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也隨之不斷變革,移動技術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為學生學習外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嘗試將創客教育模式運用于日語口語課堂的建設中。本文從理論基礎、技術支持、學習主體、教學主體、教學設計、教學反饋等角度詳細論證在日語口語課堂中推行創客教育的可行性。
關鍵詞:移動學習;創客;日語口語;可行性
“創客”譯自英文單詞“Maker”,“創”即為創新、創作,“客”即為創造者,“創客”指具有創新理念,勇于創造的人。創客教育( MakerEducation)融合了創客文化和現代教育理念,它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集項目學習、體驗教學、創新教育為一體,利用創客平臺,能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象力及團隊合作技巧。它與傳統教育的最大不同是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彌補了傳統教育動手能力缺乏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有必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跨學科中的應用和創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在日常教學中推廣,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意識。當今社會,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常用的智能手機、PAD等移動通訊工具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工具,同時移動學習平臺、手機APP。為外語學習提拱了軟件服務和硬件支持,使學習者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可以說基于便攜式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時代已經到來。在移動學習的背景下,我們嘗試將創客教育模式運用于日語口語課堂的建設中。
1理論基礎
創客教學融合了創新教育、體驗式教學、項目式學習、個性化學習、DIY(do it yourself)學習、DIT(do it together)學習等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體驗式教學基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標,教學主體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具體場景,力求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它倡導學生在做中學,有助于學生的創造批判性思維形成。項目式學習是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習小組以“項目”的形式來完成一項學習任務。項目式學習的“項目”一般指老師或學生提出的某一個實際問題,學生往往無法直接根據學到的課本知識獲取直接答案,它需要有一定的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項目式學習分為選題、設計、執行、展示四個環節,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深刻理解并獲取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反思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消極地塑造學生,創新教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的能力。DIY學習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親自動手來感知學習的樂趣。DIT學習強調團隊的作用,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共同協作來完成一項任務。創客教育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框架,融合了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理念,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技巧。
2技術支持和內容保障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在教育領域中的深入應用、移動學習的形式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學生更傾向于使用互動性強、操作靈活方便的移動設備來進行學習。創客教育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支持下,學生實現了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移動學習,利用互聯網進行與其他學習者交流,在移動學習平臺展示創客作品,獲得多維度的綜合評價。所以,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為創客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通過移動學習,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輕松地獲取所需的學習資源,通過APP和移動平臺進行最具時效性、最大化的資源共享。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海量的教育資源,為創客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保障。
3創客式日語口語教學的可行性
3.1學習主體的發展需要
傳統的日語口語教學現行模式仍然多是遵循教師中心論,把教學重點放在日語口語知識和口語技巧的傳授上,特別強調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文法和詞匯,對于學生的語言行為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投入不夠,學生口語能力提升速度較慢,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創客式教學作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新型教育理念,具有“探究、創新、體驗、協作”的特點。它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積極鼓勵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創造,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用性、可操作性強。
3.2教學主體的能力保障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還應不斷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年齡結構上來看,從事日語口語教學的青年教師占了絕大多數,他們往往充滿活力、具有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對待新興事物的受容和接受能力強,能積極地將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實踐中。這樣一支樂于運用先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的年輕的師資隊伍成為了日語口語教學模式信息化改革和實踐的有力保障。
3.3縝密的教學設計
教學是一種認知活動,本節將從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手段等方面探討創客式教育的可行性。
教學內容是服務于教學目標動態生成的一系列素材及信息,現有的日語口語教材已日趨開發成熟,突出日常生活表達和交際活動的同時,配以豐富的聲視頻多媒體資料,同時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的電子教學資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信息資源庫,為創客教育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選擇。
融人創客教育理念的日語口語教學形式區別于傳統的課堂,強調以創客教育理念為指導,將混合式教學、個性化教學、泛在教學等教學模式運用在日語口語課堂中。在分析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移動設備中的APP、云慕課、在線課程等學習載體,根據日語口語課程的實際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下達項目任務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進行知識的內化,在課堂上將布置的項目任務進行展示、表演、評價等,以檢測課前的自主學習和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具體的課堂設計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課前階段。圍繞教材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可以進行微電影配音、情境對話、日劇PLAY、短劇創作與表演、主題演講、美文分享、日文詩歌朗誦等,以微電影形式來提交任務。教師利用移動學習平臺向創客小組提前下發項目任務,小組成員共同商討項目方案,初步完成創客作品。
課中階段。教師指導、監督;學生自主探索、實踐、獲得新知。創客小組在課堂中展示團隊共同完成的創客作品,和其他項目組相互交流與學習,教師參與提問反饋、智能評價。
課后階段。依托移動APP建立由創客趣配音、創客video、創客展演等元素構成的創客作品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空間,將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有效銜接。創客小組依據課內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對作品進一步地修改和完善,上傳至開放網絡平臺進行展示,接受更多的意見和評價。
3.4合理的教學反饋機制
全方位的反饋與學生小組合作(團隊協作)深度融合,是以創客教育為核心的口語課堂活動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一環。建構主義理論指出,通過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學習主體可以在已有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獲取新的體驗。全方位的反饋和團隊協作是教學反饋機制的關鍵所在。一個團隊中的學生能力各有不同,有些擅長策劃,有些書面寫作能力較強,有些擅長口語表達,共同協作完成日語創客項目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之間交流學習,培養協作能力的好機會。全方位的教學反饋機制可以讓學習者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不斷打磨、完善所需完成的創客作品。全方位的反饋與團隊協作的融合,是一種合理的教學反饋機制,將日語口語教學從傳統的“授人以魚”轉為“授人以漁”的體驗式教學。
4結束語
如今,移動學習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學習方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創客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將創客意識融入日語口語課堂中,學習重心不再是課本內容的單方面輸入,通過與小組成員之間不斷的協同合作和及時反饋,完成知識的內化和準確運用。在移動學習背景下,形成生態化日語創客教育模式,將是外語教學模式改革的趨勢之一。
參考文獻
[1]陶思.“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創客式口語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職業研究,2016( 16).
[2]盧海燕.“創客式教育+SPOC”模式下大學英語校本課程的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7( 03).
[3]黃榮懷,劉曉琳.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現代教育技術,2016( 04).
[4]寧雅南.基于混合式教學理論的創客教育與個性化外語教學[J].時代農機,2017( 07).
作者簡介:陳佳(1980,12-),女,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浙江越秀外圍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語教育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紹興市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移動學習環境下以創客教育為導向的日語口語智慧課堂構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