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曉莉
內容提要 近年來,微博憑借其開放性、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成為新媒體背景下的主流社交媒體平臺;而微博熱搜這一功能作為微博的“窗口”,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傳播學視角,以新冠疫情為例,探究微博熱搜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傳播功能及其局限。
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微博成為當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截至2020年3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5億。微博熱搜是微博于2011年開通的功能,全稱是“熱門搜索”,是根據微博網民搜索關鍵詞的熱度而產生的榜單排名,本質上是一種算法。微博熱搜的呈現原理是通過綜合統計和分析用戶的搜索、瀏覽、關注、點贊、評論等行為,經算法處理后展現出每分鐘更新一次的熱門詞條。微博熱搜代表著當下最有熱度的新聞資訊和最受用戶關注的熱點事件。
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出現前,傳統媒體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播中占據主導地位。例如在2003年“非典”發生時,人們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和報紙獲取疫情信息,時效性和互動性與今天的微博都不可同日而語。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微博作為廣場式社交媒體成為疫情信息中樞,是最新政策動態發布、肺炎患者救助、社會物資調配、公益項目推進和疫情謠言破除的重要平臺。作為微博平臺功能矩陣中的重要一環——微博熱搜在此次新冠疫情信息傳播過程中承擔著關鍵角色。
隨著中國網民數量不斷增多,微博用戶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微博即時性、互動性特征使它在重大突發事件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學者斯蒂芬·芬克1986年提出階段分析理論,將危機過程劃分為危機潛伏期、危機爆發期、危機延續期、危機解決期四個階段,指出危機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征。而針對重大突發事件不同階段,微博也將呈現不同功能。在危機潛伏期,一方面由于微博的信息來源廣泛,內容碎片化容易導致虛假傳播;另一方面,微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發揮其危機教育和防范風險的功能。在危機爆發期,微博會涌現出大量信息,意見領袖的評論和民眾的搜索合力形成議程設置,并以微博熱搜的形式呈現,引發新一輪的傳播,滿足更多民眾對信息的渴求;在危機延續期,由于民眾對危機的持續關注和主流媒體全面報道,微博會產生相關的次生輿情,致使事件出現反轉或推動事件解決;最后,在危機解決期,主流媒體賬號則需發揮其作為正能量“揚聲器”的功能,發布正確信息,正確引導輿論,促使危機向積極層面好轉。同時,微博由于其互動性特征,還可以為受眾提供發聲渠道和交流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遷移,受眾也會更傾向于選擇在新媒體平臺上根據自己的興趣獲取信息,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近年來,不少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與新媒體轉型背景下,積極在微博開設官方賬號,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等,微博上關于重大突發事件的新聞一般經由主流媒體發布,具有更強的時效性與更高的可信度,而且很多事件都是經過主流媒體發布后才引起民眾廣泛關注和討論。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流媒體在微博平臺上對推動熱點事件的形成和引導輿論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作為輿論引導主力軍,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其權威性,引導民眾正確地認識事件始末,理性參與網絡互動。
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信息傳播速度和質量對事態走向有著重要影響。微博熱搜作為本次新冠疫情信息傳播的主戰場之一,傳播功能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當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民眾會第一時間出現強烈的信息獲取需求,所以新聞的即時性就顯得至關重要。自疫情發生以來,微博熱搜承擔“新聞布告欄”的角色,作為新聞窗口持續更新疫情最新動態、政府決策部署、抗疫感人事跡等內容,以其即時性、便捷性和互動性的優勢,最大限度滿足公眾了解疫情動態的信息渴求。如在疫情發展初期,公眾尚未了解病毒傳播機制與原理,當鐘南山在央視《新聞1+1》新聞連線時肯定人傳人現象的存在后,熱搜中迅速出現“鐘南山肯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這一關鍵詞,公眾的注意力和防控等級迅速提升,防疫進程加速。
在疫情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熱搜的“新聞布告欄”作用是媒體“議程設置”與受眾“使用與滿足”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微博平臺上入駐的官方媒體平臺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在疫情期間實時跟進疫情動態、發布權威信息,它們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時代的“意見領袖”,由它們發布的疫情新聞受微博平臺的推薦獲得較高瀏覽量與互動量,更容易進入熱搜的隊列。微博熱搜榜會推出實時的熱門新聞和話題內容,受眾通過瀏覽熱搜榜單、關注議題排序來接收信息,這能讓受眾在信息超載時代快速地抓住其中關鍵。這個過程便是被動獲取和接收來自媒體與平臺的議程設置的過程。其次,微博熱搜中更主要的動力來自受眾主動搜索,也就是受眾的使用與滿足。受眾在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時,出于尋求有效信息的需求而主動在微博搜索欄中輸入關鍵詞查找,瀏覽自己最感興趣的微博內容,獲取疫情最新信息,而微博熱搜的直觀信息呈現效果也能有效滿足受眾個性化需要。來自大量用戶的短時高頻搜索直接帶動關鍵詞進入熱搜榜單,從而引發更多的受眾關注。
微博熱搜的作用在于提供討論入口,引導更多受眾參與討論;微博熱搜也助推民眾關注,提升了輿論監督的力度。很多社會事件如仝卓修改應屆生身份事件、山東考生頂替上大學事件等都因登上微博熱搜,導致輿論發酵而迅速獲得關注。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微博熱搜也發揮了重要的“輿論集散地”功能,憑借其強大的信息傳播力為輿論監督提供平臺,而同一事件在一段時間內多次登上熱搜也形成對受眾的持續提醒。公眾對李文亮醫生的關注和隨之而來的官方正式調查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微博熱搜的“輿論集散地”功能的實現與微博的互動性特征緊密相關。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熱搜不僅是一個新聞展示平臺,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受眾一個互動平臺。在新冠疫情中,受眾主動把自己關注的疫情資訊和觀點發布在微博上,同樣對此事感興趣的人可以通過在微博廣場上輸入關鍵詞而查看并共同討論,各類信息和觀點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后形成社會議題,呈現在微博熱搜榜上,被更多的網友關注討論,起到了有效的輿論監督作用。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后,對病毒的未知所帶來的是民眾的恐慌。微博熱搜通過即時通報、辟謠、科普三個關鍵環節發揮“情緒穩壓閥”作用,最大限度緩解民眾的恐慌情緒。
在疫情中主要的謠言類型有三種:有意渲染夸大疫情慘狀的謠言、疫情和病毒來源謠言、偽科學謠言。面對謠言和隨之而來的民眾恐慌情緒,微博熱搜將即時通報、辟謠、科普三方有機融合,發力穩定民眾情緒。即時通報是與各級衛健委密切配合,各級衛健委每日通報最新疫情動態,發布官方信息,重要疫情動態迅速登上熱搜,第一時間用官方信息取代網絡上的各路小道消息,有效打擊渲染夸大疫情的謠言。辟謠則是通過和新聞媒體、政府機構、醫院等合作,由這些機構在特定的謠言傳播后發布澄清消息辟謠,由微博熱搜助推其登上高位被更多受眾接收。例如武漢病毒所謠言出現后,新京報記者在核實情況后發起了#武漢病毒所目前零感染#話題,閱讀量高達4.7億,登上熱搜榜首,成功辟謠??破談t表現為微博邀請權威專家、醫生入駐,通過發布科普視頻、防疫信息等方式主動占據先機,與謠言展開斗爭。例如5月16日張文宏醫生入駐微博,旨在避免誤導,傳播第一手科普信息和觀點?!皬埼暮暾勑掳l地為何爆發疫情”等解讀也在發布后迅速登上熱搜,成為民眾了解疫情動態的窗口。
雖然微博熱搜因為其即時性與互動性的特征,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傳播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功能,但是因信息推薦機制的制約,微博熱搜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
信息繭房,是指受眾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只會選擇自己想看的內容,聽見自己想聽的聲音,長此以往,受眾只會接收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從而不自覺地將自己桎梏在一個“信息繭房”之中,使自己獲取的信息進一步窄化。
在微博熱搜板塊下,通常熱門內容會被推薦到前排,成為議題內部主流觀點并引發討論。但議程設置也是一種觀點提示,受眾因對詞條內容感興趣點進熱搜,再不斷點擊與詞條關聯的其他關鍵詞,實際上形成同一平臺內的“回音壁”。例如1月底武漢直播建造雷神山、火神山醫院,一時間,“無聊又睡不著看直播造醫院”沖上熱搜榜,閱讀量達到2.6億,討論10.2萬。百萬網友化身云監工,還引入“飯圈”玩法,給不同的挖掘機起名字,帶動“挖掘機天團”關鍵詞登上熱搜。與熱搜相關聯,“叉醬、藍忘機、嘔泥醬、小小黃”等挖掘機有了自己的粉絲群和超話社區,甚至還有一批粉絲開始創作同人圖和同人文學作品。但在其他的社交類平臺如嗶哩嗶哩、豆瓣和知乎中,則有不同的觀點和聲音,有人認為疫情當前,把施工車輛擬人化,并為其打榜的“飯圈化”現象是一種對疫情的娛樂化消費。然而這些聲音在微博熱搜下卻很少看到。
除“回音壁”外,在受眾通過微博熱搜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熱搜提示的觀點被不斷強化,若干個這樣的受眾集結在一起,則容易出現群體極化,在同一件問題的看法上存在極端化偏向。例如在“張文宏稱早餐不許吃粥”登上熱搜后,微博網友針對早餐能不能吃粥展開激烈辯論,一些網友未深入探究原因,只是針對熱搜關鍵詞中的“不許吃粥”表示反對,甚至認為不吃粥是放棄傳統、崇洋媚外的體現,對科學信息的傳播帶來了較大的阻力。
微博熱搜的巨大影響力決定了其在信息傳播方面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一旦熱搜缺席,重要信息的傳播缺少對外展示的窗口,信息傳播將會受限;對此前習慣了從熱搜獲取信息的受眾而言,則會在熱搜缺位后產生不適應的感受。這一點在新冠疫情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尤為凸顯。
今年6月10日至6月17日,微博暫停更新熱搜榜一周。但就在6月11日當天,北京在連續57天沒有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后,再次出現本地病例。這一消息一經擴散,立即引起北京乃至全國人民重視,人們迫切需要了解疫情動態。然而此刻微博熱搜停更,不少民眾的信息獲取來源被切斷,甚至帶來安全感缺失。如微博網友袁楚凝表示:“微博熱搜突然停更感覺很多事情都變得極不方便,不能在熱搜上實時看到北京疫情的情況,真是斷網即視感”。6月17日,在熱搜榜重新上線的18小時內,“北京防疫再入戰時狀態”“從北京去這29地需隔離”等疫情與防疫動態迅速登上熱搜高位,繼續帶動民眾對疫情的高關注。因此,可以看到,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微博熱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因熱搜存在著不確定性,在重要信息傳播中也不可過度依賴。
【注釋】
[1]新浪財經.微博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0-05-19/dociircuyvi3942770.shtml.2020-5-19
[2]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新冠疫情中的信息傳播與創新產品研究[R].北京: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2020.9-11
[3]余霞,廖小麗.試論微博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傳播功能[J].東南傳播,2011(0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