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工作服務主要采取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開展;另一方面,按照十九大報告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的要求: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社工要開展好服務必然要和不同的單位、政府部門等單位團體合作。所以,如何加強與購買方的溝通,及時反饋服務成效、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與合作方溝通,爭取更大的資源或者合作的空間顯得極其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這是大多數社工、甚至是中心主任的痛點,好好的合作關系變成了“伙計”的關系,在溝通的過程中永遠是“低人一等”。筆者就以社工站與購買方以及合作的村居、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溝通為例,分享下個人的一些經驗。
一、懂禮儀,示尊重。
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于他的專業知識,而85%來自他的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正式溝通之前,我們最好能夠提前和溝通對象約好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并且在指定時間的前5-10分鐘到達指定的地點。我們的社工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的一種情況,我們和村委約好了10點鐘,但村委經常遲到,或者村委對于社工的遲到也沒有所謂。久而久之,不管是誰遲到都變成了雙方都“無所謂”的常態。守時是最基本的禮儀,是我們對待對方和該事件最基本的態度和尊重。所以不管對方對遲到是否有所謂,我們的社工都應該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如果我們遲到了,不管是主觀或者客觀因素造成的遲到,我們都應該很鄭重地提前以及到達時給對方道歉并說明原因。長久下去,對方也會看得出我們的態度,彼此尊重,才能留下好的口碑,奠定下一步合作的基礎。
二、學接納,不拒絕。
我們社工其中一個工作原則就是要接納服務對象,我們和合作方溝通的時候接納也很重要。接納并不代表我認同、我要全盤接受。而是我們應該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去理解和思考;同樣,我們也實事求是地讓對方理解我們。例如之前有個政府部門希望社工協助其開展全鎮20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我們第一想法肯定會覺得又增加我們很多工作量,我不想干;但是不做又不好拒絕;萬一拒絕了,我們以后想和他們合作就難了。那我們該怎么處理呢?我們首先應該回答是肯定的,然后再看看對方這20所學校的活動時間安排,最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告訴對方哪些時間我們需要做什么工作,哪些時間我們是可以配合的。如此一來,對方也能夠理解我們,我們也能夠兼顧自己的工作。
三、知彼此,巧牽線。
外國人見面喜歡問天氣情況,從天氣談起。但是我們沒有問天氣的習慣,那該如何切入呢?我們初次交談時最好找對方熟悉的人和事進行話題的切入,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他人的素材,例如姓名、籍貫、服飾、布置等引出話題。因為我們與合作單位、主管部門或者村居、政府部門溝通是一種常態,我們可能經常的切入點就是“最近忙不忙、最近忙什么?”,可能都是與工作有關的事宜。
孫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我們在溝通前要了解對方近期的工作重點有哪些?以此為切入點,運用焦點討論法(ORID:事實-感受-思考-行動)的提問原則,和對方進行溝通,以及打破尷尬。例如最近村居在忙黨員退會會議誤工費的工作。那我們和對方溝通的時候,可以此為切入點,了解該項工作的進展、難度、建議等。如果沒有掌握到對象的工作重點,我們也可以通過ORID的溝通方法問了解對方的工作,例如詢問:最近工作忙什么、累不累、難不難開展等,一方面社工可以順著問下去,了解詳細情況;另一方面社工可也思考對方忙的內容是否可以和社工合作,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如果對方不主動溝通,社工也可以主動和對方談目前他的工作重點,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四、勤匯報,有思想。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一般會遇到兩種類型的購買方。一是購買方主動要求社工定期進行工作匯報;另一種是沒有明顯的要求匯報工作。但是我們不管購買方是否有要求,我們都要主動匯報工作。在匯報工作時要簡明扼要,突出工作的重點、成效,以及需要購買方解決的問題;還有及時解釋清楚特殊工作的來龍去脈。因為購買方和我們對接的部門一般是社區服務中心,但實際上我們做的工作遠超出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群和內容,當我們開展禁毒工作的時候,購買方可能會質疑:為什么其他部門的工作你都要做?那這時我們就要解釋清楚緣由,讓對方接納我們。除此外,我們匯報工作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介紹現象,等著領導“給任務”;我們要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當然也希望對方能夠給出建議,我們結合建議進行調整。
五、抓落實,重反饋。
我們和合作方溝通要合作開展活動后,要按照雙方達成的溝通設計好活動,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要及時和合作方溝通,做到溝通有始有終。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和村委溝通的時候,我們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村委其實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我們又經常希望村委給我們轉介一些個案?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最好的方法不是告訴對方我們是干什么的?而是通過實干和反饋的形式讓村委直觀地了解我們。例如我們每個月都會對村居進行走訪對接,在走訪對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村委,當月我們在該村開展了哪類型的活動,村民的反饋是如何的?尤其是跟進一些個案的時候要著重介紹社工做了什么?成效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尤其是需要村委協助的地方。這樣久而久之,村委就會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才會給社工轉介個案。村委給社工轉介了個案后,定期進行反饋也是十分重要。溝通是信任的前提,信任是合作的關鍵。
溝通其實沒什么技巧,重點是我們要尊重他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作者簡介:湯思敏,女,中共黨員,單位:廣州市花都區啟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