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摘 要】目的:探究自擬五白散加味治療肺結核咳血有效機制分析。方法:課題觀察對象為筆者單位內科收治的肺結核咯血患者,課題病歷采集時間為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共計66例,模擬隨機抽簽模式進行分組,常規組患者分設33例,予以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分設33例,聯合自擬五白散治療。結果:觀察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1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0:22,常規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7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5:10,2組差經假設校驗表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咯血證候轉歸用時顯著短于常規組用時,經假設校驗表意義(P<0.05)。結論:于肺結核咳血治療中采用五白散加味中藥治療,可顯著改善咯血癥狀,為疾病治療增效。
【關鍵詞】自擬五白散加味;肺結核咳血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52-01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疾病具有極高的傳染性,為全球性傳染病。咯血作為肺結核較為危重臨床表現,以肺實質損傷為主要病理表現,臨床治療難度較大,常規西藥起效時間慢,于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無顯著增益。現針對中藥于肺結核咯血治療有效機制進行分析,采用筆者自擬五白散加味治療,選取66例肺結核咯血患者進行平行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課題觀察對象為筆者單位內科收治的肺結核咯血患者,課題病歷采集時間為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共計66例,模擬隨機抽簽模式進行分組,常規組患者分設33例,男女性別分布18:15,年齡分布19歲到75歲,中位年齡(38.26±1.03)歲,經痰菌培養呈陽性患者19例,經痰菌培養呈陰性患者14例,最短病程4d,最長病程6個月,中數病程(2.51±0.04)月;觀察組患者分設33例,男女性別分布17:16,年齡分布8歲到72歲,中位年齡(39.02±1.05)歲,經痰菌培養呈陽性患者20例,經痰菌培養呈陰性患者13例,最短病程3d,最長病程6個月,中數病程(2.60±0.05)月;假設校驗2組肺結核患者基線資料(P>0.05),差異均衡。
納入原則:(1)66例觀察對象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診斷指南》[1]中對肺結核的評估依據;符合《中醫證候診治指南》[2]中對“肺癆”的評估依據,患者入院時伴有咯血癥狀;(2)研究開展征求患者及其監護人授權;(3)就本研究上報安全管理委員會,經倫理批準后開展。排除原則:(1)對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2)拒絕研究。
1.2方法
2組患者確診后及時進行隔離,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藥物治療,采用云南白藥膠囊口服治療,2粒/次,4次/d,安絡血片口服,10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聯合中藥治療,采用自擬五白散治療,基礎處方包括30g百合、白芨、白茅根,15g白芍,10g炒白術治療,依據中醫證候辯證家加減治療,若患者咳血嚴重,咳血病程較久,增加三七、阿膠養血止血;若患者盜汗甚增加小麥、五味子固澀收斂;若患者肺陰虛增加沙參、麥冬滋陰潤燥;若患者面色潮紅增加白薇、青蒿清熱燥濕;藥物水煎煮,分2次煎煮混合藥汁口服,于早晚各服用一次,以7d為一療程;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后比對療效。
1.3評價標準
依據《新藥療效評估原則》療效標準,若患者咯血量緩解不滿50%,療效判定為無效;若患者咯血量緩解50%-75%,療效判定為起效;若患者咯血癥狀基本控制,療效判定為顯效[3];統計比對2組咯血證候轉歸用時。
1.4統計學分析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組間數據的分析及比對,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布采用(%)、(-x±s)表達表達,組間樣本檢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果
2.1 2組咯血治療有效機制分析
觀察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1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0:22,常規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7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5:10,2組差經假設校驗表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咯血證候轉歸時間分析
觀察組患者咯血證候轉歸用時顯著短于常規組用時,經假設校驗表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傳統醫學將肺結核納入到“肺癆”中,認為肺結核繼發咯血主要是由陰虛火旺、氣血失調、血不循絡,肺絡損傷致使血液溢于脈外,其發病機制較多,與氣血、臟腑、經絡均具有關聯,相互作用導致咯血證候的發生[4]。臨床依據中醫病機,主要治則以滋陰潤燥、益氣行血、除濕燥熱為主;自擬五白散加味選用白芨收斂止血,選用百合止咳潤燥、清肺涼血,選用白茅根涼血止血,增加除燥熱的功效,促使氣血循絡走形;選用白芍斂陰,固攝氣血;選用白術健脾補氣;諸藥聯合使用,共奏養血益氣、健脾補氣、斂肺止血功效[5]。本研究表明,觀察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1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0:22,常規組療效判定無效患者7例,起效與顯效患者15:10,2組差經假設校驗表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咯血證候轉歸用時顯著短于常規組用時(P<0.05);考慮中藥具有宣發表里,疏通氣血的功效,促使西藥于機體內分布,提高西藥治療靶向性,提高病灶內藥效輸送情況,聯合使用提高臨床療效,促使咯血癥狀早期轉歸。
綜上,于肺結核咳血治療中采用五白散加味中藥治療,可顯著改善咯血癥狀,為疾病治療增效。
參考文獻
何珂.健脾益氣中藥干預肺結核細胞免疫失衡及護理干預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104-107,111
宋成濤,夏春苗,陳宗燕.研究中藥湯劑霧化吸入輔助治療耐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9,25(27):142-143
白迪,王禹,安靜.肺結核丸輔助治療空洞型肺結核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6):94-95
冉崇芳.中藥聯合抗結核藥在難治性肺結核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2):156-158
馬俊杰,王姬,謝固雅, 等.中藥與免疫調節劑輔助治療初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及經濟學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39(6):69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