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媛


【摘 要】目的:研究數字化乳腺X線和MR擴散加權成像應用在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效果。方法:對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間收治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0例乳腺癌患者與4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病例,兩組患者均采取數字化乳腺X線檢查與MR擴散加權成像檢查(DWI),比較檢查結果。結果:X線診斷發現鈣化灶39例,乳腺癌17例,良性病變22例,乳腺癌鈣化中13例有明顯的鈣化特征,DWI診斷下正確56例,誤診19例,漏診5例,X線診斷敏感性83.75%,特異性80%,DWI診斷敏感性93.75%,特異性76.25%。結論:MR擴散加權成像檢查的敏感性較高,特異性比較低,數字化乳腺X線檢查能夠將鈣化灶清晰的顯示出來,若兩者結合則能夠有效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性。
【關鍵詞】數字化乳腺X線檢查;MR擴散加權成像;乳腺癌;鉬靶
【中圖分類號】R444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62-02
引言:乳腺癌為惡性腫瘤,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臨床中早起診斷的價值顯著,公認最有效的方式是乳腺X線攝影,但是有多種因素導致乳腺癌檢出率 不理想,經多位學者研究將MR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加入到了臨床檢查中,其屬于觀測水分子圍觀擴散運動的成像方式,優勢明顯,本文就針對此兩種檢查手段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基礎資料
將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0例乳腺癌患者與4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27歲,平均年齡(48.52±2.67)歲,4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中最大年齡69歲,最小年齡23歲,平均年齡(46.85±2.31)歲,兩組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數字化乳腺X線檢查:應用儀器為SDM130100107乳腺機,對患者雙側乳腺內外側斜位以及頭尾位進行X線片檢查,并按照美國放射學會制定的分級標準(BIRADS)進行評估,其中乳腺癌為0、4、5級,查看邊緣是否規則,邊界是否清楚,密度是否均勻。
MR擴散加權成像檢查(DWI):應用儀器為超導MR掃描儀,型號為Echostar 1.5T,應用乳腺專用線圈,取患者俯臥位,對雙側乳腺采取適當填充,并在周圍制動,頻帶控制在1502Hz/像素,TR 2900ms,TE 84ms,掃描時間為68秒,視野調整在230mm*230mm,1次激勵,1.5毫米層間距,5毫米層厚進行EPI技術。
兩種檢查方法均由兩位醫師閱片,意見不統一時協商達成一致。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均按照SPSS19.0軟件進行評估,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數據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檢驗,以p<0.05作為統計學意義存在的判定標準。對兩種檢測方法對乳腺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進行計算。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技術乳腺鈣化、影像學特征及發現病變比較
80例中X線診斷發現鈣化灶39例,乳腺癌17例,良性病變22例,乳腺癌鈣化中13例有明顯的鈣化特征:具體表現在形態呈現“針尖”、“泥沙”等鈣化狀,數據在5個以上,邊緣清晰,大小相仿,呈現圓形較多,MR擴散加權成像對鈣化顯示不明顯。另外,X線診斷發現有8例乳腺癌患者與1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貼近胸大肌深部乳腺,無明顯顯示。18例漏診,包括7例乳腺癌和11例乳腺疾病,DWI診斷下良性病變有4例,且無明顯顯示,為小片狀態,并在在1厘米以下,1例為惡性病變,有顯示,呈現非腫塊型。詳情見表1。
2.2 兩種檢查技術對定性診斷的比較
80例中X線診斷正確51例,誤診16例,漏診13例;DWI診斷下正確56例,誤診19例,漏診5例,靈敏度以及特異度等值如表2.
3 結論
數字化乳腺X線檢查在 檢查過程中突出的特點就是對鈣化灶顯示明顯,其能夠根據定性判斷確定病灶內的鈣化形態和數目等,但是其密度的分辨率較低,所以敏感度較差,而WDI對病變的發現顯著高于X線檢查,在顯示病變方面兩組差異不明顯,X線檢查對局限性小葉增生,邊緣以及小癌腫鈣化分辨不清楚。
DWI是當前唯一能夠觀察活體水分子的影像學檢測手段,其能夠對惡性腫瘤的生長以及細胞的密度進行準確觀察,上述結果顯示X線診斷發現有8例乳腺癌患者與1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貼近胸大肌深部乳腺,無明顯顯示,而DWI診斷下良性病變有4例,無明顯顯示,呈現為小片狀態,1例為惡性病變,呈現非腫塊型,這就說明DWI的定向準確高于X線檢查。
在乳腺檢查中,按照美國ACR診斷規范,對病變的診斷最為重要,為此,常規乳腺MRI主要以動態增強掃描為基本,這樣不僅能夠反映乳腺良惡性病變的信息,也能分辨出病變的形態和邊緣特征,減少漏診與誤診率。本次研究將兩種檢查手段做了比較,證實DWI診斷準確性高于X線診斷,若將2種檢測手段應用于臨床檢查中,則能夠明顯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謝樂華,陸永文,肖湘生等.MR擴散加權成像及表觀彌散系數值在乳腺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5, 24(3):334-338.
薛翔文,韋進軍,黃欣等.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6, 14(14):71-72.
楊龍權,侯文靜.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診斷乳腺病變的應用體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10):196-197.
金舟.超導磁共振DWI成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 8(30):56-57.
馬彥云,康艷旗,閻洋等.基于拉伸指數模型擴散加權成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別[J].山西醫藥雜志,2018, 47(13):1505-1508.
余芳,郭金玲.MRI擴散加權成像與三維超聲對乳腺腫塊良惡性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8, 16(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