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艷

【摘 要】目的:分析對小兒肺炎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84例小兒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參與研究的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給予常規護理的42例患兒為對照組,實施針對性護理的42例患兒為觀察組。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體溫消退時間、治療有效率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結果:比較兩組患兒的體溫消退時間、臨床治療有效率、平均住院時間。觀察組患兒的體溫消退時間(2.24±0.35)d低于對照組(3.27±0.57)d;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78.57%);觀察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5.47±1.22)短于對照組(8.56±1.79)。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肺炎患兒實施針對性護理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有效率。
【關鍵詞】小兒肺炎;針對性護理;作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88-01
小兒肺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小兒肺部炎癥,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為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1]。小兒肺炎的預后取決于患兒年齡、肺炎的嚴重程度、有無并發癥、肺部能夠及時控制、感染病原的數量、毒力強弱等,年齡越小抵抗力越低,因而肺炎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該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可反復發作,甚至并發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腦病等嚴重癥狀,對患兒的生命存在巨大威脅[2]。因此,一旦被確診為肺炎的患兒應及時入院治療,為了使治療效果更理想,需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不僅有利于緩解患兒癥狀,還可提高舒適度。我院對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診治的42例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84例小兒肺炎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肺炎的診斷標準,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發熱等肺炎癥狀,無先天性肺部疾病和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將所有參與研究的患兒按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9例,年齡在10個月-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0.6)歲,病程為0.5個月-1個月;對照組中有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在11個月-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0.5)歲,病程為0.5個月-1.5個月。比較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即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對存在痰液過多的患者進行有效排痰,指導家屬正確飲食,告知其用藥方法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其他癥狀的對癥治療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1)環境管理:創造良好的病房環境,定時開窗通風半小時,調節合理的溫度和濕度,定期做好病房消毒工作,以免出現細菌感染現象。(2)心理支持:由于患者年齡小,對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因此容易對陌生的醫院環境和護理人員產生恐懼和抵抗心理,此時護理人員要表現出溫和、親切的工作態度,通過與患兒講故事、玩游戲等方式的互動來消除患兒的恐懼感和抵觸心理,向家屬解釋治療過程和目的,取得家屬的信任和理解,使整個護理過程更順利。(3)飲食指導:高熱容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注意幫助患兒補充丟失的水分,同時進食富含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既可以維持機體需要也有利于恢復患兒抵抗力,能母乳喂養的盡量以母乳為主。(4)呼吸道護理:肺炎患兒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癥狀,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鼓勵患兒通過咳嗽將痰液排除,教會家屬正確拍背排痰,必要時行藥物霧化吸入排痰,以免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5)預防并發癥: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體溫變化。若患兒出現發熱情況,應給予物理降溫處理,或降溫效果不理想,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遵醫囑進行下一步治療,鼓勵患兒保證每日水的攝入量,若體溫處于較高水平應增加補液量,大概每升高1℃補液量增加10%。小兒活潑好動,容易出現留置針拔出或穿破血管的現象,所以要加強對患兒留置針穿刺部位的觀察。若出現便秘和腹脹情況,應在腹部從右到左環形按摩或適當運動,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和腹脹。囑患兒注意休息,不可劇烈運動,廣泛性肺炎病變患兒須絕對臥床休息。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體溫消退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患兒所有臨床癥狀均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胸片檢查不存在陰影;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體溫趨漸于正常范圍,胸片檢查存在部分陰影;無效:未達以上標準,甚至病情嚴重化。總有效率為顯效人數與有效人數之和所占百分比。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 SPSS12.0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X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兩組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其治療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8.57%,對比結果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兒的體溫消退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觀察組的體溫消退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對比結果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其癥狀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固定細濕啰音,多見于嬰幼兒,全年均可發病,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2016年因肺炎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高達92萬,其中98%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肺炎也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3]。小兒肺炎主要病因為病原體感染,當小兒機體免疫力較低時,病原體更容易入侵肺部發生肺炎,其嚴重程度差異較大,有的比較輕微,有的比較嚴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但均有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佳等典型癥狀。根據病例分類可將小兒肺炎分為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以及其他不常見的肺炎,其中支氣管肺炎為最常見的類型,主要由細菌、病毒所致,病變常散布在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中[4]。總而言之,肺炎對患兒的生命存在一定的威脅,當出現持續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典型表現時,應及時就醫,以便盡早診斷并及時接受治療。
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小兒肺炎,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為盡快的康復仍需要配合護理輔助治療。針對性護理是一種以病人為中心,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的護理模式[5]。護理人員在思想觀念和醫療措施上處處為病人著想,針對患者存在的現有問題和潛在問題進項研究討論并給予正確的處理措施。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患兒體溫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縮短,且治療有效率明顯提高,可見針對性護理對小兒肺炎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性護理通過為患兒創造良好的病房環境,減輕其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與患兒建立良好的關心,給予患兒心理支持;指導正確飲食和加強呼吸道處理,有利于患兒早日康復;積極預防并發癥,防止病情嚴重化而增加治療難度。針對患兒現存的問題和潛在問題進行有效的護理,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肺炎患兒實施針對性護理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有效率。
參考文獻
周春紅[1], 張曉蕊[1], 劉維紅[2]. 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14):89-92.
榮鳳娟. 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治療中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5):251-252.
張燕. 淺析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78):256-257.
張玉清, 周海麗, 鄧佳, 等. 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4):228-229.
陳莉梅. 淺談小兒肺炎護理中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J]. 心理醫生, 2015, 21(1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