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經濟特區經濟結構變化對廣東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2020-10-23 07:04:38楊新洪
深圳社會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發展

楊新洪

(廣東省統計局,廣東 廣州 510031)

1980年,國務院決定在廣東和福建設立4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以鄰近港澳的地緣、人脈優勢,成為全國最早的3個經濟特區。經過40年的艱辛探索,廣東經濟特區運用國家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率先改革開放,大膽先行先試,引進資金、技術、信息和經驗,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了從農業經濟向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跨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提升,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先行者示范帶動作用,為廣東及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引領和示范,有力支撐了廣東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一、廣東經濟特區經濟結構演變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特區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結構同經濟發展相適應,對全省經濟的影響逐漸擴大。1980年,廣東經濟特區地區生產總值16.10億元,占全省的比重僅為6.4%,到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3,057.06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0.7%;年均增長達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見表1)。1980年,經濟特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達16.34萬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1981—2019年均增長12.3%,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見表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1980年的1.8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255.92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由4.8%增加到33.6%,年均增長2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見表3)。當前,經濟特區已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工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完成內外需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轉變,城市化建設提速,城鄉差異縮小并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形成勞動力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并支撐經濟發展需要的人口結構。[1]

表1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地區生產總值情況表

表2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情況表

表3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表

續表

(一)廣東經濟特區產業結構演變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特區的產業結構處于快速優化之中,第一產業占比迅速下降,第二、三產業占比穩步提高(見圖1)。

1980—1992年,第一產業占比下降,第二、三產業占比迅速上升。這一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啟動,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被沖破。深圳工業起步,“香港前店,深圳后廠”的格局迅速形成,以出口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開始發展;珠海確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特區的窗口作用,為建設一個花園式海濱城市打下良好基礎;汕頭憑借較好工業基礎,初步形成傳統工業及新興工業并舉的工業產業體系。[2]1980年,經濟特區三次產業占比為27.5∶32.4∶40.1,到1992年,三次產業轉變為6.7∶45.9∶47.4。

1993—2002年,二產占比超過三產,三產占比小幅波動。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確立。深圳承接香港產業轉移,形成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產業;珠海逐步形成頗具特色的電子信息、家電電器、精密機械制造和生物醫藥等產業;汕頭逐步形成以紡織服裝、工業玩具、塑料化工、食品醫藥等支柱產業。[3]到1998年第二產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三產業,三次產業占比調整為3.1∶48.6∶48.3。2002年,三次產業占比轉變為1.9∶49.6∶48.5。2005年,第二產業占比達到歷年最高53.6%,三次產業占比轉變為1.2∶53.6∶45.2。

2003—2012年,二產占比先上升后下降,第三產業開始穩步上升。這一時期,特區經濟由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深圳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占比逐年提升;珠海、汕頭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植,大力發展服務業。2009年開始,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并超過第二產業,2012年三次產業占比轉變為0.7∶45.8∶53.5。

2013—2019年,第二產業占比穩步下降,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產業向高端方向發展,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先進制造、高技術制造快速發展,以金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到2019年,三次產業占比轉變為0.6∶40.2∶59.1。

圖1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三次產業占比圖(%)

(二)需求結構演變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特區內需支撐帶動經濟發展,外需受國際環境影響較大,總體不斷發展壯大并逐步趨于穩定。1995年,經濟特區消費率、資本形成率、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率分別為40.5%、43.0%和16.4%,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經濟特區外向型經濟受到影響,消費成為主要支撐力量。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率從1997年的17.7%下降至2004年的12.3%,消費率從1997年的40.7%增長至2004年的49.6%,資本形成率保持穩定,從1997年的41.6%回落至2004年的38.1%。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經濟特區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率從2005年的18.3%增長至2008年的25.2%,消費率保持穩定,資本形成率從41.5%下降至35.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經濟特區消費率穩定在42.0%左右,資本形成率從2009年34.1%上升至2017年37.5%,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率保持在20.7%以上,呈現“三駕馬車”協同驅動態勢(見圖2)。[4]

圖2 1995年以來經濟特區三大需求構成(%)

投資關鍵性基礎性作用持續顯現。改革開放初期,集中力量建設深圳經濟特區,首創利用外資解決建設資金不足問題,通過特殊優惠政策,吸引大量國外特別是港澳資金進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5]1980—1992年,是固定資產投資高速發展期,城市建設及基礎設施投資帶動投資快速增長,經濟特區投資占全省的比重由1980年的10.6%提高到1992年的29.4%;年度間波動幅度較大,其中1986年下降13.0%,1992年增速高達102.4%。1992—2012年,投資進入縱深發展時期,第二產業投資帶動投資總量繼續擴大,增幅波動明顯減少。其中,2002年突破千億元,到2012年,達3713.97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穩定在20%左右。2012年以后,投資結構進入優化期,高端產業及第三產業補短板投資力度加大,投資規模創新高,2015年投資總量突破五千億,2018年突破萬億元(見表4)。投資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生積極影響,到2019年,經濟特區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比重達39.6%,高于全省11.7個百分點。

表4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表

續表

消費規模擴大,消費水平提升。經濟特區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消除市場壁壘,促進了資源要素流通,消費市場活躍,最終消費率始終保持在39%以上。內需顯著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80年的10.87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9,710.55億元,年均增長19.4%,占全省的比重從9.2%提高到22.8%。其中,1982年突破10億元,1989年突破百億元,2000年突破千億元,2012年突破五千億元,達5,673.80億元,這是1980年的521倍。2012年以后,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2—2019年均增長8.0%(見表5)。消費支出增加。深圳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性支出從1988年的195.45元增加到2018年的3,377.92元,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1985年的47.5%逐步下降至2018年的29.2%;珠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86年的1,273元上升至2018年的36,819元,年均增長11.1%;汕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1980年的329元上升至2018年的21,998元,年均增長11.7%。從消費類型看,在吃穿行等傳統消費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娛樂等品質消費開始發展并壯大。

表5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表

進出口完成從規模到質量的跨越。自經濟特區設立以來,充分發揮對外窗口的功能,開放型經濟持續發展,進出口規模日益擴大。經濟特區出口由1979年的2.12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2728.4億美元,年均增長19.6%(見表6)。1980—1992年,深圳依靠毗鄰香港的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出口;汕頭憑借華僑華人眾多的優勢,吸引國外投資,拓寬進出口市場;珠海鄰近澳門,對外貿易頻繁。這一時期,經濟特區進出口以低端加工貿易為主,出口年均增長高達38.4%。1992-2012年,隨著深圳承接香港國際產業轉移,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進出口是1992年的19.8倍,出口年均增長17.1%。澳門經濟體量小,對珠海經濟輻射有限,珠海進出口規模小,2012年珠海進出口不到深圳的10%,但增速較高,1992—2012年出口年均增長17.8%。汕頭由于地理位置、營商環境等自身發展因素影響,進出口逐漸減少,更多開發國內市場。2012年,汕頭進出口是1995年的2倍,1992—2012年出口年均增長8.5%。2013年以后,國際貿易環境深刻變化,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經濟特區進出口增速放緩,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步伐加快,外貿進出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2—2019年,特區進出口總額年均下降1.1%,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表6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出口總額情況表

(三)城鄉結構演變路徑

經濟特區較早開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從城市發展看,早在2004年,深圳已全部實現城鎮化,是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的城市。此后深圳城市化建設提速,與香港合作不斷推進,建立深汕合作區,城市影響力逐漸提升,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元,至2019年達62,522元,是1985年的32.6倍。珠海在特區建立之初,就堅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尊重人才、和諧發展的特區之路,人居環境全國一流,是中國最宜居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城市。珠海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85.5%提升到2019年的9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6年的1,484元提升至2019年的55,219元,增長36倍。汕頭成為粵東地區中心城市。其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67.0%提升至7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0年的315元提升至2019年的31,416元,年均增長12.5%。[6]

珠海、汕頭城鄉差異呈現先拉大后縮小的過程。珠海城鄉收入比從1986年的2.02擴大至1996年4.13,此后逐步下降,到2019年僅為1.90。汕頭城鄉發展差異小于珠海,城鄉收入比從1981年的1.34逐步擴大到2008年的2.57,2009年以后緩慢下降,到2019年為1.77(見圖3)。

圖3 主要年份珠海汕頭城鄉收入比圖(%)

(四)人口結構演變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特區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來勞動力進入,為特區經濟增長提供了豐厚的人口紅利,支撐經濟的快速增長。[7]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特區人口總量不斷增長,人口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由于經濟發展程度及發展背景的不同,深圳人口結構與珠海汕頭相比呈現不同演變歷程。[8]

深圳人口規模快速增長,年末常住人口由1980年的33.29萬人發展到2019年1,343.88萬人,增長39.4倍(見表7)。男女性別比走向協調。2010年,深圳男女性別比為113.1,此后逐年降低,到2018年下降為101.1,呈現基本均衡狀態。2016年底,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2.5歲,屬于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出生率及自然增長率處于較高水平,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增長,全面二胎政策以后,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外來人口增長快于戶籍人口增長,流動人口規模大,占比高。1980—2018年,非戶籍常住人口年均增長24.8%,高于戶籍常住人口17.7個百分點。人口素質經歷從低到高的過程。1980—1992年,深圳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產業迅速發展,吸引全國各地勞動力迅速流向深圳,外來流動人口以低學歷為主。1980年,深圳常住戶籍人口32.09萬人,非戶籍人口1.20萬;1989年非戶籍常住人口超過戶籍人口11.96萬人;到1992年,常住非戶籍人口是戶籍人口的2.3倍。1993—2002年,深圳經濟初具規模,開始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交通、飲食、旅游、服務業、房地產業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對勞動力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對教育學歷水平較低的和教育學歷水平較高的勞動者的需求呈平行狀態。到2002年,常住非戶籍人口是戶籍人口的4.4倍。2003年以后,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服務業的迅速發展,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到2012年,常住非戶籍人口是戶籍人口的2.7倍,差異比2002年明顯縮小。至2018年,這一差異繼續縮小,常住非戶籍人口是戶籍人口的1.9倍。

珠海人口增長相對穩定,人口密度全省最小,以小而美著稱。2019年,珠海常住人口202.37萬人,僅為深圳的15.0%,比1980年增長4.5倍(見表7)。2018年,人口密度1089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城市。男女性別比先上升后下降,女性人口增加。1980年至1992年珠海發展較快,吸引大量外來人口,男女性別比由1980年的102.9逐年上升至1992年的108.2,近年來,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女性人口的增加,至2018年男女性別比降至100以下,達99.9。流動人口增長較為緩慢。2000年,珠海流動人口49.05萬人,僅為深圳的8.3%;2010年,流動人口58.38萬人,為深圳的7.0%,比2000年增長19.0%。

汕頭經濟特區常住人口持續增加,但人口吸引力持續下降,呈現勞動力輸出特征。1990年汕頭經濟特區常住人口371.11萬人,2019年增加到566.48萬人,是珠海的2.8倍,深圳的42.1%(見表7)。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差異由多轉少。2000年,汕頭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多8.95萬人,到2015年,常住人口少于戶籍人口4.75萬人,2019年差距擴大到5.57萬人。遷入人口逐年減少,遷出人口逐年增加。1990年,遷入汕頭人口多于遷出1580人,2000年遷入少于遷出2371人,到2018年差距擴大到2.85萬人。

表7 主要年份廣東經濟特區常住人口表

續表

二、廣東經濟特區經濟結構變化對全省增長驅動研究

(一)產業結構變化特征及其影響

經濟特區特別是深圳的產業結構調整早于全省,2012年以來,產業轉型升級成果逐步顯現,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帶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全省工業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2012年以來,經濟特區注重發展知識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先進制造、高技術制造業發展速度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外溢效應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珠江東岸,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主,深圳輻射帶動東莞、惠州等地的發展;珠江西岸,佛山、中山等地制造業發達,擁有家電、機械裝備、燈飾、陶瓷、家具等大型的產業集群。隨著深中通道、廣深港高鐵等開通運營,深圳的企業、技術、人才將加速從東岸跨向西岸,帶動整個珠三角工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3%。

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帶動服務業轉型升級。2019年,經濟特區服務業增加值19,549.3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9.1%,比2013年提高4.4個百分點,比全省高3.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2%,比2013年提高12.0個百分點,其中深圳達66.4%,珠海達66.5%。經濟特區中,深圳第三產業占比達60.9%,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9.1%,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2.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8.5%,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11.8個百分點。商貿會展、教育、旅游、家庭、體育服務等生活類服務業發展加快,其中珠海旅游業由于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發展較快,推動向全域旅游新模式深度拓展;互聯網平臺、現代金融服務不斷拓寬經濟新路徑,數字經濟、新消費業務蓬勃發展。

創新資源集聚,引領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特區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的投入,科技投入占全省的比重較大。2018年,經濟特區R&D經費投入1,277.34億元,比2013年增長近1倍,占全省47.2%,比2013年提高2.9個百分點。深圳推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R&D投入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投入強度位居全球前列。[9]至2018年底,深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9倍,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達85.6%,位于全國大中城市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以深圳為核心的廣深科技走廊,已經成為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大磁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要素流動的樞紐,向周邊城市釋放強大能量,快速帶動珠三角城市群的創新協同發展,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力支持,為全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保障。

產業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從經濟特區三市看,特區產業發展以國際貿易、出口加工、旅游、房地產、金融、物流、臨港產業為主,從產品和產業結構看較為雷同。采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工業研究中心提出的結構相似系數判斷經濟特區產業結構趨同的狀態,2018年深圳、珠海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均大于0.8,說明從三次產業層面來看,深圳、珠海三次產業結構存在高度趨同。[10]

(二)需求結構變化特征及其影響

經濟特區經濟增長依靠外需拉動的特征較為明顯,2017年經濟特區貨物與服務凈流出率比全省高14.5個百分點。2012年以來,受國際環境影響,外需對經濟特區的經濟增長作用減弱,投資、消費拉動作用增強。2017年,經濟特區貨物和服務凈流出率比2012年下降4.0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率比2012年提升4.4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大于全省。深圳、珠海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汕頭加快區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經濟特區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加快。2019年經濟特區基礎設施3,122.1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6.7%,其中深圳、汕頭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3.6%和79.7%。在補短板投資較快增長的帶動下,經濟特區第三產業投資較快增長,2019年深圳、珠海、汕頭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為19.9%、4.6%和21.4%。其中,深圳教育業投資增長47.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45.2%;珠海教育業投資增長62.0%,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投資增長62.3%;汕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38.9%、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204.7%。房地產投資仍然占較大比重。2019年,深圳、珠海、汕頭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為41.6%、45.3%和14.5%,分別比2012年提高9.8、14.6和0.9個百分點。

輻射帶動全省消費增長。2019年,經濟特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10.55億元,年均增長8.7%。消費模式從線下轉到線上。2019年,深圳網上零售額快速增長,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41.4%,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4.7個百分點;汕頭增長20.2%,其中快遞業務量增長45.8%,排名全省第五位。批發銷售額比重持續上升,輻射帶動作用較強。2019年深圳商品銷售總額中,批發銷售額占商品銷售總額的83.9%,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體現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2019年,深圳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13.8%,書報雜志類增長16.1%;珠海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5.7%;汕頭通訊器材類增長52.1%,文化辦公類消費增長27.7%。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更高層次的消費需要,2018年深圳“發展型”消費支出(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達26.9%。

帶動全省開放水平提升。近年來,經濟特區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特區、灣區和自貿區的疊加優勢,深入推動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自貿區建設,牽引帶動全省開放型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①袁曉江.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是經濟特區新時代的使命[C]//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等.2018世界經濟特區發展(深圳)論壇——改革開放再出發論文集.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2018:62-64.2019年,深圳、珠海、汕頭實際利用外資703.09億元,占全省的46.2%,比2012年提高17.3個百分點;進出口達4,824.2億美元,占全省46.6%;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占全省的50%。深圳出口總額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一般貿易出口占出口比重45.4%,比2013年提高18.9個百分點。從進出口商品種類看,進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增長,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明顯增加。2019年,深圳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分別達76.5%和48.4%;珠海分別為34.8%和24.1%。

(三)城鄉結構變化特征及其影響

經濟特區各城市發展影響力不同,城市間發展差異日漸突出。近年來,隨著深圳城市發展,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已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核心區發展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肩負新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任。其城市發展及城市建設經驗,為我國城市發展提供成功經驗和示范。珠海從注重污染治理等具體生態環保工作,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謀劃,探索和實踐了城市生態文明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道路,為中國城市的發展和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生態文明建設珠海模式。同時,珠海也需抓住加強與澳門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歷史機遇。汕頭城市發展則承擔著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東翼重大引擎等使命。2019年,深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珠海和汕頭的1.16倍和4.27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珠海和汕頭的1.2倍和2.3倍。[11]

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較為緩慢。三大經濟特區中,珠海、汕頭的農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較少。2018年,珠海、汕頭農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0,475元和14,054元,汕頭低于全省1,357元。2019年,珠海、汕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9%和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和1.1個百分點;同年,珠海、汕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069元和17,735元,比2014年增長58.0%和58.5%,低于全省4.3和4.8個百分點。

(四)人口結構變化特征及其影響

近些年經濟特區高度重視人口人才發展戰略,頻繁出臺力度空前的人才政策措施,常住人口規模呈現加速增長勢頭。由于珠海人口占比較小,汕頭勞動力呈輸出特征,這里重點以深圳為例進行分析。

人口持續凈流入,大量高素質人才向深圳集聚。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比上年新增41.22萬人,繼續高居珠三角九市、粵港澳大灣區首位。2018年,在深圳新增常住人口中,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占比近六成;留學人員累計超12萬人,其中2016年新增首次突破1萬人,2017年同比增長74.2%,呈直線上升趨勢。2015-2017年三年間,深圳引進的人才的平均年齡約為27歲,加速向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呈現出強大的人口活力。

人口持續流入對城市基本服務均等化、社會治理等方面構成挑戰。深圳城市年輕,經濟活力強,人口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明顯的非均衡特征,帶來明顯的交通擁擠、房價高企、職住分離、環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并對深圳市人口有序發展、營造宜居宜業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對其他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形成一定的警示意義。[12]

三、廣東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建議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新優勢。廣東經濟特區自設立以來,均以“改革”和“開放”為關鍵詞,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繼續發揮高度市場化的體制優勢、多元自由平等的文化優勢和創新優勢。推動特區產業轉型升級,以實體經濟為發展的著力點,推動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要方向,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同時,應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和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

充分利用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等政策空間,推動特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利用改革開放時期的優惠政策,是廣東經濟特區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廣東省委、省政府也發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廣東經濟特區目前發展的新階段,更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內的政策空間,發揮制度和政策優勢,推動經濟特區跨越式發展,突破目前存在的各種瓶頸。[13]

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家“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建設,拓寬對外貿易市場;推進經濟特區內自由貿易區建設,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探索更加開放、更有活力的市場機制;支持深圳“雙區”建設,珠海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建設,發揮核心城市帶動作用,推動汕頭粵東中心城市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化,推進經濟特區城市建設。要加強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與設計,加快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更加注重城市的更新和城市治理,提高對產業和人口集聚的支撐能力。支持科技創新與城市各方面的設計相結合,將城市各方面的設計與城市發展質量、城市標準、城市品牌、城市信譽連成一體,協同促進特區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14]

持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特區城鄉一體化建設,形成特區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通過城鄉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產業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多規合一,推動特區城市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逐漸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形成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三大體系一體化及多規一體化,實現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推動城鄉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等的雙向互動。

特區城市要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和特點,制定適合自身的特色發展道路。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個特區城市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發展共性,但是發展階段略有差異,也各有其自身發展特點。[15]深圳經濟體量大,人口多,科技創新能力強,工業化程度高,毗鄰香港;珠海經濟體量小,人口少,環境好,毗鄰澳門;汕頭發展相對落后,人口多,是粵東沿海經濟帶的重心城市,發展潛力大。因此,三個城市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才能各自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色婷婷电影网|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com|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色噜噜综合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91久久夜色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不卡视频国产|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欧美区|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最大综合网|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亚洲区一区|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 a色毛片免费视频|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床戏一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日韩美毛片| 色有码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