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娟
語言既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進行思維的武器。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歸納、演繹等思維活動時,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倘若思維不清晰,則就不能明確表達,表達上的不貼切和含糊就說明思想上的混亂。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那么應該如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教師準確規范的數學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語言要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例如“除”與“除以”、“數位”與“位數”、“數”與“數字”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之類的語言就缺少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比如,不能把“垂線”說成是“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嚴謹,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二、重視訓練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并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
1、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和獨立思考本來是不矛盾的,但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卻很困難。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他學生發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形式。當老師提問到學困生時,他們雖然往往能夠答對,但這并不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多有話要說、有話可說,使全體學生都得到說的發展。
2、小組討論
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而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不是教師講解,而是由6~8人為一組的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并由該小組的小組長進行歸納整理,準備在大組交流,發表見解,小組長可以輪流交換,這樣在每節課中人人要說話,使那膽小的、口頭表達不好的學生能逐步提高。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非正式的口頭語言向非正式的書面語言轉化。
3、大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學習熱情處于高漲,教師要因勢利導,組織大組交流,為學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學習的機會,從而使信息渠道全面暢通,學生的語言表達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們的思維得到了一次升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組織學生,并不失時機地進行啟發性的引導,最后對所學的知識做出科學性歸納和總結,從而使學生非正式的書面語言向形式的書面語言轉化。
三、循循善誘,鼓勵學生“敢說”
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作為教師,首先應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于膽子小的或者語言表達稍差的學生給予經常性的鼓勵和扶助,讓學生充滿信心,增加勇氣。如在“統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快速的說出一些圖形,問學生知道的有幾個,學生回答肯定不知道,教師問學生怎么辦?想什么辦法?再去小組討論。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環節,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熱情,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就調動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其次,要引導學生打破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教師可實行激勵原則,幫助學生克服害羞、膽小的心理因素,使學生的發言大膽、有序。首先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表達。如果在課堂中教師都能做到先讓學生自言自語的說說給自己聽聽,然后要求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告訴你的同,說給同伴聽聽,最后再請他們單獨發言,說給大家聽聽,幫助學生逐步的建立自信,從怕說到敢說。學生在合作交流時,教師都積極努力參與到各個小組當中去,了解每個學生說的內容,說的質量,老師還及時進行指導,教給他們怎樣說,并給學困生創造在全班說的機會,給他創設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樹立了自信,愿意在同學們面前表達自己的看法。激勵學生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對那些渴望表達而又力不從心的學生,我們要耐心地教他怎樣鍛煉自己的口才,多給他發言的機會。
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要給予充足的時間
我們作為教師要舍得花時間,不要認為太可惜。可是我們教學中,總是覺得有這些時間還不如讓他們多做些練習題,或者有些教師怕教學進度來不及,還不如教師講算了,會做就行了,說不說無所謂。“不舍得花時間”、“教學進度來不及”等,這樣做其實是我們做老師的剝奪了學生的說話權,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找能提高效率的形式。如計算教學,出示情景圖。觀察圖畫,從圖上找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并想一想怎樣解決。老師巡視,注意引導那些在說時語言不完整的同學,讓他們用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列出算式后,讓學生結合動手操作并且說算法。這樣前后兩次的引導爭取了大部分學生說的時間,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這樣有利培養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
語言是溝通與理解的載體,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的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好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如果學生能夠對一個問題清楚地說一遍,等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所以,在數學課上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