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按照一體化發展方向,重塑融合新格局,探索融合新機制,打造融媒新產品,對外傳播好聲音,努力搶占輿論新高地,進行了一系列頗有成效的媒體融合新探索。
融合發展是當今世界媒體發展的新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時代和全局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明確強調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在新的傳播環境下,融合是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不僅是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需要,更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
處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之下,海南日報面臨著更為緊迫的融合發展形勢。
海南自貿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標志著海南自貿港建設全面啟動,海南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焦點。隨著自貿港建設的加速推進,海南的關注度必將越來越高,講好“海南故事”、傳播“海南聲音”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強大的思想支撐、強有力的輿論支持,迫切需要我們在媒體融合道路上快馬加鞭,實現新作為、謀求新突破,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使命惟艱,朝乾夕惕!迎著時代東風,身處南海之濱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搶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深刻理解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緊密結合自貿港建設這個海南當前最大實際,按照一體化發展方向,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努力搶占輿論新高地,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凝聚最廣泛正能量、營造最有利輿論環境。
高站位謀劃。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調研時要求,“堅持正確導向、創新傳播手段、拓展傳播領域、提升傳播效果,打造立足海南、站位全國、面向世界的新型主流媒體”,為海南媒體轉型發展明確了定位、指向。海南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海南自貿港的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這一重要特性為海南的媒體融合創造了區別于其他省份的獨特優勢。為此,海南省委宣傳部堅持“全島同城化”理念,按照“全省一朵云、全域一盤棋、全島一張網”原則,作出了深入推進省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工作部署,著力構建全省“一報一臺一網一端”自貿港主流媒體矩陣。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承擔了其中“一報一網一端”的建設任務,在海南媒體融合大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省級融媒體中心主體建設單位,我們按照省委賦予的定位、使命,切實發揮“領頭羊”作用,立足全省媒體融合大局,強化頂層設計,加快資源整合,努力構建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深度融合新格局。

全方位布局。遵循“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高位推動、統籌謀劃,有效整合全媒體資源,圍繞省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快“1+1+5+N”媒體融合布局,全力打造融合發展新平臺。具體而言,創建一個省級融媒技術云平臺,為全省客戶端、網站、電視、報紙、廣播等提供技術支持,提供策、采、編、審、發、評一體化生產流程,實現“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發布”流程優化再造;打造一個省級移動終端平臺——新海南客戶端;構建五大全媒體功能平臺,即全媒體監管應急指揮中心、全媒體時政新聞中心、全媒體政務發布中心、海南國際傳播中心、縣級融媒體服務中心;完善媒體創新創作平臺,形成N個全媒體工作室集群,進一步激發媒體創新熱情,孵化融媒創作團隊,提升新媒體產品創意水平。

深層次整合。我們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推動南國都市報與南海網資源深度整合,在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基礎上,實現采編、經營、技術、管理一體化,做到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加工、多渠道分發、全媒體傳播,努力推進全員轉型、一體發展,形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新局面。在“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報網深度融合中,我們堅持“移動優先”理念,傾力打造全省核心移動傳播平臺——新海南客戶端。作為綜合服務平臺,新海南客戶端上線以來,積極開展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增值服務等多種服務,影響力呈幾何級提升。此外,除“兩微一端”外,集團進一步拓寬傳播渠道,向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年輕人聚集的音視頻及資訊平臺邁進,目前已初步形成報、網、刊、端、微、屏等全媒體矩陣,輿論傳播高地效應逐漸顯現。
隨著由“相加”向“相融”的深入推進,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媒體傳播力顯著提升。截至目前,集團旗下新媒體矩陣總用戶數超過2600萬,其中海南日報APP客戶端用戶超過75萬,官方微信公眾號超過90萬,新浪官方微博用戶730萬,新媒體傳播力屢進全國前十、穩居全省第一。據《2019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海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獲得全國黨報微信公眾號傳播力第八名,位列省級黨報第一名。此外,截至7月14日,新海南客戶端上線僅兩月余,已開設縣級融媒頻道21個,共發布新聞資訊6.3萬篇,自貿港相關稿件1.2萬篇,吸引近3500萬人次訪問,下載量超過7萬……一個個不斷攀升的傳播數據,成為海南自貿港融媒傳播格局逐步構建、完善的有力見證。
體制機制是管全局、管長遠的。媒體融合越向前進,越要在體制機制上求突破。面對資源整合及利益調整中的重重藩籬,集團主動順應大勢、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和移動優先策略,以自貿港速度、精神、干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努力構建媒體融合背景下的采編、管理新模式,加快推動全員轉型。


一是健全全媒介、全流程協調聯動機制。去年底,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指揮中心投入使用,標志著媒體融合第一階段任務基本完成。全媒體指揮中心是整個新聞傳播網絡的核心,負責宣傳任務統籌、重大選題策劃、采編力量協調、實時信息溝通等諸多事項。借助全媒體指揮中心,集團不僅橫向打通了報、網、端、微、屏等旗下全媒體矩陣內容生產、技術應用、人員使用等共享通道,而且縱向聯通了策、采、編、控等各個環節,有效推動了內容策劃和生產發布一體化。全媒體指揮中心,作為新型指揮系統,破除了以往新聞生產與傳播的信息壁壘、體制機制障礙等,在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中進一步激發了采編隊伍融合意識、策劃意識、協同意識、創新意識,為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是建立側重融媒傳播的考核評估機制。推動媒體轉型,采編隊伍需首先轉型。然而,在工作中,不乏一些記者沉湎于“舒適區”,固守傳統“三板斧”,只盯著原有發稿平臺,不愿革新思維、突破定式,給深度融合帶來阻力。對此,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大刀闊斧革新考核制度,進一步強化績效考核,初步形成了新媒體優先的激勵機制。例如,提升新媒體稿件考核權重,在正面引導的同時,要求新聞稿件必須首發新媒體,漏稿者視同失職;再如,實行優稿優酬制度,對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融媒稿件加大獎勵力度,一個重磅融媒產品評分相當于十余篇常規稿件;又如,績效考核向各融媒工作室傾斜,大幅提升其產出產品分值……融媒優先的考核方式,帶動各記者逐漸練就“十八般武藝”,推動各平臺呈現“百花齊放”融合新態勢。
三是成立多介質、跨部門的融媒工作室。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面對新政策、新領域、新探索,如何把融媒產品做得既可讀,又有深度和專業性?這是融合發展、媒體轉型必須直面的關鍵問題。集團充分發揮傳統深度報道優勢,以專業化、垂直化為原則,集合各部門精干采編力量,整合相關優質資源,量身打造了一個個“術業有專攻”的融媒工作室。例如,深度聚焦并解讀自貿港相關話題的自貿觀察工作室;以全媒體理念做好深度報道的深讀融媒工作室;以網絡風格經營時政報道的“解局”工作室;將報紙精品文化報道轉化為融媒產品的“慢讀”工作室;以創意為賣點、不拘一格的海南日報創意工坊;將評論優勢向互聯網延伸的全媒體理評中心……融媒工作室模式打破了以往部門分隔限制,更加突出專題性、專業化,產品覆蓋圖、文、音頻、視頻等全媒體形態,兼具深度和可讀性,打造了一個個爆款產品,有效推動了融媒集群發展。
四是探索實施鼓勵創新的融媒孵化機制。當前,信息的互動、分眾、社會化傳播,為新興媒介打開了勃興空間,尤其是隨著信息交互成本的降低,融媒領域創新創業的力量更加活躍,個性化融媒產品噴薄而出。海南日報新媒體抓住這一有利機遇,借助自身技術成熟、粉絲眾多、生產力強大等優勢,積極探索實施融媒孵化制度,為融媒創新者提供技術、平臺支持。我們遵照布點、連線、成面的策略,將觸角下沉至美食、醫療、教育等各個細分領域,全力打造微信公眾號矩陣,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及時的信息服務。目前,美食類公眾號“深夜愛報社”、醫療類公眾號“兜醫圈兒”已經孵化上線,針對目標人群的精準化、個性化推送模式,斬獲了一批忠實粉絲,受眾如同滾動的“雪球”一般越來越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我們主動設置議題,革新報道方式,創新欄目設置,努力以優質報道內容提升自貿港傳播效果。
突出宣傳重點。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是集團新聞宣傳的重中之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立足海南、放眼全球,在海南日報推出“自貿港觀察”系列版面,包括焦點、問智、視野、調研、環球、讀圖等諸多板塊,全方位、立體式、深度聚焦自貿港資訊及熱點、焦點話題,并及時進行二次創作,進行全媒體傳播。為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實干的良好氛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在各平臺開設了“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專欄,帶動人們爭做自貿港實踐者、建設者、推動者;為深入挖掘自貿港建設背后動人事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推出“自貿港故事”欄目,在見人見事見精神中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為展示自貿港建設新速度、新面貌,新媒體部推出“暢想自貿港”欄目,以短視頻的方式帶領觀眾走進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為更直觀展現自貿港建設新領域、新實踐,新海南客戶端推出“走進海南自貿港直播”……一系列緊貼主題的全媒介新聞報道,帶動形成了自貿港宣傳的強勁攻勢。上級主管部門領導表揚海南日報開設“全力抓落實奮進自貿港”欄目,組織系列報道,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營造良好氛圍。中宣部《新聞閱評》評價海南日報“在自貿港建設中始終緊扣主線,快速反應、持續跟進、深度解讀、形成聲勢”。
創新欄目設置。欄目是內容的承載。根據融媒發展需要,集團堅持“報—網—端”同頻共振,創新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融媒欄目。比如,接地氣的時政解析欄目“解局”、記者“帶你探訪一線”的圖文欄目“探營”、深入探訪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短視頻欄目“秘境尋蹤”、深挖海南文史資源的“文史薈”欄目、以“視頻+照片+文字”展現瓊州大地歲月變遷的“瓊州老相館”欄目、聚焦海南發展變化的航拍視頻欄目“瞰海南”、弘揚本土文化的海南話音視頻欄目“鄉音海南”……各欄目堅持融媒思維,根據受眾需要,對報道內容進行創意設計、精心包裝、多元產出,努力形成傳播效應的最大化。例如,時政解析欄目“解局”,改變以往“板著面孔”的時政報道風格,更加突出差異化、個性化,從小角度、具體細節切入,以大眾、網絡語言進行深入解讀,讓時政報道更加接地氣、更具可讀性。諸如《“摘口罩”的信號,傳遞“加速跑”的信心》《這三個字,為何被省委書記屢屢提及?》等融媒文章,被讀者競相轉載,有效強化了“顯政”,傳遞了信心。各欄目創新求變、互為補充、精品迭出,逐漸疊加出海南融媒傳播新高地。
豐富產品形態。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分眾化、差異化等新趨勢、新變化。集團圍繞受眾需要,立足現有全媒體矩陣,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手段、新載體,不斷推進內容創新,打造多元產品形態,推動各平臺百花齊放、競相爭艷。比如,疫情期間,集團充分發揮融媒優勢,服務抗疫大局,推出了音視頻、H5、漫畫、海報、Rap說唱、直播等全方位的融媒產品,兩微一端、頭條號、抖音等集團旗下各平臺爆款迭出。微信推文《海南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省長機場送行講話讓人淚目》在全省廣泛傳播,閱讀量近50萬,后臺留言1800多條;抖音視頻《儋州調聲歡動武漢方艙醫院》《海口這家藥店值得贊,口罩,只送不賣!》等,閱讀量都在1000萬以上;國內首部抗疫新媒體微電影《椰子俠》一經推出,就被人民日報微博、客戶端等眾多新媒體轉載,全網點擊量超過2000萬人次……據統計,從1月20日至3月2日,集團新媒體矩陣總發稿量達17408條,總訪問量達15.72億人次。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2020年第一輪省際新聞互評指出,“海南日報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的報道反應快、站位高、策劃準、內容實、形式活,起到了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當前,隨著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度互動,迫切需要聯通中外、溝通世界。尤其是海南自貿港建設,要打造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更加需要做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以融合促外宣,更好地講述海南故事,傳播海南聲音,展示海南形象。
一是做好平臺建設。一方面主動“造船出海”,壯大自有平臺。為做好自貿港建設外宣工作,集團積極推進外宣資源整合,加快海南國際傳播中心建設,通過引進專業外語人才、開展多語種對外傳播、實施節目品牌化建設等不懈努力,平臺效應逐漸顯現。據統計,截至7月31日,海內外全媒體總發稿量5000余篇,總閱讀量超過5億人次,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今年4月,第二屆中國機構海外傳播杰出案例(海帆獎)評選揭曉,海南國際傳播中心“hainan.info”國際傳播網榮獲“全國優秀案例”。另一方面,積極“借船出海”,拓寬傳播渠道。集團借力謀勢,在臉書、推特、優兔等海外社交媒體上紛紛開通賬戶,同時,海南國際傳播中心創新探索,構建了“機構合作、海外傳播官、海外專欄作者”三大借船出海渠道,通過向俄羅斯塔斯社供稿、在海外召集傳播力量等多種方式,拓展了海外渠道和人脈,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是做好內容建設。不同于對內宣傳,做好對外傳播,需要克服語言習慣、教育背景等因素影響,與海外受眾同頻共振。為此,我們及時、深入捕捉他們的所思所想,在深度融合中推進自貿港宣傳內容創新,力爭讓海外受眾真正聽得懂、聽得進、愿意聽。一方面,轉換表達語態。在對受眾“精準畫像”的同時,著力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變生硬說教為平等交流,把宏觀敘事與個體體驗相結合,讓新聞與故事既有意義又有意思。例如,用心經營海南首個中英雙語網絡視頻節目《外國人在海南》以及《海南外傳》等,以外國人的視角來展現自貿港的魅力,讓海南故事入腦入耳入心。另一方面,豐富產品形態。我們根據不同國家的信息化、媒介融合進程,有針對性地創新對外傳播產品形態,努力實現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例如,《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后,我們制作推出了H5、視頻海報、電子號外等多語種融媒外宣產品,其中英文融媒產品《“I Want To Visit Hainan”——全球外國友人對海南自貿港的真情告白》,海內外總閱讀量達1500萬+。
三是做好隊伍建設。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推進媒體融合,做好國際傳播,需要打造一支視野開闊、勇于創新、融通中外的國際傳播隊伍。集團高度重視融媒人才隊伍建設,今年7月份,集團“自貿港融媒體國際傳播人才團隊”入選海南首批“雙百”人才團隊,將獲得省委、省政府重點資助和支持,可有效緩解對外傳播人才短缺問題。同時,我們不斷加大國際人才引進力度,著力引進具有國際背景的英文記者、編輯、策劃人、主持人等外語人才,讓他們深入感知海南變化,并用外國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更好地講述自貿港故事,同時充分利用留學生等來華群體,將其納入國際傳播隊伍中來,并面向國際大力發展“海外傳播官”和海外特約專欄作者,組建了海南首支國際傳播隊伍。目前,已發展約50名海外傳播官,遍布俄羅斯、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加大本地人才培育力度。例如,推進國際傳播人員積極走出去,組織人員深入參與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赴境外媒體學習培訓等,廣交朋友、開闊視野;對集團國際傳播人員積極開展全媒體培訓,培養“一專多能”的國際傳播者,更好地傳播自貿港聲音。
海南自貿港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媒體深度融合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發展實踐。作為省級主流媒體,海南日報將拿出一往無前的狀態、舍我其誰的擔當,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始終聚焦自貿港建設需要,對標國際一流媒體及最先進的融媒業態,在現有經驗基礎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先進傳播力的新型主流融媒體,在推動自身轉型升級的同時,及時、準確、生動地講好“自貿港故事”,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開放新高地的歷史征程中發出更多“海南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