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花
【摘 要】目的:觀察物理方法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及不良癥狀發生率。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盆腔炎患者78例隨機分為2組。參照組39例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療,研討組39例患者輔以物理方法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及不良癥狀發生率。結果:治療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濃度值等血液流變指標研討組較參照組更為優良,研討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69%明顯低于參照組35.90%,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結論:物理方法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極佳,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促進其免疫力提升,同時不良癥狀發生率大大下降,安全高效,具備臨床應用優勢。
【關鍵詞】物理方法;左氧氟沙星;盆腔炎;臨床療效;不良癥狀發生率;觀察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盆腔炎指的是女性生活不健康或免疫力下降時,其盆腔腹膜、生殖器官及子宮周圍組織因感染的侵入而導致的炎性表現[1]。可能1處發生,也可能多處同時發生。該疾病具有反復性,同時發生率極高,治療難度較大[2]。盆腔炎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盆腔炎具有顯現的癥狀易受到患者的重視,而慢性盆腔炎的癥狀較隱匿,患者未采取及時治療而延誤病情,往往帶來的困擾更甚[3]。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分組采用左氧氟沙星與其聯合物理方法治療,并觀察其臨床療效及不良癥狀發生率,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盆腔炎患者78例隨機分為2組。參照組39例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療,研討組39例患者輔以物理方法治療。納入標準:與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行的第8版《婦產科學》中對于盆腔炎的診斷標準完全符合,患者均伴有月經異常、白帶明顯增多,下腹明顯的墜脹、疼痛,性交后更為劇烈。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患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史患者。
研討組:年齡22.2 -54.7歲,平均(31.68±8.13)歲,病程0.7-6.8月,平均(3.66±0.74)月。疾病分型為子宮內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輸卵管卵巢炎各有患者14例,7例,12例,6例;參照組:年齡21.8-55.3歲,平均(32.04±7.69)歲,病程0.8-7.1年,平均(4.08±0.52)月。疾病分型為子宮內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輸卵管卵巢炎各有患者13例,8例,11例,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較小,P>0.05。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39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每天口服1次左氧氟沙星500mg,連續治療20天。研討組39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聯合物理方法治療,即在參照組基礎上結合氨氖激光治療儀對局部進行照射。設置照射參數:100厘米管長,25MW的輸出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照射之前應當告知患者先排空膀胱,充分暴露下腹部。照射時,照射部位與激光束呈90°,激光束與患處相距60厘米,對準病灶,其光斑直徑約為5厘米。每天照射20分鐘,1個療程連續照射10天,共計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對兩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濃度值等血液流變指標、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
1.4數據處理
將數據記錄至SPSS22.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血液流變指標)以均數±標準差(x±s)表達方式,經t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例數(%)表達,經x2檢驗。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血液流變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濃度值等血液流變指標進行觀察并記錄。治療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濃度值等血液流變指標研討組較參照組更為優良,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參照組39例患者不良反應發生14例,不良反應率為35.90%,研討組39例患者不良反應發生3例,不良反應率為7.69%,相比之下,研討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盆腔炎屬于婦科極為常見的一種炎性疾病,患病人群往往集中于育齡期、性活躍期女性。其發病機制分為外源性及內源性因素,以混合感染為主[4]。患者常伴有腹部疼痛或墜痛感,經期異常,白帶增多等臨床表現,嚴重時甚至出現頭昏高熱、打寒戰、厭食等情況[5]。左氧氟沙星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盆腔炎,有一定的療效,但疾病遷延性強且易反復發作,單純使用藥物治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6]。采用物理方法配合治療能夠促進藥效發揮,同時消炎作用較強,能夠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它是通過溫熱刺激效應促進血液循環,不但有效止血,還能夠擴張血管,進而達到消腫、消炎的功效。
治療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漿濃度值等血液流變指標研討組較參照組更為優良,研討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69%明顯低于參照組35.90%,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綜上所述,物理方法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極佳,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促進其免疫力提升,同時不良癥狀發生率大大下降,安全高效,具備臨床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 荊云娣. 物理方法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的觀察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3917, 4(70):13805-13805.
[2] 聶亞娟. 物理方法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的觀察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3917, 4(26):70-70.
[3] 趙文銀. 鹽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3917, 4(51):10066-10067.
[4] 徐優慧, 楊彩艷. 盆腔炎經氧氟沙星與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3917, 2(28):35-36.
[5] 張珊玲. 盆腔炎患者應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效果分析[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3917, 4(24):109-110.
[6] 李慶軍, 張秀杰, 高建瑤. 鹽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3917, 15(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