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茵



【摘 要】 目的:探討分層次管理對醫院護理人員護理綜合質量及工作積極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7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參考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35名。對照組實行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實行分層次管理模式,比較兩組管理后的護理綜合質量和工作積極性。結果:管理后,觀察組護理綜合質量合格率率97.15%(34/35)較對照組80.00%(28/3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工作積極性97.15%(34/35)較對照組77.14%(27/3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層次管理能有效提升醫院護理人員護理綜合質量及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分層次管理;護理人員;護理綜合質量;工作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61-01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醫護理念不斷發展完善,對醫院臨床護理的要求也在與時俱進。針對護理進行管理貫穿于護理過程的整個始末,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選擇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直接決定管理的水平與整體醫療質量[1]。為了全面滿足患者的不斷發展的醫護要求,提升自身競爭力,醫院臨床護理模式也在進行變革。分層次管理模式正廣泛應用其中,以此來完善醫院的護理體系,充分發揮臨床護理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分層次管理對醫院護理人員護理綜合質量及工作積極性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7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參考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35名。觀察組女34名,男1名;年齡20-39歲,平均(31.83±1.56)歲;學歷:大專學歷30名,本科學歷5名;護士25名,護師10名,其中主管護師8名,副主任護師2名。對照組女35名,男0名;年齡21-40歲,平均(31.04±1.59)歲;其中大專學歷29名,本科學歷6名;護士24名,護師11名,其中主管護師9名、副主任護師2名。觀察組、對照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管理,對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進行護理注意事項講解,且按照醫院規章開展相應工作,按日常護理要求提供必要的護理干預,普及必要的用藥、飲食及康復知識。觀察組實行分層次管理,根據護士徽章(專利號:201930344732.6)設計內容制定措施如下:
(1)按照護理層次的不同對整個護理系統進行分級包括護士長、高級護理人員、中級護理人員、初級護理人員四個層次。各個層級都要結合自身的護理要求實施針對性、規范性的護理干預,且嚴格按照層級要求進行護理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明確重視思想道德的護理要求;各層次人員都要有敬業的工作態度,在做好本級工作同時,輔助上一級工作,指導下一級工作,延伸管理體系,建立高效、科學的層次管理系統,優化護理工作。
(2)在管理層次劃分的基礎上,需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創新性的培訓工作,求實求真,以理論以及實踐考核的成績作為參考值,提升其理論和操作能力。初級護理人員進行創新性的專業理論培訓,既包括護理規章制度、護理文書書寫、護士條例、臨床輸血護理安全、護理基本素質又包括利益規范、人文關懷、健康教育等;操作技能培訓包括無菌技術、壁式吸氧等,每季/次;指導中級、高級護理人員學習一般性的緊急問題的應急操作,尤其要加深其專業理論與操作程序的熟練度,最大程度避免出錯;并且提升其對理論的掌握度,可以對病人不同的癥狀進行針對性且專業的處理措施,每月/次;護士長要提升全局協調及應急處理能力,在熟練掌握各類疾病護理技巧的同時,能高效應對且解決一些突發情況,統籌全局,保證護理系統平穩運行,提升護理質量。(3)在分層次培訓之后,要創新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增加培養護理人員工作的責任感與道德感、自豪感,將重德、敬業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針對相同層級對象統一進行理論閉卷考核。初級護士每季/次;中級護士6個月/次;高級護士1年/次。由護理部統一出卷、組織考試,閱卷,百分制評卷。好的獎勵,不及格處罰,進行單獨輔導并補考,直至合格為止。由護理部總帶教老師按制定的流程統一培訓全院各病區護士長和骨干,護士長組織本病區護士培訓、護士自己練習,再由護理部組織考官對照評分標準對護士進行操作考核,秉承求實的專業考核原則,成績好的獎勵,不及格(及格分80分)進行處罰并單獨輔導及補考,直至及格為止。護士長則要在理論與實踐操作考核的同時,著重進行領導職能考核,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保證整體護理工作高效科學運行。
1.3評價指標 (1)護理綜合質量:自制護理綜合質量量表,該表重測效度為0.872,采取調查問卷方式,包括服務態度、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及護理滿意度,計100分。優秀≥90分;一般60-89分,不及格≤59分,調查2組管理后護理綜合質量。合格率=(優秀+一般)/總例數×100%。(2)工作積極性:采取調查問卷方式,包括工作積極、一般、消極三個標準,由護理部和患者共同評判護理人員管理后的工作積極程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護理綜合質量 管理后,觀察組護理綜合質量合格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工作積極性 管理后,觀察組工作積極性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當前,社會各個領域對人員的管理方法在不斷的發展進步,縱觀現代管理系統中,分層次管理是較為先進、實用的一種管理思想與制度[3]。該管理模式基于明確的層級,根據個人特點與優點明確任務分配,最大程度上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及積極性,從而制作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達到預期的理想結果[4]。
分層次管理通過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采取不同的培訓內容,讓護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任務及目標有著清晰的認知,在保證完成既定目標的同時,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與道德感,更好的提升分層管理的應用評價效果[5]。通過分層次管理進行基本的層級劃分,根據護理人員不同的層級劃分,以其工作水準為基礎,劃定出其護理半徑內的專業崗位責任。同時為其設定一個科學且合理的工作目標值,從而達到提升培訓工作質量的效果的最終目的。基于分層次管理的層級培訓以求真求實為原則,開展針對性強、專業性高的培訓指導工作并創新考核方式,對護理理論與實踐進行考核,且在分層次管理培訓過程中將今后所要應對的工作任務進行詳細的劃分,形成科學有效的長效管理體系,在護理人員完成被劃分針對性目標之后,給予其對應的的政策獎勵,最終實現鞏固且改善培訓效果的目的[6]。此外,層次管理與護士分級培訓進行高效的結合,要求以患者的病情為出發點,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達到穩定患者病情的目的;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時因為設置了管理目標,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多層次的護理措施。且該種模式下,對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劃分專門的管轄范圍,相對縮小責任護士的護理看護面積,固定護理患者,且明確劃分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護理人員可以高效關注并熟悉護理半徑內責任病患的病情情況,能很好地實現醫護人員之間相互協作、層層指導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醫護資源,不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本研究中,管理后,觀察組護理綜合質量合格率、工作積極性均較對照組高,表明,分層管理模式能很好的提升醫護人員護理質量及工作積極性。
綜上所述,對醫院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管理模式效果顯著,能提升其工作積極性,提高醫院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仲暢.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1):445-447.
夏海朋,唐錦輝,李剛,等.醫療質量管理系統全用戶功能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5):14-16.
楊夢嬌,李開芬.護士層級管理在燒傷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0):2857-2858.
趙景.探討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6):163-165.
吳丹,官麗霞.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9,26(7):174-175.
于超.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4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