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摘 要: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增長,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起到了助推作用,它是重要的經濟性組織,引領著經濟進步與現代化發展。但現階段企業經營過程仍面臨著許多風險問題,同時也承擔著不小的社會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法律制度越來越完善。當前,國內企業越來越關注法律事務管理,因為它不僅僅是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同時更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
關鍵詞: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問題;解決
引言? 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它是各經濟體系活動與貿易等往來的參與主體,我們一定要對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而提升企業利益最大化。文章通過簡要分析企業經營風險與法律事務問題,探究法律缺位的成因,同時提供一定的解決措施來管控企業的風險系數,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一.企業經營風險問題解析
1.企業經營資金流存在風險因素
由于各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使得實際運營中其資金流規模也有所不同,資金流有一定的風險性,在此方面應做好管控工作。企業的各種生產運營如制造、加工、營銷等過程都與資金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旦資金供給出現問題,企業經營將會面臨巨大風險。企業經營風險中應重點關注的就是資金風險。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對其他風險問題進行防控。而作為企業風險管控中的重要環節,資金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又具備了可控性,一旦企業管理層把握住了資金的流動特點與流動方向,把握住了風險要點,便可在經營合作中管理好資金調動事宜,同時降低風險系數。
2.法律缺位現象嚴重
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合同關系問題,合同關系包括了員工管理工作以及經營與合作方面,法律缺位現象導致企業內部沒有充分認清法律所規定的制度范圍,使經營活動中的當事雙方責任與權利不明確。另外對于企業本身來講,從根本上并未對法律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及時制定出對企業有幫助的法律條文或法規政策,因此無法發揮出法律實際效力。
3.客戶群體所存在的風險因素
在生產經營中企業自身既要協調內部關系,加強內部管理,又要充分做好客戶合作的應對與分析。每個企業的客戶群存在不穩定因素,而對于產品營銷的過程還要圍繞著客戶的喜好開展,為了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企業的維護途徑也要不斷變化創新。客戶的不穩定性隨時都能反映在合作關系中,比如因為一些原因而導致不再續簽,這樣的做法使企業產品又出現了滯銷,影響了后續生產營銷計劃的有序開展。
二.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優化路徑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監察機制
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構,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管理人員的職責和行為進行監督,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監督機構的成員主要是法律事務人員和審計部門人員,其成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和必要的財務審計知識,這也是監督工作的組織保證。要把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置于法制約束、紀律規范和民主監督的基礎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檢查機制。最終實現縱橫兩套監督機制在企業內部實施,一是公司內部自上而下的“一步一步”縱向監督制度,一是部門之間的橫向監督制度。
2.法律糾紛的處理
在市場經濟體制范圍中,經濟體之間是平等的,若它們之間產生了矛盾糾紛,就要依法協調與處理解決,同時經濟體的權益也要得到尊重與保護。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旦發生經濟或民事糾紛,則要依據勞動管理條例、企業規章制度、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的良性運行。
3.清楚掌握其中的法律關系
國民經濟在不斷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經營效力的增長作為重要原因來展現的,換句話說,企業經營給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企業運營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國家對此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方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也存在許多相通點,企業事務的處理依據是企業規章制度,它是由國家法律作為依據衍生而來的,企業法律事務查辦必須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對于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國家有明文規定。企業的經營活動針對于法律來講是有雙面性的,它既受法律保護,同時也受法律制約。
4.提高企業法律事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在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中,企業需要確保法律事務工作的效率。法律事務人員也是工作的關鍵性條件,只有專業性的法律事務工作人員才可以確保法律工作的效率。因此,企業需要建立單位的崗前培訓機制以及法律機構培訓研討小組,通過全方位的培訓以及培訓效果的研討,提高企業法律人員的綜合素質。其次,如果企業缺乏專業性的事務管理人才,則需要內外兼修,對內加強人員素質培訓,設置門檻招聘專業性人才,從而確保企業整體性的法律意識。
5.實現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信息化
隨著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都會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行業發展過程中。建立一定的信息化辦公室,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企業也可以邀請一些專業的律師來對企業合同管理中的各個流程進行嚴格的監督審查,并根據審查的數據結果建立一定的風險管理流程,努力地減少由于人為的因素給企業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將法律事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數據化、信息化,這種新的工作模式也能進一步地簡化工作的相應流程,減少工作量,為企業節約相應的工作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
6.企業要具備識別風險的能力
由于企業管理層的法律意識薄弱所造成的非法競爭壓力層出不窮,使得市場秩序混亂,經營風險升高,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產生極大影響。我們應對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具備一定的分析識別能力,明確法律缺位現象給企業造成的影響與損失。進行風險分析是風險管控的首要步驟,法律部門在應對日常事務的時候要做好行業分析與環境查驗工作,充分了解企業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及企業資信問題,準確識別企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根據實際情況對風險加以類別的劃分,并進一步把握風險管理研究。
結束語: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企業發展仍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而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法律糾紛更應得到快速的解決。企業在處理合作糾紛或解決員工矛盾時,不能合理使用法律權力,對責任劃分也不夠清晰,比較被動:有時企業所采取的處理辦法不合理,使得矛盾愈演愈烈,損害了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企業要充分引起對于法律事務的重視,在法律監管范圍內有效處理法律糾紛,降低經營風險,有利于企業進一步合理合法化運營。
參考文獻:
[1]楊晨宇.企業發展中的法律事務管理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 (35).
[2]梁維.企業發展中的法律事務管理問題分析[J].化工管理,2017(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