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慧

【摘 要】目的:分析彩超在診斷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分別進行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彩超檢查,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性。結果:彩超檢查診斷準確性(96.00%)顯著高于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80.00%),P<0.05。彩超檢查確診的48例患者,其中12例II區,占25.00%;10例III區,占20.83%;18例IV區,占37.50%;6例V區,占12.50%;2例VI區,占4.17%。結論: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進行彩超檢查,可顯著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值得借鑒。
【關鍵詞】彩超;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13-02
甲狀腺癌是一種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極易發生頸淋巴結轉移,對放化療敏感性較低,因此當前臨床對于分化型甲狀腺癌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及早對病情做出準確的診斷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1-2]。彩超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診斷技術,具有操作方便、無創傷、可重復等優點,可準確的檢測出惡性腫瘤有無鈣化、病灶大小以及位置等[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為進一步探究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疾病診斷中彩超的應用價值,納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為研究時段,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項研究,隨機選定本院收治的5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齡在30-48歲,年齡均值為(39.62±5.14)歲;BMI(體質量指數)是20-26kg/m2,BMI均值為(23.16±1.54)kg/m2;病程在4-10個月,病程均值為(7.16±1.14)個月。
1.2方法
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采用64排螺旋CT(東芝Toshiba;生產企業:廣州市達倫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常規平掃、增強雙期掃描,層厚為11mm,螺距為1.0,直至病灶確定后進行薄層掃描,而后層厚調整為6mm,螺距調整為1.0,予以碘海醇80mL靜脈注射,速率是2.5ml/s,注射的同時進行動脈期、門脈期增強掃描。彩超檢查:采用GEVIVID-i Philips IE elite彩超,頻率為5.0MHz,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后仰頭部,充分暴露及頸部腫大淋巴結以及甲狀腺,而后進行沙廟,詳細記錄病灶內部內部血流信號分布、阻力指數以及收縮峰流速等。
1.3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據以SPSS26.0軟件檢驗,x2檢驗計數資料(診斷準確性),以[n/(%)]表述,P<0.05,即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手術病理診斷結果
50例均接受手術病理診斷,均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
2.2對比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性
彩超檢查診斷準確性(96.00%)顯著高于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80.00%),P<0.05,見表1。
頸淋巴結分布情況
彩超檢查確診的48例患者,其中12例II區,占25.00%(12/48);10例III區,占20.83%(10/48);18例IV區,占37.50%(18/48);6例V區,占12.50%(6/48);2例VI區,占4.17%(2/48)。
3 討論
甲狀腺癌根據其發生形式分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兩種,其中分化型一般位于頸部,極易引發淋巴結轉移,多見于疾病早期,在病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病灶組織體積會逐漸變大,硬度變高,出現癌性病灶侵襲[4]。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是目前臨床診斷甲狀腺癌的常用手段,但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極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本研究示:彩超檢查診斷準確性(96.00%)顯著高于螺旋CT增強雙期掃描(80.00%),P<0.05。提示彩超在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診斷中準確性較高。分析如下:彩超是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方法,可隨時檢查,可重復性較強,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彩超可以準確的判斷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明確手術清掃的范圍,對術前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另外,彩超彌補了螺旋CT增強雙期檢查的不足,可以最大限度的顯示出甲狀腺淋巴結周圍的結構等,準確的判斷患病部位,檢查準確性較高。檢查下頸部淋巴結轉移病灶一般以類圓形為主,存在不均勻的低回聲,邊界模糊,內部血流信號較強。彩超診斷費用低廉,值得進一步向基層醫院等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醫療機構推廣,給更多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帶來福音。本研究結果接近于衛鎖紅[5]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分化型甲狀腺癌頸淋巴結轉移患者采納彩超診斷,可顯著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科學的參考依據,值得將該診斷方法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董占飛,趙志偉,趙艷萍,等.99mTcN-NOET顯像SPECT/CT檢查在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頸部淋巴結轉移判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6.56(7):80-81.
張瑞堅,劉立衡,劉巧愛,等.頸部超聲聯合甲狀腺球蛋白檢查對分化性甲狀腺癌術后復發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22(7):515-517.
邵佳嫻.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參數對分化型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2):1991-1992.
陳鵬,宋長祥,陸武,等.首次~(131)Ⅰ治療前刺激性甲狀腺球蛋白在預測頸部及遠處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意義[J].中國癌癥雜志,2017,27(12):953-958.
衛鎖紅.術前彩超在診斷甲狀腺癌早期頸淋巴轉移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