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桂
摘 ?要:建構游戲是幼兒園游戲的重要部分,有著積極的教育作用。然而,目前建構游戲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了其功能的發揮。本文將系統分析幼兒園建構游戲指導的科學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建構游戲;指導策略
建構游戲是融游戲的操作性、藝術性、自然性為一體的游戲活動,具體指的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建構材料、動作技能反映周圍生活,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指導幼兒進行有意義學習的途徑,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建構游戲的重要性,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握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探索科學、高效且創新的方法與策略,來加強和優化幼兒園建構游戲的指導,獲得理想的效果。
一、巧妙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建構愿望
興趣是個體行為產生的源泉和動機,同時也是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建構游戲活動的原始動力。所以,在建構游戲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根據建構內容和幼兒的興趣、需求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從而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以生動謎語、趣味故事、兒歌、實地觀察等途徑和方式來引出建構的主題和內容,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建構的興致和愿望,增加幼兒的主動性,為建構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作好鋪墊。
例如,為了增強幼兒在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致和愿望,筆者在活動中為幼兒巧妙引出游戲主題。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融入一些趣味的圖片,根據圖片內容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待幼兒被多媒體展示的內容吸引后,再根據圖片的內容為幼兒展開游戲,讓幼兒在直觀情境下進行游戲。另外,筆者還會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調查,然后根據幼兒的喜好展開建構游戲活動。這樣一來,在幼兒階段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巧妙引出主題,成果激發了幼兒的建構愿望。
二、豐富幼兒知識,促進建構游戲開展
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是組織、開展建構游戲的前提和條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構游戲的內容、游戲的水平都會受到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要利用示范、講解、合作等方法為幼兒積累相關知識、簡單技能,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科學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豐富幼兒生活經驗,進而促進幼兒建構游戲的有效開展。
例如,為了促進建構游戲的開展,在建構游戲活動開始前,筆者先對本次游戲內容進行詳細介紹,讓幼兒充分掌握。另外,在設置游戲內容時,筆者會從生活中尋找一些素材,讓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下開展游戲活動,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讓幼兒對游戲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一來,在幼兒階段的教育中,老師通過豐富幼兒知識,促進了建構游戲的開展。
三、觀察游戲過程,適時提供科學指導
雖然建構游戲強調和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而是要為幼兒提供適時、科學的指導,以保證幼兒建構游戲取得有效成果。因此,教師要注意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關注幼兒建構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具體情況,包括新需要、出現的新問題等,及時提供給幼兒指導和幫助。此外,教師可以作為幼兒游戲伙伴進行游戲隱性指導,以合作的身份介入到幼兒的自主游戲活動中,可以不干擾幼兒的游戲行為,還能提供相應技能方面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建構的需要。
例如,為了有效確保游戲建構的效果,在老師布置好游戲內容后,會給予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讓幼兒有充分的鍛煉空間。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積極加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去觀察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記錄總結。同時,筆者在與幼兒游戲時,會對幼兒進行一些語言、技能上的指導,從而豐富幼兒的游戲環節。這樣一來,在幼兒階段的教育中,老師通過觀察游戲過程,適時提供科學指導,保證了游戲建構的效果。
四、重視多元評價,肯定建構游戲成果
評價是對幼兒游戲行為的直接反饋,既能夠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又能夠肯定和優化建構游戲的成果。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和實施多元評價。一方面,教師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幼兒的建構游戲過程、結果展開評價,及時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也要適時地指出幼兒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他們應該努力和改正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確定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個評價主體,保證評價的全面、公正與客觀,有效增強幼兒信心,肯定幼兒建構游戲的成果。
例如,為了增強幼兒的信心,在幼兒建構游戲過程中,筆者會根據幼兒的表現以及幼兒對游戲的創新,對幼兒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筆者會給予被表揚的幼兒一朵小紅花或者小貼紙作為獎勵,以此鼓勵幼兒提升信心。這樣一來,在幼兒階段的教育中,老師通過重視多元評價,肯定建構游戲成果,提升了幼兒的自信心。
總之,幼兒教師應以科學觀念為指導,提供給幼兒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幼兒建構游戲更加高效,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璐.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建構游戲[N]. 發展導報,2019-03-19(018).
[2]曹艷芬.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7,17(0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