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夏一路走來,《暴雨洪峰中的“瞭望者”》《莊臺三兄弟》這兩組人物報道,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讓人印象深刻。充滿人文關懷的新聞總能引起網民共鳴,往往在互聯網上走得更遠。
——李亞彪

一位“老水利”就抗洪“黑科技”報道接受我們采訪時說:“防汛抗洪中很多東西都變了,可土地沒變,河流沒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永遠不會變。”我們新聞工作者也要秉持“老水利”這種精神。
——蘇曉洲

我在那兒采訪了16天,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一個縣的治水過程,這當中人與水的斗爭、城市之間的犧牲和保全等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觸動我的是當地干部對這次洪水的反思:人不給洪水出路,洪水就不給人活路。
——張均斌

凌晨的堤壩上,我靜靜地聽著他們的經歷,感覺他們就像一本本故事書,講述著抗洪搶險中的辛酸苦辣,一點點填滿我心里的節目架構。
——閆乃之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洪水記憶、特別的人物群像……一系列元素集于一島。在這里,我們被平凡人在與水患斗爭過程中展現的韌性所感動;在這里,我們被黨員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心系群眾、堅守崗位的責任擔當所感動。
——余賢紅 黃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