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515041)吳晴鷗 林志賓
膽囊結石是指結石在膽囊內形成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疾病風險和疾病負擔。有研究提示膽囊結石患者血脂代謝可出現紊亂[1],為探討普通人群膽囊結石患病率及與血脂水平的關系,本文就汕頭市中心醫院體檢者的資料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汕頭市中心醫院體檢中心體檢者15585例為主要研究對象。
1.2 方法 對所有體檢者的一般情況、各項臨床指標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性別、年齡、腹部B超、肝腎功能、血脂。第一部分,對15585名體檢者中B超診斷為膽囊結石的所有患者與所有非膽囊結石者進行一般資料的比較;第二部分,對所有膽囊結石患者再次進行篩選為病例組,再1∶1隨機選取同期無膽囊結石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進行血脂相關指標比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性別、年齡、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用Logistic回歸分析膽囊結石與各血脂指標之間相關性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計量資料的單因素分析

附表2 不同年齡組血脂異常情況
2.1 第一部分
2.1.1 膽囊結石檢出情況 B超診斷結果發現15585例體檢人群中患有膽囊結石的有1132例,檢出率為7.26%,其中男性735例,檢出率為4.71%,女性為397例,檢出率為2.54%,男女比為1.85∶1。男女膽囊結石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1.75,P<0.01)。膽囊結石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46歲,明顯高于無膽囊結石體檢者的44.15歲。
2.1.2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體檢者膽囊結石檢出情況 隨著年齡逐漸增大,膽囊結石的檢出率逐漸增加;男女檢出差異上,在50歲以下差異不明顯,50歲以上差異增加。
2.2 第二部分
2.2.1 兩組計量資料的單因素分析 按照排除標準最終篩選出膽囊結石組和非膽囊結石組各438例。如附表1,膽囊結石組的年齡、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高于非膽囊結石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無膽囊結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2 膽囊結石患者不同年齡組血脂異常情況對比 如附表2,不同年齡組在總膽固醇升高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老年患者較之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現TC升高。
2.2.3 膽囊結石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膽囊結石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TC、LDL-C、TG、HDL-C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DL-C升高是膽囊結石患病的危險因素,LDL-C升高者患膽囊結石的幾率是正常者的2.451倍。
3.1 多因素分析提示LDL-C升高是膽囊結石患病的危險因素。近期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部分地區人群膽囊結石患病率為4.2%~22.87%,其中年齡、女性、肥胖為膽囊結石的主要危險因素。其發病機制與膽固醇代謝異常、膽囊功能異常、成核異常及致石基因等因素相關。膽囊結石中,70%~80%為膽固醇性結石,主要由于膽汁內的膽汁酸、磷脂酰膽堿和膽固醇3種成分比例失衡,導致膽固醇以固體形式析出,形成膽固醇性膽囊結石。有研究提示高膽固醇飲食可以造成家兔的膽囊膽固醇結石,高膽固醇血癥時,血清膽固醇可經肝細胞轉運分泌入膽汁或經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途徑攝入膽固醇再分泌入膽汁[2]。當出現飲食中膽固醇含量過高,可出現血中膽固醇水平升高,膽汁的化學組成改變,膽固醇過飽和,隨之形成膽固醇結晶析出,逐漸成結石。LDL-C的主要作用是作為載體轉運肝臟內源性膽固醇到全身組織細胞,當血脂含量超過人體正常值時,所需要的LDL-C也相應升高。本研究結果反映出高血清水平的 LDL-C為膽囊結石的患病危險因素,與目前臨床研究相符[3]。而本研究也提示膽囊結石患者在性別和年齡分組中的檢出率差異亦與血脂指標相關。
3.2 膽囊結石檢出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中老年較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現TC升高。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代謝功能較年輕時減退,且出現生活節奏變慢,少運動及體力活動,易高脂飲食等情況,多種因素下促進了血脂的代謝異常[4],從而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
3.3 雖然本研究多因素分析中未提示性別與膽囊結石患病率相關,但可能與病例數不足相關。在單因素分析中,膽囊結石男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特別在50歲以上時差異明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膽囊結石中女性患者大概是男性患者的2~3倍[5],特別在膽囊膽固醇結石患者中。其中,妊娠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發生膽囊結石的幾率最高,這可能與女性雌激素分泌相關,而雌激素與膽固醇代謝關系密切,本研究結果則相反,男性更易患膽囊結石,可能與男性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體育鍛煉較少,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及過量飲酒等有關。
3.4 對預防膽囊結石的指導意義。根據研究結果,膽囊結石在汕頭地區患病率仍偏高,需要加強宣傳,提高患者對膽囊結石疾病的認識。隨著年齡增加,膽囊結石發病率增加,尤其應加強對高危人群如50歲以上成年男性的健康體檢。控制危險因素是膽囊結石非手術治療的基礎,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是引起血脂水平異常的主要原因,故需要限制高危人群的膽固醇的攝入,并進行適當體力活動。而對于膽囊結石合并高脂血癥患者,臨床醫生需重視降脂治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