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薛柏吉
【摘 要】病理學作為講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基礎課程,是溝通基礎和臨床的橋梁,是醫學生遇到的第一門講授疾病本質的課程。針對高職高專醫學生基礎較弱的特點,結合病理學教學過程,通過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與探索,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醫學生較好的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及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理學;醫學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36【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60-02
21世紀高等教育要求醫學生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病理學作為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醫學基礎學科,其教學內容多,涉及范圍廣,知識點抽象,是醫學中的難點及重點。美國William Osler稱病理學為醫學之本[1]。怎樣根據高職高專醫學生基礎弱的特點開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增強教師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是每個醫學教育者應不斷探索的問題。
1 高職高專院校病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部分高等醫學院校通常采用“灌輸式”的舊的教學模式,這種以醫學生被動學習、授課教師課上講述的形式, 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作為教學中心,學生對相關醫學知識的接受程度較差,對醫學知識掌握的深度不夠,降低了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
2 高職高專學生的特殊性
高職高專的生源與醫學本科院校生源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包括畢業的高中生、中專生、復原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及在崗職工等。這些生源接受的教育不同,進校后的學習目的性也是不一樣的大部分學生只是想拿到一個畢業文憑。
3 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進
鑒于傳統病理學教學模式的不足及高職高專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是長期以來教育戰線的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在病理學教學改革中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教學法較好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
3.1 PBL
20世紀90年代PBL引入我國,提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為平臺,臨床問題作基礎,強調在課堂上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加強學生自主思維和全面分析能力的培養。PBL打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為主體,加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PBL 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2],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3],是一種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和推廣的教學方法[4]
3.2 TBL
TBL是在PBL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 Michaelsen [5]等在2002 年正式提出。其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是:自學→討論學習→應用知識訓練3 個層次。TBL要求隊伍中的每個組員都需要仔細整理相應材料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后討論中,每只隊伍在聽課過程中要對所學的課程內容提出反饋意見,糾正錯誤的理論,對正確的理論要拿出證據。TBL的評分方法包含有出勤、個人測試、團隊測試和組內互評。TBL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及解決能力,提高病理學的教學質量。
3.3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特定的教學目的下,老師指導學生對挑選出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開展有目的性地分析和討論,得到自己的決定與評價,獲得各自不同的觀點,并對其進行對比、評估、選擇出最優秀的,進而增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優點較多,有益于解決病理學教學內容多、晦澀難懂、難記憶等問題,以增強教學質量[6]。
3.4 翻轉課堂教學法
BergGmannJ和SamsA首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課堂教學結構進行翻轉,他們讓學生在上課前完成課堂內容的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內化。2011年加拿大環球郵報將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評選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改革[7]。翻轉課堂被引入中國后在教育界中也獲得了較好的響應和實踐,部分學校的病理教研室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挑選出部分病理學相關章節內容進行翻轉課堂授課,學生普遍好評,認為這樣的課堂效果好于傳統教學。
4 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病理學的授課過程中一直是理論授課和實驗課是分開教學,兩者中存在著知識的冗贅及脫節,這樣一來學生對此的學習效果不好,不能較好的將知識聯系起來。為避免兩者分開教學的弊端,我們也在摸索開展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授課及實驗授課有機的結合到一起,開展并軌教學,在實驗授課中驗證理論知識,這不僅僅能培育學生通過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能力,更可以較好的增強病理學的教學效果[8-9]。
高職高專院校的醫學教育對病理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理學教師不僅要有的放矢組織教學,而且要讓醫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同時也要讓醫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應該讓教師走出去,與兄弟高職院校的老師多進行經驗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探討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的教學改革及探索,為更好地適應高職醫學教育而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李玉林.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林友勝,馮超.在高職專科病理學教學中 PBL 教學法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221(11):648.
Chan ZC. Exploring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groups [J].J Clin Nurs,2013,22(15-16):2298-2307.
郭穎,金春亭,張國徽,等.病理學 PBL 教學模式在促進多學科融合中的作用研究[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3,30(4):97-99.
Michaelsen L,Sweet M,Dean X,et al. Team-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 [M]. 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8:11-13.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3):2050-205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G51
閔靜.高職病理學“理實一體化”教學中促進師生交流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1):59-60.
李娜.改革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