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英


【摘 要】目的:探討高齡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與護理措施,為臨床實踐總結經驗。方法: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中,從中選擇了9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病例數均為46例,前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后者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較好,差異較為明顯(P<0.05);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抑郁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齡產婦剖宮產產后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護理質量,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高齡產婦;產后出血;剖宮產;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高齡產婦的數量逐漸增多。高齡產婦年齡較大,身體虛弱,剖宮產產后出血率高,患者需要接受及時有效的救治與護理。本次研究對象為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對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不同的護理方法的患者進行研究,通過臨床護理結果的對比來證實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中,從中選擇了9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病例數均為46例。本次研究已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并取得其同意,研究內容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46例患者中,年齡在37~49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8.66±3.17)歲,孕周在29-41周之間,孕周均值為(35.11±4.17)周;觀察組46例患者中,年齡在37~50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9.02±3.23)歲,孕周在30-42周之間,孕周均值為(35.37±4.25)周。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較?。≒>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安排專人對患者進行護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加強病房巡視,記錄產婦的產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加強陰道流血和子宮收縮的觀察;根據患者情況可以進行子宮的按摩,應避開傷口,注意力度的把握[1];注重心理護理,產前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及時疏導不良情緒;產中做好急救護理,出現宮縮乏力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適當使用宮縮素。
1.3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時,表明兩組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分析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觀察組為95.65%,對照組為82.61%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分析比較兩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
兩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抑郁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分別為4.35%、0.00%,對照組分別為17.39%、4.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高齡產婦的年齡大,身體機能與適齡產婦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大多數高齡產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產后容易出現大出血,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健康。出現該并發癥的主要原因有前置胎盤、宮縮乏力、流產史、妊娠糖尿病、巨大兒、妊娠高血壓等,應加強臨床重視?;颊咝枰邮苋嬗行У淖o理干預,產中和產后做好急救護理準備,認真檢查胎盤的完整性,加強生命體征的檢測,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綜合護理模式強調護理工作的全面性,對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力度,進一步深化護理內涵,提升了整體護理效果。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特點實施護理干預,做好產前的各項檢查工作,加強孕期知識的普及,對于存在合并癥的產婦加強飲食管理,術后給予中頻脈沖治療,多關心、關愛產婦,預防產后大出血。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82.61%的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65%明顯較高,差異較為明顯(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分別為4.35%、17.39%,產后抑郁發生率分別為0.00%、4.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護理過程中,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度、產后出血情況以及產后抑郁情況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2]。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行剖宮產的高齡產婦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價值高,有利于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評價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志敏.高齡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措施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0):4331-4333.
[2] 宗璐,李春芳,黃譜,高麗,薛艷,呂燁,李雪蘭.高齡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及術中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2):1671-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