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會杰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門診發熱兒童家屬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兒科門診2017年1月-2017年5月發熱患兒及家屬共100例,并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患兒及其家屬均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50例患兒給予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患兒家屬護理干預。實施護理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患兒護理后,試驗組家屬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家屬(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善發熱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患兒家屬能夠積極配合護士治療,就診秩序維持良好,醫生看診過程順利進行。
【關鍵詞】兒童發熱;患兒家屬;焦慮情緒;護理干預;門診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250-01
眾所周知,兒童是弱小群體需要家長的保護,當孩子出現發熱癥狀時如果家屬對其發熱原因、發熱后果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對發熱患兒進行有效地護理時,多數家長往往會出現驚慌失措,焦慮不安的情緒[1]。針對這種狀況,護士主動在患兒家屬候診期間進行護理干預,對家屬進行兒童發熱相關知識講解,幫助患兒進行退熱處理安撫家屬負面情緒,教會患兒家屬兒童發熱的護理方法,解答患兒家屬的疑惑,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門診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兒科門診候診的100例發熱患兒家屬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患兒男52例,女48例,年齡18天-14歲,發熱范圍在(腋溫)37.6℃~41℃。其中37.6-38.4℃40例;38.5-39.9℃32例;40-41℃28例。對照組家屬男22例,女28例,年齡23歲-52歲,平均(29.5±6.3)歲,高中(包含)以下13例,大專16例,本科及以上21例。試驗組家屬男20例,女30例,年齡(28.7±5.2)歲,高中(包含)以下12例,大專18例,本科及以上20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
選用常規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給予患兒體溫測量的同時向家屬講解體溫測量的具體方法,體溫計的放置方法及測量時間;(2)講解兒童發熱時期的表現,對其家屬進行兒童發熱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3)指導家屬在患兒高熱期間(腋溫38.5度以上包括)采取溫水擦浴,減少衣服等物理降溫措施。
1.2.2試驗組
在對于患兒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給予家屬護理干預,在患兒候診時開始實施,至患兒就診結束后停止,安排2~4名護理人員在候診區為患兒家屬提供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包括:(1)護士在講解過程中盡量語言輕柔,面帶微笑,目光真摯,讓家屬感受到護士的真誠,激勵家屬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2)當患者家屬焦慮情緒明顯時,護士應主動傾聽表達自己愿意幫助的決心,了解家屬心中的憂慮,根據家屬產生焦慮的原因給予家屬針對性的護理。(3)對門診環境不熟悉引起的焦慮:陌生的環境使人有緊張感和不安全感,護士可以向家屬介紹兒科門診環境和病區的分區情況,告知家屬分診區、候診區、就診區以及生活區所在的位置,告知家屬如有需要可隨時到分診臺找護士尋求幫助。(4)對門診就診流程不熟悉引起的焦慮:護士在候診區應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告知,電子叫號顯示屏滾動播放就診流程文字,在診區顯眼出分別放置就診流程提示牌并對家屬進行就診流程相關宣教工作。(5)對孩子發熱原因不了解引起的焦慮:護士給予患兒家屬進行疾病相關健康教育,例如講解兒童發熱常見原因、發熱的護理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案、疾病轉歸情況等;發熱期間給孩子多飲水防止水分丟失過多引起脫水、解開衣物散熱、使用冰袋或者退熱貼進行物理降溫。
1.2.3焦慮自評量表(SAS)
患兒候診時經家屬同意后發放SAS量表,該量表中共包括20個問題,每個問題均采取1~4分四級評分,中國常模標準分界值為50分,評分低于50分為無焦慮,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高于69分為重度焦慮。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x±s)描述,計數資料以(%)描述,當P 值< 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家屬護理后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家屬(P<0.05),具體數據統計結果見下表所示。
3 討論
3.1掌握兒科門診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
兒科門診護士面對的群體主要是兒童及其家屬,所以如何在護理患兒的同時得到家屬的認可理解離不開護士與患兒家屬的良好溝通。溝通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孩子生病家屬焦慮不安時護士不僅需要關注患兒更多的是患兒家屬。首先,在與患兒家屬溝通時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喜歡兒童能與他們成為朋友。其次,語言講究藝術性,同一種話用不同的語調所表達出的含義也不相同。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多贊美多夸獎,在與家屬溝通的時候應該多肯定多溝通注意傾聽家屬的心聲[4]。再次,非語言溝通在護患交流的過程中也同樣重要,如護士的面部表情,形態禮儀,講話聲音的大小等都可以從側面影響到家屬對護士的態度。
3.2研究結果分析
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目前已在多種疾病的臨床護理中得到應用。近年來,有研究證實該種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本研究給予試驗組家屬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家屬,門診滿意度較對照組家屬高。
4 結論
對所得研究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得出對發熱患兒家屬進行護理干預,不但能夠促使家屬與護理人員進行良好溝通,有效緩解家屬焦慮情緒,減少家屬與醫護人員間的矛盾,同時,還有助于患兒的治療與護理,能夠促進患兒疾病早日康復,有利于堿性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
參考文獻
錢美英.護理干預對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家屬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0):113-114.
梁曉麗,滕艷,王燕等.循證護理干預對行高壓氧治療的新生兒家屬焦慮狀態的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5):17-19.
王亞欣.綜合護理干預對放療病人家屬焦慮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28):2968-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