資料。
2、調查分析。調查問卷設計了如下問題:1)信息素養基本情況2)對信息技術的態度3)計算機操作程度4)信息通訊能力5)課件的來源6)制作課件所使用的軟件7)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8)網上下載資料的對待方法9)信息安全問題。對回收的100分師生的問卷進行系統、全面、準確的數據分析以后,當前我市師生在教育信息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顯而易見了,現對顯現的主要也是亟待提高的幾個問題做如下總結:
(1)、信息意識和態度信息意識與態度直接關系到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是信息素養的前提。在信息意識與態度的調查中,在“對信息技術的態度”上,62%的教師認為利用信息技術“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在實際需要獲得信息時,一些教師還是習慣性的采用一些傳統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更方便、更快捷,且高效的信息技術來實現,這就使得一些教育資源沒能得到使用,或者沒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使用,從而給課堂教學的創新發展帶來了局限。
(3)在信息通訊能力方面,18%的教師“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也不會發電子郵件”。在課件的來源方面,37%的教師是“自己制作”的,53%是從“網上下載”的,10%是通過“別人制作”的,在制作課件過程中,90%使用的是“PowerPoint軟件”,所以說,PowerPoint這個簡單實用的軟件在中小學教師中使用的較為廣泛的。
(4)信息整合能力偏低,60%左右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不能利用信息技術提出新的教學模式。信息安全方面,師生都很謹慎的對待網上下載的健康性。
以上問題集中反映出,廣大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專業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對制作課件的專業軟件掌握較少,對信息技術與任教學科的有機融合,創新使用方面有很大不足。
三、師生信息素養培養途徑和實踐措施。
我們新泰市第一實驗小學在這次調查的30份問卷調查中,師生都取得了較高的分數,現根據我校目前提高師生教育信息化的措施,做如下探索:
(一)硬件與軟件,齊抓共管。我校自2012年以來,特別重視教學環境的信息化改造。每一間教室都裝上了一體機,觸摸屏,電子課堂、各種應用軟件(橙果果習字、智能備授課系統、尚景科技等)應有盡有,交互式課堂,讓師生們借助網絡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原來學習不主動的學生也變得樂與學習,班級學習氛圍日趨濃厚。
(二)信息化資源配備齊全的前提下,提高廣大師生運用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成為重中之重。我校每學期制定“校本信息化培訓計劃”,選出以中青年為主的骨干教師帶頭學習信息化教學,鉆研信息化教學的高效運行,探究信息化課堂如何實現學生素質與學生成績齊頭并進的良好教育規律,初步探索師生運用信息化技術在課外、校外等生活實踐方面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性。從骨干教師到一線普通教師,形成“傳幫帶,齊發展”的良性信息教育循環網,逐步形成完善的師生信息化素質的高標準準則,為廣大新泰師生教育信息化素質的提高盡綿薄之力!
高速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處理和學習能力是21世紀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生存能力,它是實現終生學習的必要條件。信息技術教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時代課題。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好地教育指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