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523900)黎肖容 阮征 王曙光 陳淑麗
子宮內膜息肉是因女性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的一種常見婦科病[1],發病后可見患者子宮腔內存在1個及以上的光滑腫物,同時并伴不孕與不規則陰道流血等臨床癥狀,增添患者的身心痛苦。目前,手術是臨床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手段方法,但該病具有易復發的特點[2],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術后癥狀反復發作一度成為臨床相關領域學者值得深思的難題。我院在圍絕經期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手術治療后應用曼月樂,發生在預防術后復發方面上可取得佳效,故詳細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有圍絕經期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患者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已閱讀此次研究相關資料。應用隨機數字法進行分組,將奇數、偶數患者分別納入對照組(50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在42~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6±3.44)歲;病程范圍在1~9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4.57±1.24)個月。體重范圍在47~70kg之間,平均體重為(63.58±1.41)kg。觀察組年齡范圍在42~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28±3.35)歲;病程范圍在1~9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4.63±1.47)個月。體重范圍在47~70kg之間,平均體重為(62.67±1.28)kg。兩組在性別、年齡及體重對比上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宮腔鏡檢查,并且在手術過程中對宮腔情況進行觀察,在手術治療后,對照組術后不予與任何藥物。而觀察組術后則使用曼月樂,方法:在術后下月月經來潮前3~5d,將曼月樂放置于患者宮腔中,并且均由同一名醫師負責放置曼月樂。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記錄兩組月經量,并且治療后對患者隨訪24個月,分別在術后第3、6、12、24個月計算患者月經量。同時,評估兩組患者術后有無復發,評估標準:①臨床表現:患者經期延長時間超過2d,并且經量超過50mL;②宮腔鏡檢查:患者宮腔鏡中子宮內膜表現存在圓錐型或卵圓形突出結節,并且結節色澤鮮紅,表面光滑,大部分結節有蒂;③陰超檢查:患者子宮部分血管呈星點狀,并且內膜不均質增厚,宮腔中存在異常回聲;④病理檢查:結果提示子宮內膜息肉。在隨訪期間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指標采用(%)表示,行X2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術后隨訪月經量情況 術前,兩組月經量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經治療后,兩組月經量均呈下降趨勢,對比發現觀察組降幅更顯著,且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見附表數據。
2.2 比較兩組術后復發情況 術后隨訪期間兩組均有復發的現象,但比較發現觀察組復發率(2.0 0%)低于對照組(16.00%),且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
2.3 比較兩組隨訪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照組有10例患者在術后12個月出現不規則出血的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而觀察組則有8例患者出現經期延長與不規則出血的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兩組數據差異檢驗值為χ2=0.27,P>0.05。隨著時間的延長,兩組以上癥狀均得到緩解,并且無下腹墜脹、乳房脹痛等副作用。
已有學者指出,在女性子宮內膜局限性增生的情況下可引發子宮內膜息肉,同時若是子宮內膜局部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將會造成黏膜過度增生[3],為子宮內膜息肉的生長提供條件。目前,宮腔鏡檢查是臨床上診斷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主要手段,臨床可依據檢查結果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術后仍存在息肉復發的可能性,因此積極采取措施預防術后息肉的復發是鞏固患者療效、保障患者預后的關鍵。
附表 兩組術后隨訪月經量情況比較(±s)

附表 兩組術后隨訪月經量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 術后12個月 術后24個月對照組 50 175.29±45.20 75.58±25.31 55.98±20.14 40.56±18.54 36.58±8.22觀察組 50 175.35±45.47 60.21±23.15 45.35±20.47 35.97±11.70 33.04±3.16 t-0.43 5.37 6.52 7.61 3.12 P-0.058 0.031 0.020 0.014 0.035
曼月樂是一種新型激素宮內節育環,放置于患者宮腔后可緩放左炔諾孕酮,進而對患者體內雌激素的分泌進行調整,實現抑制子宮內膜增殖的過程。同時,曼月樂中含有52mg左炔諾孕酮,每天向患者宮腔內釋放的含量為20μg,釋放后直接作用于患者子宮內膜,加快內膜腺體的萎縮速度,促使黏膜變薄,進而抑制雌二醇對患者子宮內膜產生的反應,并且曼月樂并不會影響患者宮腔內組織,在避孕的同時可控制患者的月經量。據相關研究報道,與口服孕激素的方式相比,曼月樂可發揮較強的抑制作用[4],在復發性、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癥應用中均可取得顯著的效果,安全性與耐受性均優于口服孕激素,并具有如下幾點優勢:①在患者宮腔中放置曼月樂后,將以逆行性狀態發揮藥效,并且可長時間維持藥效,不會影響患者機體各組織系統,患者依從性良好;②放置后曼月樂藥物取出后妊娠率可達到79%及以上,胎兒的發育與成長并不會受到影響;③曼月樂在宮腔中釋放的左炔諾孕酮具有恒定的特點,并且可產生局部效應,有效預防左炔諾孕酮引發全身不良反應。此次研究數據顯示:術前,兩組月經量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經治療后,兩組月經量均呈下降趨勢,對比發現觀察組降幅更顯著,且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術后隨訪期間兩組均有復發的現象,但比較發現觀察組復發率(2.00%)低于對照組(16.00%),且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對照組有10例患者在術后12個月出現不規則出血的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而觀察組則有8例患者出現經期延長與不規則出血的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兩組數據差異檢驗值為P>0.05。該研究結果與國內已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在隨訪期間患者發生的陰道出血與經期延長等癥狀,很可能與左炔諾孕酮有關,并且放置后癥狀均可緩解,表明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并不大,但需要臨床醫護人員在術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總而言之,在圍絕經期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術后應用曼月樂,可有效發揮預防復發的作用,并且具有實效、經濟的特點,值得臨床今后加大應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