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致辭時講到了工業互聯網人才問題,他說:“根本的還得靠人才,這是我們發展的根本的資源,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加大對人才應用的激勵,鼓勵支持人才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盡管工業互聯網的趨勢不可阻擋,但它的發展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發展,中國工業互聯網逐漸從缺市場、缺技術、缺政策,轉移到了缺人才。
從目前來看,能真正被稱為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的,需要具備IT、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然而,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緊缺,尤其是既懂工業運營需求,又懂網絡信息技術,有較強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緊缺,影響工業互聯網應用深化。
人才儲備缺乏
工業互聯網逐步成為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推進高質量發展、轉換增長動力的新動能。但隨著企業深入應用,越發感受到工業互聯網的部署和應用,對現有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英看來,工業互聯網人才“既需要懂工業運營需求和網絡信息技術,又要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張英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表示:“建設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對于技術人員和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目前,企業原有信息化人才的知識結構,已經難以滿足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實際需求。
對于缺乏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問題,企業的感受尤其深刻。
“我們現在找不到,請不起人,留不住人。”在2019年“世界智能大會——第二屆工業互聯網發展峰會”上,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李杰在談到發展工業互聯網遇到的問題時如此說道。李杰認為,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也不是錢,而是人才。
“缺工業互聯網人才,是企業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首席工程師黃土榮在談到人才儲備時這樣說。博創近幾年正加速從注塑裝備生產企業向注塑行業智能化平臺服務商轉型,并在2018年年初推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由此,博創加快了人才引進戰略,在2018年年初組建了專門的招聘團隊,面向海內外招聘工業互聯網領域高端人才,但結果并不容樂觀。“按規定招聘團隊每天必須瀏覽20份簡歷,每周必須面試20人,但最終能留下的高端人才不足1%。”黃土榮說。
美云智數總經理金江表示,人才是轉型升級中很重要的方面。整個變革的過程,需要人才支撐,人才成本投入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轉型的積極性。對于他所在的美云智數而言,一度花費七八年時間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升級。“大部分人才都是在數字化升級的過程中自己培養、自己學習、自己摸索出來。”金江說道。
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事業部副總經理黃凱也認為,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核心人才有時候是“一票難求”,“我們想招聘一個生態的、營銷的、制造的,其實他都全能,這個人從制造端干到服務端,服務端干到營銷端,營銷端又干到生態。”他認為,人才的正向流動有助于企業發展,但工業互聯網人才在工業領域的沉淀非常難得。
事實上,復合型人才在企業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據調查統計,超73%的企業認為,目前阻礙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困難就是“復合型人才缺乏”。制造業吸引人才面臨“三難”: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由于人才緊缺,許多企業重人才引進、輕人才培養,采取“高薪挖角”,投入產出比例嚴重不匹配,中小企業招人更是難上加難。
人才短缺瓶頸需要突破
工業互聯網的重要作用已經獲得認可,如何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則成了探索方向。在眾多因素中,人才的培養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表示,工業互聯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很多系統遇到了不能實現按需連接、缺乏對知識進行分析等局限性。對此,張軍建議,第一,要推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研究我國工業智聯網軟硬件核心系統與技術體系,制定工業智聯網的標準體系;第二,培育基于工業智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形成一批工業智聯網重大應用系統,搶占智聯網的制高點;第三,培養人才,要加大工業智聯網人才引育和技術創新,培養精通制造和信息技術的跨界創新型人才。
然而,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工程師是對制造全過程的運行規律和知識進行顯性化、模型化,乃至價值再創造,這是一般消費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工程師所難以企及的,培訓產業門檻更是極高。
對此,張英提出了3方面建議。一是加大工業互聯網人才政策扶持力度,“面向重點高校,擇優確定一批有條件、有意愿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支持設立相關學科點,規模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跨界’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并提升人才培養的工程理論和實踐條件。”二是設立工業互聯網相關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依托有關學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對重點行業、關鍵環節、高端產品制造的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專項培訓,幫助傳統人才適應工業互聯網需要,提升能力。”三是加大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持力度。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人才缺乏的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重視。2017年,國務院在《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強化專業人才支撐”的要求,需要加快組織機制改革和管理創新,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為提升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對應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在2018年和2019年“工作計劃”中都出臺了“壯大人才隊伍”政策。同時,在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中,2019年第一次出現了一個教育培訓項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訓與成果轉化平臺,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和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交叉融合,高水平的技術交叉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