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濱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本文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如何從生活實踐中尋找寫作內容,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從作文的不斷修改中得到總結和提高,變壓力為動力、興趣,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字:明確;尋找;積累;轉變;鼓勵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單單體現出他本身的語文水平的高低,還可以體現出他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寫作可以把一個學生的思想觀念、意志、情感加以物化。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下面是我在多年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幾點淺見。
一、明確目標,端正教學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就是小學習作課教學的目標。作文教學必須著眼于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大綱還強調:“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培養。”因此,在制訂習作課教學計劃時,應按照讀寫結合的作文教學思路,要求中、高年級寫反映實際生活的例題。在平時習作課教學中,要“事必躬親”,把主要精力放在豐富學生生活,指導觀察生活方面,在文外下功夫,拓展寫作內容,每次作文之前,必須有生活實踐。
二、指導學生尋找寫作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寫作興趣,就寫不好一篇作文,即使叫學生硬著頭皮寫,也只不過是東拼西湊,草草了事而已。要寫好作文,就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老師要做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者、誘導者、激發者。學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除了課堂,還有課外。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比如我在教《窮人》這一課時,相機回顧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復活》《七顆鉆石》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比較,進行小組探討,對不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特征分別作出描述。要求學生留意文章人物的描述的同時,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注意觀察,在外觀察周圍的人,在家觀察父母、兄弟、姐妹等不同人物,觀察他們的外貌、衣著、表情、言談舉止,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對不同的人物作出不同的描述,從而刻畫出不同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學會運用。我還通過播放一段生活短片,讓同學們列舉:誰的神態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和藹可親、文質彬彬,誰的神態又是無精打采、呆若木雞、傲慢無禮、心不在焉呢?誰的動作是大喜過望、目不轉睛、舉手投足、健步如飛,誰的動作又是上竄下跳、東張西望、手忙腳亂、怒目而視呢?這時,全班沸騰了,你一言,我一語的,同學們對人物描寫的興趣就激發起來了。
三、從生活中積累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
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和事,生活是七彩多姿的,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寫作時卻無從下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寫作素材在生活。因此,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這就要求學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通過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在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同樣是在《窮人》教學中,要求同學們在觀察人物的同時,對一些人物的典型語言、典型行為、典型外貌做好記錄,積累素材,這樣來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能讓學生的文本呈現能力大為提升。《女媧造人》教學中,在讓學生充分了解神話特點的同時,體會想象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要求同學們收集生活中神話故事素材,加以想象,并把奇特的想象整理出一篇短文。這樣,不僅積累了素材,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在《故宮》的教學中,要求同學們找出贊美故宮的語句、語段,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書籍、報刊,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本子上。生活中,要求學生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經常翻閱、溫習。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也能出口成章,寫起作文來自然妙筆生花。
四、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發展,任何事物都講究推陳出新。對于教師來說,在作文課的教學理念上來說也應該進行創新,用新的教學思路和創造性思維來指導教學工作,要堅決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不能過分要求作文的結構形式、用詞方法以及寫作主題,這樣都會限制學生們的寫作思路,使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使他們寫不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文章。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解放思想,對新的思維方式進行努力探討,更新觀念,努力使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大膽創新的習慣。例如在看圖寫作中,老師不要將圖畫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全部表達出來,應該進行循序漸進地啟發,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還可以讓學生之間展開討論,交流一下看法,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是學生們自己的,更具備創新力。
五、作文批改巧用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
鼓勵是一門藝術,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如此。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語言和認知上跟我們成年人有一定的差異。我們不僅要抱著一種理解的態度去看待他們的作文,還要用寬容的心態,勇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另一方面要善于給學生鼓勵和贊揚的評語,盡力去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貼切的評價。也許一句鼓舞和贊揚的語言會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也許一句鼓勵和贊揚的語言就是學生走向成功的起點。因為鼓舞的力量是無窮的。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改進,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待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在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讓廣大小學生既學作文,又學做人。
參考文獻:
[1] 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2] 鄧春艷、曾燕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施》湖南教育 2008.2.
[3] 葉圣陶《怎樣寫作》北京中華局,2007.4.
[4] 鐘啟泉 董陪菲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