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鎘大米的新聞層出不窮。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在冶金、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一般通過廢水進入環境,再經由灌溉等途徑進入食物。水稻本身對鎘的吸附作用強于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從而易受鎘“侵害”。鎘攝入過量,人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鎘中毒現象,如惡心、嘔吐、腹痛、胸悶、寒戰,有些會出現“痛痛病”(表現為手腳等部位關節疼痛,長期還會導致骨軟化、骨質疏松、肺纖維化及腎衰竭等癥狀)。而且有研究指出,鎘還有致癌和致畸等不良后果。
鎘大米肉眼無法辨別,消費者該如何降低風險呢?
第一,經常更換大米品牌和產地。不要長時間食用同一品牌和同一產地的大米,盡量選擇出自生態環境好的地區的大米,規避可能的鎘污染風險。
第二,減少對大米的依賴。改變以大米為主食的單一結構,增加面粉、全谷物、雜豆、薯類等的攝入量。
第三,膳食多樣化。均衡飲食,補充多種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C、鈣、鋅、硒等)有利于提高身體對鎘的敏感性,增強對鎘的耐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