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靜
摘?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和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的戰略高度,多次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重要指示。對于培養人、教育人的主陣地來說,德育是學校工作發展的核心,學校德育工作的貫徹落實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目前,學校德育途徑變得多樣化,德育目標彰顯生活化,德育滲透不再局限于學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加強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注,展開積極的素質拓展——社團活動,那么如何在社團活動中滲透德育呢?筆者在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中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德育;社團
一、社團具有選擇性
課堂不再是實施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我校從2014年社團活動開展以來,老師們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的引導、協調、放手到游刃有余,學生們從最初猶如無頭蒼蠅般到如今的自律、有序、展示精彩紛呈。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筆者見證了老師們在活動中滲透德育,創造性開展社團活動收獲滿滿。學生在參與多樣的活動中,首先通過比較、分析、體驗,再自主選擇自己要參加的社團活動。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展示青春風采,彰顯時代個性,提升綜合素質,社團活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嬌嬌愛踢球、愛唱歌也喜歡舞蹈,斟酌再三,她如愿進入了足球社團,張老師發現她接球手感不錯,于是對她踢前鋒進行了調整,改為當守門員。嬌嬌為了練好接球技能,體育課上、雙休日時,她從不放棄訓練。在一次訓練側撲動作時,她撲到、爬起來,撲到、再爬起來……回到寢室,右腳因全力蹬地,腳踝腫了,脫襪子時疼得眼淚汪汪都脫不下來,班主任老師心疼地說:“嬌嬌,疼不?下次悠著點兒!”倔強的她眼淚一抹,忍痛把襪子扯下來說:“老師,沒事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嬌嬌在張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嚴寒酷暑中她依然苦練守門員技能,在夷陵區第一、二屆足球競賽活動中,她堅強、勇敢,為學校獲得全區足球賽的亞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她也被評為優秀守門員。
二、社團具有創造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和愿望,小文是個性格內向的姑娘,家里比較困難,父母離異,在外打工,每年過年才回家,家里只有年邁的奶奶陪伴著她,孩子心地善良,手腳勤快,因為家庭原因她不愛說話,在這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卻很少看到她的笑臉,讓人很是心疼。在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中,她加入了我負責的剪紙組,記得第一堂課我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時,我發現她的眼睛亮了。我告訴孩子們:小小的剪紙也是一門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其歷史悠久,也歷經了幾千年獨特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在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剪紙的材料非常簡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幾張紙就可以創作出非凡的藝術作品。我從最簡單的三折、六折窗花團花教起,學生們興趣盎然,小文動作敏捷,完成任務后,另外用紙剪出了復雜紋樣,我很是驚訝這孩子的悟性,立即在活動中展示了她的作品,她用小眼睛開心地看著我,興奮的紅臉上露出了羞澀的笑容。從那以后,每次活動她都會帶給我驚喜,慢慢的小文變了,變得自信了,變得愛笑了,變得愛和人交往了。在去年學校舉辦的“五四”才藝展示晚會上,她用一把剪刀,和同學合作剪出快樂的九四人,剪出了紅色的九四魂。在師生的祝福中,她開心地說:“感謝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是社團活動改變了我”。
三、社團具有可塑性
曉玲是個愛熱鬧的女孩兒,性格大大咧咧,做事毛躁,當時加入社團活動時,她的媽媽堅決持反對意見,想著孩子本來貪玩,再參加什么社團那還有心思搞學習嗎?開始參加活動時,她連單獨紋樣都剪不好,還怪剪刀不快,紙張不夠規范,偶爾的搞笑也讓人忍俊不禁。看到有時搞破壞的她,我不禁有些頭疼,于是叫她負責每次課前工具的分發和課后作品的收集,不知什么時候活動中她自己擔任起了主持人,組織學生練習、主持作品展示還有模有樣,讓人震驚不已。在期中檢測中,她的成績不知不覺上升了近十名,她媽媽激動地對我說:“老師:我家曉玲現在做事細心、嚴謹了不少,學習也進步了,早曉得社團活動還有這么多好處,當初我早點讓她參加就好了!”去除浮躁,曉玲的成績突飛猛進,原本沒有希望上重點高中的她去年考上了三峽高中,這也是社團活動的魅力所在。
四、社團具有特色性
我校的社團活動還有很多,名譽全區的足球、花樣跳繩;壩區出名的籃球、非遺傳承的地花鼓,舉不勝舉。學生社團活動比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特色更鮮明,形式更生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德育效果更為明顯。社團這一陣地,對學生德育正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德育也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她早已悄悄滲透在各社團活動中。學生在社團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成長”,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學校先后獲得 “全國足球先進學校”、“夷陵區花樣跳繩特色品牌”等榮譽稱號,社團活動特色凸顯,真可謂是社團活動結碩果,師生魅力綻風華。
社團活動和學科課程是學校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它們的特點和功能不同,其德育功能在教育活動發揮中相輔相成,不可替代。那么,怎樣發揮各自優勢,實行功能互補,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戴冰. 強化社團文化在中小學的德育功能[J]. 思想理論教育,2012(02):25-27.
[2]齊敏. 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中小學德育教育建設[J]. 考試周刊,2019(9):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