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英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康復治療介入時機與腦梗死后偏癱病人康復效果之間的關系。方法:選取54例腦梗死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接受治療,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兩組,常規組24例,觀察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14天之后介入康復治療,常規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30天之后介入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結果:康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4周以及治療后6周,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康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無顯著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4周以及治療后6周,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腦梗死后偏癱病人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早期介入康復治療,能夠使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升。
【關鍵詞】康復治療;介入時機;腦梗死;偏癱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77-01
腦梗死屬于一種急癥,同時該疾病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均較高,在近幾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腦梗死患者一旦發生偏癱,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康復治療屬于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康復治療的介入時間不同,達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1]。本研究中,選取54例腦梗死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尋不同介入康復治療時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54例腦梗死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兩組,常規組24例,觀察組30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13例、11例,年齡46~79歲,平均(59.32±3.2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17例、13例;年齡49~76歲,平均(58.21±2.14)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其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神經營養類藥物以及改善循環類藥物,同時也應當對患者的腦功能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康復治療計劃。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14天之后介入康復治療。康復治療方法如下:(1)運動功能訓練。治療師首先要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起立以及坐位訓練,坐位訓練中主要包括耐力訓練以及坐位平衡訓練。隨后,治療師要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步行訓練早期要利用助行器加以輔助,后期逐漸增加訓練強度。(2)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治療師應當給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指導,使患者能夠自行穿戴、自行洗漱,并逐漸開始進行站立平衡訓練以及眼手協調訓練,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3)物理療法。治療師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進行多功能超聲腦部掃描,為患者實施刺激儀治療,并對治療頻率進行調整。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均為6周。
常規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30天之后介入康復治療。具體康復治療措施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采用運動功能評分量表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評估,該量表的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越好。(2)觀察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2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行t檢驗、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
康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4周以及治療后6周,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康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無顯著差異(P>0.05);康復治療后4周以及治療后6周,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腦梗死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并且疾病發病速度較快,患者及時得到了相應的救治,但是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殘疾,導致患者運動功能降低,患肢自主控制能力降低,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2]。
采用康復治療措施加以干預,能夠促使患者的患側腦半球功能得到提升,同時應當建立起神經突觸與軸觸之間的聯系,通過利用殘留功能來使患者的整體功能得到提升,因此,通過利用康復治療措施,患者的殘疾程度以及腦梗死面積均能夠得到明顯改善。治療師應指導患者由最簡單的訓練開始進行,逐漸過渡到難度較高的康復訓練[3]。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后早期介入康復治療,其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知,早期介入康復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運動功能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后偏癱患者而言,給予其早期康復介入治療能夠使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得到明顯改善,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宋振華,隨燕芳,林夏妃, et al.不同體位上肢作業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功能活動的影響[J].中國康復, 2018, 33(3):191-194.
高英,高晶.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內皮細胞功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9, 35(2):81-85.
宋振華, 林夏妃, 隨燕芳,等. 站立桌輔助作業訓練在腦梗死偏癱患者上肢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8, 40(8):57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