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書云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 江蘇 南京 210028)
手術患者術后感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外科感染類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由于切口或腔隙從而感染,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術后感染中切口感染患者占70.00%,器官或腔隙感染患者占30.00%[1]。術后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疼痛,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嚴重的話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手術患者進行高效的管理十分重要,減低術后感染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關鍵之處。因此,尋求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手術尤為重要,其作用不僅可以減低術后感染的風險,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滿意度,手術室護理干預應運而生應運而生[2,3]。本文探討利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式降低、控制感染的發生幾率,效果明顯,以下為具體報道。
選擇我院于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擇期進行手術的患者70 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5 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48.53±5.71)歲;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齡(49.19±6.07)歲。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和分析,P >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室護理。
給予實驗組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1)保證手術室內環境整潔。徹底清潔、消毒手術設備如無影燈、升降臺、治療臺、手術床等,手術完成后對手術間進行再次清潔與消毒。(2)管理手術室出入人員。加強手術室出入人員管理,進入手術室時要嚴格按照要求著裝,不可以互竄手術室。(3)確認手術室的溫度與濕度。在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保溫護理,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 ~25℃之間,濕度應該控制在50.00%~60.00%之間,以防止患者出現低體溫的現象。(4)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由于手術很多患者會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而且在手術之前此種心理會加強,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手術目的與方法,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安全性,消除緊張情緒增加患者手術配合性,讓負面情緒對患者產生影響降到最低。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幾率及護理滿意度。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主要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態度、診療流程、就診環境等方面的滿意程度。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術后感染幾率為2.85%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感染發生幾率1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42%顯著高于對照組74.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手術室是搶救患者的一線場所,也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手術室也是發生院內感染率極高的科室。術后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但是術后感染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效果與經濟負擔,很容易引起醫患糾紛[4]。手術室護理干預是以現代護理觀念為指導核心的護理模式,其具有個性化、整體性、有效性、有創造性的特點,而且通過手術室護理干預,還能幫助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做好面對手術、面對治療的準備,緩解患者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從而使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手術,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低手術室的病菌含量,從根本上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幾率。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術后感染幾率為2.85%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感染發生幾率17.14%;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42%顯著高于對照組74.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術后感染風險,同時也可以改善醫患、護患關系,減少糾紛,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