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尤為重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生活化對培養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興趣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開始,作文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都知道,作文源于生活,寫作就是把我們的所看所感所想記錄下來。不同的人對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進行表達的時候也是不同的。對于同一事物,小學五年級的同學會有不同的看法。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作文的寫作時,更應該注重語文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本文也從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并且針對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生活化有更好的理解提出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作文;生活化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會在制定作文學習任務時,將好詞好句以及好段的積累視為重點,以古板的灌輸方式對學生講述。學生不僅不能夠接受知識,反而會失去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成績下降。針對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我們秉著以學生為中心確立教學目標為本,把學生視為教學的中心,注重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感受。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老師對于作文寫作也只是局限于模仿好的文章,學生們也很難表達出自己真的內心的感受,有些學生比較難接受死記硬背。老師并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進行調整,還是會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來講解作文的寫作。這樣,五年級學生對于作文理解就失去了方向。
一、小學五年級作文教學的生活化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活情境
新課改下,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不一定要將課本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而應當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吸收知識、理解知識的能力等因素,變化教師的講授方式,情與景相結合。老師在上語文課堂時,要注重強調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在講授一篇新的文章時,文章所涉及到的環境,老師應當舉例現實生活中相似的環境,讓五年級學生更好地去感受文章所要傳遞的信息,在學習課本知識的時候注重生活化思維的建立。
(二)在日常作業中捕捉生活資源
許多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業布置任務時,不僅僅會布置一些背誦記憶的教學任務給學生,還會布置一些讀和說的任務給學生。小學五年級語文是聽說讀寫的過程,老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生活化感受的小任務。比如在進行自然生活課程的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切實的感受自然生物的生長。要求學生每天觀察記錄一朵花的生長過程,讓學生融入到生活中去,在切實的生活里去感受生命的成長歷程。這樣學生就會對生活有新的感受,也會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產生興趣,并且會有自己感受力、認知力。這對于語文作文的學習必然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真誠交流的能力
老師們在講授課堂學習時可以采用快樂教學法,它是指針對班級的每一個同學。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課程時,面對的學生個體肯定是不一樣的,有性格活潑好動的學生,有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每一個五年級學生的掌握知識的程度,及時關心那些不常發言,有疑問不敢提問的同學,要主動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老師也應該給學生傳達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例如,我們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一角。給學生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課。在閱讀課的結尾時,給與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時間,讓學生探討自己對于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也可以帶學生在校園觀察,觀察校園里的事物的顏色、形狀,以及事物接下來的變化,讓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討論。
(四)小學語文作文注重教學統一
小學老師是學生步入義務教育的最重要的第一步的引導人,教師的人格魅力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幽默是十分重要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對老師倍感親切。五年級學生在上小學語文課程時,能夠被老師的幽默所吸引,甚至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老師學習幽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這就是教與學的統一,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樂于學并且享受學習,這就是良好的學習模式。可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應該注重教和學的統一。
總而言之,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是小學語文教師所應當重視的內容。在科學文化知識體系日益復雜的今天,老師對于作文的教學不應該是模仿好文章。而是學生從心底里去感受生活,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作文寫作時,不光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在平時捕捉生活的資源,為日后的寫作提供素材,更要注重學生對于生活的真誠表達。這樣,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曾篤學.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 [J].教育革新,2012(06).
[2]鄧細英.“小學生活化作文”的探討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