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霞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組織麻醉應用在上肢骨折當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選擇58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29例。兩組患者均進行上肢骨折手術治療,并通過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觀察組瑞芬太尼劑量為0.1μg/(kg·min),對照組劑量為0.05μg/(kg·min),對兩組各級別統計學數據進行統計驗證,最終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觀察組的VAS評分為(1.15±0.31)分,對照組為(2.03±0.82)分,P<0.05;觀察組的麻醉優良率為93.10%,對照組為68.97%,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對照組為3.45%,P>0.05,無明顯差異。結論:臨床應用大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方案對上肢骨折進行能夠發揮理想的陣痛效果,提升麻醉優良率,并不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上肢骨折
【中圖分類號】R61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98-01
最近這幾年上肢骨折等相關病癥的發生率逐年提高,最近這幾年上肢骨折等相關病癥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發病以后會對患者產生巨大的影響和痛苦,導致患者疼痛較為嚴重,并且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1]。上肢骨折主要發生在青壯年群體當中,臨床上的風險相對較高,同時因為骨折等相關原因也容易導致患者長時間臥床,所以增加了患者的感染和褥瘡等相關風險的發生幾率[2]。上肢骨折的治療工作在臨床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積極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病癥恢復,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劑量的瑞芬泰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在上肢骨折當中的效果,同時將主要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對照實驗進行分組研究,所歸入本文研究組內的調查對象均來自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為同期到我院治療的58例上肢骨折患者,通過平均抽簽法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數量均等,同為29例。觀察組15例為男性患者,其余14例為女性,對照組14例為男性,其余15例為女性,經卡方驗證為0.0690,Z值驗證為0.2603,P值驗證為0.7947;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16≤age≤62,年齡平均為(38.64±13.08)歲,對照組的年齡為:17≤age≤63,年齡平均為(39.47±12.67)歲,經t值驗證為0.2362,P值驗證為0.8141。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上肢骨折,所有患者符合手術治療的原則,通過統計學方法對兩組調查對象的性別和年齡等數據進行統計,兩組之間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選擇采用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組織麻醉方案進行麻醉,對患者進行臂叢穿刺,主要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查,并將探頭頻率設置為3.0~12.0MHz,適當的將患者的骨折部位抬高,以便于通過超聲進行引導穿刺,之后通過穿刺作用神經節進行阻滯,使患者選擇平臥位,適當的抬高患者的上肢,并且對患者骨折的部位進行標記,將患者的上肢組織進行撐開,暴露患者的骨骼,為患者應用椎弓根螺釘進行骨骼的固定,在使患者骨骼復位以后,進行切口的清理并進行縫合處理。觀察組瑞芬太尼劑量為0.1μg/(kg·min),對照組劑量為0.05μg/(kg·min),對兩組各級別統計學數據進行統計驗證,最終進行統計學比較。
1.3觀察指標
①通過視覺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術中的疼痛狀況,評分為十分制,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疼痛越嚴重[3]。
②從麻醉以后的麻醉優良率進行統計,患者在手術的時候沒有痛感,沒有煩躁感,可保證手術順利的進行,說明麻醉為優;當患者麻醉之后,在患者手術的時候使患者能夠感受到輕微的疼痛,但疼痛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手術可以順利的進行,則說明麻醉為良;當患者麻醉以后,患者手術的疼痛感相對較為強烈,需要追加藥物才能夠進一步的進行相關手術,這說明麻醉為可,如患者麻醉以后,手術時存在劇烈疼痛,需要立刻為患者停止手術,這說明麻醉為差[4]。麻醉優良率=優占比+良占比。
③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紅腫、發炎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方法對文中的理論數據進行統計學驗證,所有數據導入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在進行非參數數據驗證時,對文中的兩個(包括兩個以上)的樣本率(構成比)/兩個(包括兩個以上)分辨量的關鍵性分析經卡方值x2)驗證,對計數資料均以自然數/百分數(n/%)表達;通過顯著性檢驗方法獲取P值,并以P<0.05標識數據之間的差異為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VAS評分為(1.15±0.31)分,對照組為(2.03±0.82)分,P<0.05;觀察組的麻醉優良率為93.10%,對照組為68.97%,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對照組為3.45%,P>0.05,無明顯差異。詳情請見表1結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臨床對上肢骨折患者在進行麻醉時通過大劑量的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方案進行麻醉能夠獲取良好的麻醉效果,可積極的緩解患者術中的疼痛,同時提升麻醉的優良率,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是值得推廣應用的一種麻醉方案。
參考文獻
高航.分析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在上肢骨折術中的麻醉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6):54-55.
王義琛,蔡紅剛.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上肢骨折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7):81-82.
宋暢.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在上肢骨折術中的麻醉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6):62-63.
馬泳麗.上肢骨折手術患者采取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